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纺织业界的消息,今年以来,拉美地区等新兴市场的贸易保护不断加强,由发展中国家发起的贸易保护案件也明显增多,其中,纺织业是遭遇贸易摩擦较多的行业。为了规避日益增加的贸易摩擦和成本压力,一些纺织企业开始在境外设厂。
新兴市场频发反倾销调查
今年以来,全省纺织服装产品已相继遭遇多起来自多个新兴市场的反倾销调查。
公开资料显示,今年6月,秘鲁对部分中国产服装及配饰产品启动反倾销调查,涉案金额2.43亿美元,福建涉案金额约占全国的10%,涉案企业主要集中在福厦泉;今年7月,巴西对进口自中国、韩国等的尼龙线发起反倾销调查;而就在不久前,由俄罗斯、白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三国组成的欧亚经济委员会,宣布对进口到关税同盟统一关境内的化纤布发起保障措施调查,福建省涉案企业34家,其中百万美元以上企业就有8家。
专家分析,去年以来欧美需求疲软导致出口下降,纺织企业出口订单普遍减少20%以上,主做欧洲订单的下降比例超过30%。为此,很多纺织企业加快拓展拉美地区等新兴市场,对新兴市场的出口出现大幅增长。随着中国制造产品出口的增加,相关国家的业界代表要求其政府加大保护国内产业,排斥中国制造,对有关产品采取贸易救济措施的呼声越来越高。
难解“低附加值”困境
为了规避日益复杂的贸易摩擦和成本危机,一些纺织企业开始在境外设厂,“这样既能减少贸易摩擦,又能很好地利用新兴市场生产成本较低的优势。”
据了解,此前泉州的某轻纺服饰公司已到柬埔寨开设服装厂,现已有800多名工人,准备再增设一家工厂,届时全年将会有1000万美元订单在柬埔寨生产,而柬埔寨和孟加拉属于最不发达国家之列,其纺织品出口到欧盟、日本、加拿大等可以免关税。泉州另外一家纺织企业在越南设厂,目前已具备40万纱锭产能、4000名员工,该企业去年在越南的产能占比达到40%。
福建省纺织服装出口基地商会负责人分析,许多企业选择到越南、印尼、菲律宾、马来西亚、缅甸、柬埔寨等国家办厂,主要是考虑劳动力成本的因素和规避贸易摩擦,当然还有配置国际资源和寻找商机、开拓市场的需求。
也有专家提出反对意见,认为到东南亚国家设厂并非长久之计。“纺织企业要想从根本上避免这种尴尬,最终还是要加强技术改造和科技创新,加快产业升级,提高产品的附加值,走高端的产业化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