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2014年中央1号文件关于启动新疆棉花目标价格改革试点的要求,4月5日,经国务院批准,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农业部联合发布2014年棉花目标价格,为每吨1.98万元。此举标志着已在新疆实施了3年的棉花敞开收储政策结束。
2011年以来,国家实行棉花临时收储政策,对稳定国内棉花生产、保护农民利益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国际市场价格持续走低,棉花进口成本大幅低于临时收储价格的矛盾日益突出,国家收储压力急剧增加,市场活力减弱,不利于整个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开展棉花目标价格改革试点,探索推进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与政府补贴脱钩的改革,有利于在保障农民利益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促进棉花产业上下游协调发展。
目标价格政策是在市场形成农产品价格的基础上,通过差价补贴保护生产者利益的一项农业支持政策。
据了解,实行棉花目标价格政策后,取消临时收储政策,生产者按市场价格出售棉花。当市场价格低于目标价格时,国家根据目标价格与市场价格的差价和种植面积、产量或销售量等因素,对试点地区生产者给予补贴;当市场价格高于目标价格时,国家不发放补贴。
棉花目标改革的方向是从单纯的制定最低价和棉花的临时收储,转向逐步实行目标价格。政府给一个预测价格水平,实际价格由棉花生产出来之后,根据市场的供求变化来确定,具体补贴发放办法由试点地区制定并向社会公布。
专家说法
长远有利于棉纺产业发展
自治区发改委经济研究院、经济研究所所长刘春宇表示,这种价格政策放开以后,使新疆的棉花会越来越接近市场价格与国际接轨。同时棉纺企业的收购价格也会相应与市场接轨。最有利的是让更多的棉纺企业尽可能地采用新疆的棉花,而不是进口棉,既保护了农民的利益,也保护了棉纺企业的利益。最大的一个好处是让新疆棉花的销售有了去处。这轮价格改革会给一些库存量大的企业带来阵痛,但从长远来看有利于整个棉纺产业的发展。与此同时,低价的进口棉纱仍在冲击国内棉纺企业。2013年我国累计进口21万吨棉纱,较2012年增加37.51%。企业要恢复元气还将面临诸多考验。
相关链接
今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从2004年起“一号文件”连续11年关注三农主题。从涉及棉花产业的内容看,其中不乏新意。主要内容包括:继续坚持市场定价原则,探索推进农产价格形成机制与政府补贴脱钩的改革,逐步建立农产品目标价格制度,在市场价格过高时补贴低收入消费者,在市场价格低于目标价格时按差价补贴生产者,切实保证农民收益,2014年启动新疆棉花目标价格补贴试点;加快实施农业走出去战略,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粮棉油等大型企业;加快推进大田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主攻机采棉等薄弱环节,实现作物品种、栽培技术和机械装备的集成配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