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于2012年6月中旬实施了第九期企业经营管理者问卷调查。
本次调查时间段为2012年4~6月。截至2012年7月9日,本次调查共收回问卷442份,其中有效问卷437份。
本次调查涉及纺织工业各子行业。437家调查样本企业中,棉纺织企业最多,占20.59%;其次是家用纺织品制造企业,占18.54%,服装鞋帽制造企业占11.67%,化学纤维制造企业占10.07%。
从样本企业规模看,小型企业占比最高,达到39.36%。从样本企业地区分布看,东部地区企业最多,占79.18%。样本企业中,71.9%的企业有新产能投入,棉纺织制造业的样本企业有新产能投入的占比达到90.9%;24.66%的样本企业进行了资产重组,中部地区纺织企业中有资产重组的占比达到69.44%。
经营质量
赢利水平比一季度下降 小型企业承受巨大压力
调查结果表明,2012年二季度国内纺织企业运行基本平稳,但赢利水平比一季度有所下降,国际市场需求不旺,原料采购和产品销售价格下行趋势明显,部分行业企业库存增长突出。
对于本期本企业的生产经营综合情况,35.9%的企业认为良好,47.9%的企业选择了一般,说明目前企业运行总体上还较平稳。东部地区企业选择良好的比例高于中西部地区,表明东部地区企业生产经营状况稍好。而从分行业来看,麻纺、丝绢、针织和化学纤维制造企业选择运行状况不佳的比例明显高于其他行业。从企业类型上看,小型企业承受着巨大压力,仅有19.8%的企业选择良好。
生产情况保持平稳
近半数大型企业生产量增加
从本期企业主要产品生产量上看,有40.6%的企业比上期增加,其中大型企业增加比例高达49.6%,而小型企业只有32.6%的企业增长,低于平均水平(40.6%)7.9个百分点,表明大型企业经营状况好于中小型企业;从注册资本类型来看,国有控股企业中增加的企业占比达45.5%,港澳台商控股企业产量增加的高达46.2%;从细分行业来看,印染行业、服装行业和产业用纺织品制造行业企业主要产品生产量增加的企业占比最高,分别达59.4%、51%和70.6%,麻纺行业企业增长的比重相对较低,仅26.1%。
国际订单需求减少
服装企业订货量增长比重最高
约有34.7%的企业订货(需求)量较上期增长,其中大型企业订货量情况在各规模企业类型中最好,较上期订货增长的比例达41.4%。从分行业来看,服装、毛纺织企业订货量增长的比重较高,分别达57.1%和53.8%。而总体上,也有33.8%的企业订货(需求)量较上期有所减少。
本期国外订单方面,国际订单需求增长的占31%,而有36.2%的企业国际需求订单有所减少,反映出国际市场需求不景气。从分行业来看,毛纺和麻纺企业的国际订单情况最不乐观,增长的企业仅为18.2%和19%。
销售价格普遍下降
化学纤维制造业产品尤其突出
受整体经济环境疲软的影响,市场需求不振,价格下行趋势明显。43%的样本企业主要产品的平均价格较上期有所下降,大型企业和国有控股企业主要产品销售价格下降居多,分别为50%和55.8%。从分行业来看,化学纤维制造业的主要产品销售价格下降的企业高达83.7%。
四成企业利润下行
毛纺织企业利润增加占比较高
从企业赢利水平来看,41.8%的企业本期赢利较上年同期有所下降,27.7%的企业本期赢利较上年同期有所增加。从不同企业规模来看,大中型企业赢利增长情况好于小型企业,有35.4%的大型企业本期赢利及32.9%的中型企业本期赢利较上年同期有所增加。
从不同行业来看,高达74.4%的化学纤维制造企业赢利水平下降,长丝制造和针织的赢利水平下降企业分别为70.6%和60%。毛纺织企业利润增加的分别占61.5%。
设备利用率尚正常
绝大多数毛纺织企业高于80%
57%的样本企业设备能力利用率保持在80%以上,大中型企业设备利用率高于小型企业,设备利用率在80%以上的大型企业比重达73.7%,而小型企业仅占38.3%。毛纺织企业设备利用率高于80%的占91.7%。
原料购进价格下降
三成企业预测此趋势还将延续
本期企业原料采购量方面,只有28.3%的企业采购量有所增加,45.9%的企业与上期持平。33.9%的大型企业原料采购量增加,占比明显高于中小企业。对于下期原料采购量的预计,只有21.2%的企业选择了增加,57.4%的企业选择了与本期持平。
44%的样本企业本期主要原料购进价格比上期有所下降,而且27.1%的企业认为下期主要原材料及能源购进价格还将继续下降。从企业类型来看,超过半数(53.5%)的大型企业购进价格比上期有所下降。
管理要素
各项成本上升制约效益 被动应对不如主动调整
关于影响本企业效益的原因,首要因素选择“劳动力成本上涨”的企业占比达63.9%。在中部地区尤为突出,有76.5%的中部地区企业表明此因素为影响本企业效益的首要原因。从分行业来看,除化学纤维行业外,其他各行业认为此因素是影响企业效益的首要原因均在50%以上。关于影响本企业效益的原因,第二位选择“国内外棉价倒挂,原材料成本相对较高”的企业占比最高,达33%。尤其是棉纺织行业承受较大压力,有60.5%棉纺织企业选择了此原因。第三位选择“财务成本”的比例最高,达到25.9%。
普遍反映需求不足
产业用企业深感市场竞争激烈
对于本企业现阶段生产经营中遇到的主要问题,第一位选择“国际市场需求不足”的样本企业占49.8%。针织、长丝织造和棉纺织企业选择“国际市场需求不足”的分别占70%、64.7%及64.4%,说明这些行业的企业受国际市场低迷影响更大。小型企业选择此项的比例高于大、中型企业,也表明国际市场需求不足对小型企业的影响更大。
关于本企业现阶段生产经营中遇到的主要问题,第二项选择“国内市场需求不足”的企业占30.5%。分行业看,长丝织造行业、化学纤维织造、针织行业企业中选此项的分别占56.2%、48.8%、36.7%。
关于本企业现阶段生产经营中遇到的主要问题,第三项选择“市场竞争激烈”的企业占49.7%,其中产业用行业企业占67.7%,棉纺织行业56.6%,化学纤维、针织行业和家用纺织品行业企业占比均超过50%。
用工缓解指向内部管控
加强员工培训提高自动化程度
57.8%的企业反映有缺工问题,比上期调查的82.2%有明显的减少。其中缺工10%以上的企业占比超过10.2%,也比上期调查的20.8%有显著下降,表明企业用工短缺问题有所缓解。但是,企业用工成本快速上涨已成为主要问题:81.7%的企业表示相比较2011年同期劳动力成本都有不同程度上涨,其中有49.9%的企业表示相比较2011年同期劳动力成本上涨幅度在10%~20%之间,上涨幅度在20%以上的企业占到了12.4%。
关于应对用工短缺和劳动力成本上涨企业所采取的措施,54.9%的企业首选“加大招聘力度”。第二选项方面,61%的企业家选择“加强员工培训”。第三选项中,有53.3%的企业家选择“加强技术改造,提高自动化程度”。
棉价倒挂波及六成企业
减少用棉量的同时提高附加值
66.3%的企业表示棉价倒挂在不同程度上给企业带来负面影响,而且对中西部地区企业的影响要大于东部。
企业应对棉价倒挂所采取的措施,第一选项最集中的是“调整产品结构,减少用棉”,首选此项的企业占42.4%,其次是“开发新产品,提高产品附加值”,有34.4%的企业选了此项;第二选项最多的是“增加进口纱、布用量”,有25.6%的企业选了此项,另有23.6%的企业选了“增加进口棉用量”;第三选项,有67.8%的企业选择了“开发新产品,提高产品附加值”。
近50家企业填写了关于应对棉价倒挂所采取措施的具体数据,综合后得出:上半年平均减少用棉量17.29%,下半年预计减少用棉量14.72%;今年上半年增加进口纱布量9.26%,预计下半年增加进口纱布用量12.88%;上半年平均设备停台14.21%,下半年预计停台13.41%。
电子商务介入营销环节
近六成中部企业选择在线销售
71%的企业表示在营销中应用电子商务的第一方向是信息发布,我国港澳台商在此方面尤为注重,有79.2%的港澳台商应用电子商务发布信息。信息共享是企业应用电子商务的第二方向,51.6%的企业选择了“信息共享”。而第三选项方面,45.74%的企业选了“在线销售”,其中中部地区表现较为突出,有59.6%的中部地区企业第三选项为在线销售。
形势判断
东中西部预期均超本期 中部地区企业明显乐观
总体来看,企业经营管理者对行业总体运行持更加谨慎的态度。9.9%的样本企业认为当前纺织行业总体运行乐观(较第八期期调查下降了8.9个百分点),有43.9%的企业认为运行状况一般(较第八期调查下降了10.1个百分点),还有46.2%的企业认为状况不乐观(较第八期调查提高了19个百分点)。从分地区来看,选择乐观的中部地区企业比重明显高于东、西部地区企业;从分行业来看,服装企业和印染企业选择乐观的比重较高,分别达22%和18.8%。
对行业运行状况预期:
下游相对乐观,上游较为悲观
对于下期纺织行业总体运行状况的预期略高于本期,预期乐观的企业比例为14.1%,预期一般的比例为43.2%,预期不乐观的比例下降为42.7%。从分地区来看,东中西部的预期均高于本期。从分行业来看,下游企业相对乐观,上游企业较为悲观。服装行业持乐观态度的相对较高,30%的服装企业对下期运行预期乐观,但针织、麻纺、印染和化纤等行业持不乐观态度的企业比重均在50%以上。
对内外销订货需求预期:
棉纺预期国际订单增长比重最高
对于下期国内外市场的预期方面,国际市场略好于国内市场。预期下期国内纺织服装市场比本期下降的占39.7%,与本期持平的占41.4%,比本期增长的占18.9%;预期下期出口纺织服装市场比本期下降的占35.2%,与本期持平的占42.8%,比本期增长的占18.3%。
对于下期订货需求情况的预期,31.8%的企业认为会比本期有所增加。国有控股企业的预期比较乐观,42.2%的国有控股企业预期下期订货需求量会有所增长。从分行业来看,长丝制造企业对下期的订单更趋乐观,有56.3%的长丝织造企业预期下期订单量会有所增长。
但对国际市场需求方面预期谨慎,仅有27.4%的企业认为国外订货需求会比本期有所增加。从分企业类型来看,港澳台商控股企业明显更为乐观,有42.1%的港澳台控股企业认为下期国际订单会有所增长。从分行业来看,棉纺织、丝绢纺织和服装企业预期国际订单增长的比重较高,分别达到39.2%、33.3%和33.3%。
对主要产品生产量预期:
企业生产增长速度或将继续回落
对于下期企业主要产品生产量,预期增长的比重有28.7%,说明企业经营管理者对三季度的经营保持谨慎态度。小型企业尤为谨慎,仅有21.2%的小型企业预期下期增长。从分行业看,仅有6.7%的针织制造企业认为下期主要产品生产量将会增长,表明多数针织企业经营管理者对第三季度经营状况未持乐观态度。而从下期企业主要产品生产量预期与本期企业主要产品生产量实际增长的对比来看,仅有化学纤维行业对下期持增长判断的企业比例较本期主要产品生产量实际增长的比例高,而其余行业对下期持增长判断的企业比例均低于本期实际增长的企业比例。由此可见,纺织行业企业的生产增长速度或将继续回落。
对销售价格与库存预期:
长丝织造企业库存增长比例最高
预计下期销售价格与本期持平的占52.3%,只有18.4%的企业预计销售价格会上涨。
受到市场需求不足及产业链上下游衔接影响,企业库存有所增加,40.5%的企业库存较上期有所增加。尤其是大型、小型企业库存增加更为明显,库存增加的企业比重分别为41.6%、40.9%。从分行业来看,长丝织造和纺织专用设备企业库存增长的企业比例高,分别占64.7%和64.3%。库存增长,销售价格下降,表明本期不少行业和企业经营问题突出。
政策建议
减轻压力确保国际竞争力 政策制定充分考虑前瞻性
减轻纺织企业各种税费负担
许多企业在调查问卷中提出,纺织行业作为传统实体经济代表,更是民生产业,劳动密集型行业,关系着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在当前的宏观环境下,纺织企业各种税费负担较重,压力巨大。因此,企业建议减轻纺织企业税费负担,以减轻企业压力,保持国际竞争力,具体包括:
降低劳动密集型行业企业增值税率,由17%降至13%。
解决棉花等天然纤维原料使用企业的增值税高征低扣。
精减税种,减免或缓缴部分地方税费,如土地使用税、城建税、教育费附加、河套管理费、城建规划费、房产税、国有资产(土地)占用费等。
允许纺织企业人工工资在计征增值税时扣除。
调低纺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缴纳比例。
允许纺织企业研发投入、品牌营销费用列入增值税进项税抵扣范围。
对部分优势创新纺织服装企业和品牌企业实行增值税“即征即返”。
切实解决国内外棉价差大的问题
当前,国内棉价高于国际棉价4000元/吨~5000元/吨,使国内纺织产业链受损,竞争力下降,约六成的样本企业表示国内外棉价倒挂在不同程度上给企业带来负面影响,虽然企业已经采取了一定的应对措施,如调整产品结构,开发新产品等,但要从根本上解决此问题,必须从棉花管理体制改革入手,尽快完善棉花相关政策。
企业建议要改进棉花进口配额管理制度,增加棉花进口配额;完善棉花储备及抛售体系;加强棉花质量检验,为保证棉花质量;加强棉花流通体系的监管和执行力度,保证棉花市场的有序运行。
补贴和奖励纺织企业转型升级
建议在技术改造方面,给予纺织企业更多的项目资金补贴和奖励,鼓励纺织服装企业加快升级换代步伐,淘汰落后技术装备,增加技术投入,加大新产品开发和新技术的应用,提高行业和产品附加值,发展循环经济,加大节能减排支持力度。对进行纺织加工污水治理,经环保部门验收合格准予投入生产并稳定运行实现达标排放的企业,按照其实际投资额20%以上给予奖励,并对治污的运行费用给予补贴。
加大对纺织企业金融支持力度
纺织企业大多属于中小型企业,资金问题困扰企业的发展,亟待解决。首先,金融机构应该加大对纺织企业的支持力度,增加信贷投放,简化审批程序;其次,金融机构应该加速金融创新,适度放低质押条件,积极探索土地、厂房以外的抵押方式,并适当提高抵押率,增加对企业授信额度;加快推进与工业园和产业基地企业的金融对接;金融机构要不断充实项目库,强化对企业的跟踪调查力度,对纳入项目库的企业,金融机构应早调查、早立项、早申报,争取早见效。
稳定政策,加强引导
企业顺畅的运转,需要一定政策的保障。建议:一、在政策的制定上,要保持前瞻性,能够使得政策保持一定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有利于企业经营决策;二、建议政府以及行业联合会,对于符合产业政策和相关要求的项目和企业,要加大扶持力度,简化手续,资金尽快落实到位。
充分发挥行业组织综合服务作用
今年以来,以棉花为代表的纺织原料价格扑朔迷离,国内外市场需求低迷,工业企业无所适从,难以应对。建议联合会发挥行业组织的综合优势,分析研究国际国内宏观经济形势,调研行业上下游市场动态和需求变化,加强行业信息服务,及时向企业发布产业预警信息。同时,加强产业规划落实和产业转型升级研究,协助政府出台更加细化和对企业具有指导意义的产业政策,指导企业有序升级发展,改变产业无序竞争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