传闻已久的国内棉抛储终于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继上周正式公布抛储消息后,昨日,中储棉发布公告称当日将出库销售储备棉35708吨,并公布了相关承储库点及相关批次储备棉公检数据。同时,根据2012年度棉花临时收储预案,目前国内已进入棉花收储期,收储随时可能启动。
市场人士认为,“边抛边收”如此特殊的调控政策,显示了国家对棉花产业链的呵护之情,但由于下游需求无好转迹象,棉价弱势格局会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难以改变。
“盯住上家(棉农),看紧下家(纺企),并且不让对家(美棉)和牌。”有人形象地用麻将术语来比喻国内的棉花政策。永安期货研究院副院长任新普认为,收储是为了保护棉农利益,稳定国内棉花种植。而以低于收储价的价格抛储,又是为了满足纺织企业对低价棉的需求,缓解企业经营压力,重振中国纺织品竞争力,树立国储的良好形象。
“我们肯定是要参与储备棉竞买的,计划的购买量是6000吨。”山东岱银纺织集团原料采购部副部长赵玉刚预计,最终抛储棉的成交价格不会太高,“如果在19000元/吨以上,对用棉企业来说意义就不是太大了”。另外,根据已公布的竞买纺织企业名单,国内纺织龙头企业魏桥纺织股份有限公司申报的购买量为83330吨,远远高于其他企业。长江期货研发部经理黄骏飞也认为,由于抛售的储备棉主要是新疆棉,在目前市场上缺乏低价资源的背景下,这部分棉花对纺企而言还是有吸引力的,尤其是在19000元/吨以下价位的新疆三级棉。
今年国家“边收边抛”的棉花政策,很容易使人与2008/2009年度的“先收后抛”联系起来。当时,在棉价下跌过程中,国家连续三次大量收储,共收储近280万吨。收储结束后,市场供需缺口显现,加之全球经济逐步走出低谷,棉花价格出现飙升,在此情况之下,国储又抛出150万吨棉花以平衡市场供需。但业内人士认为,历史很难重演,今年的棉花调控政策也很难再次“化腐朽为神奇”,不限量收储也难以改变棉价弱势格局。
“由于下游消费无好转迹象,目前纺企对棉花采购仍持谨慎态度,多采用随用随买策略。”德州市纺织行业管理办公室副主任陈廷兵告诉期货日报小编,前期高棉价对棉花产业造成的伤害短期无法平复,棉价高企已使得下游产品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化纤和纤维使用比例大幅提高。据他介绍,目前德州部分纺织企业的用棉量仅有10%。“即使收储能稳定住国内棉价,但能抬高外棉的价格吗?如果内外价差的矛盾得不到根本解决,国内纺织业竞争力下滑的趋势将难以改变”。
“考虑到18500元/吨的抛储价格和20400元/吨的新棉收储价未来几个月将持续存在,棉花市场的价格双轨运行将难以避免,收储价将相对独立于棉花社会流通价格。”黄骏飞认为,在收储前期,棉花价格有向收储价靠拢运行的趋势,但在收储后期,棉花定价将由政策主导转向市场主导,市场对棉价下跌的担忧将明显体现在期货远期合约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