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地植棉的最大问题是棉田缺水时不能及时浇水,进而影响了棉花的正常生长发育。旱地棉花栽培必须一方面充分利用自然降雨,提高水分利用率;另一方面增强棉花的抗旱性或提高棉花对干旱影响的补偿能力。旱地棉花栽培的主要技术环节如下:
(1)蓄水保墒。旱地棉区一般年降水量在450~700毫米,这是旱地棉花供水的主要来源,也是蓄水保墒的基础。
因此,要注意夏季纳雨蓄墒,7~8月份雨量集中分布的季节,旱地棉田应尽量减少雨水地面径流损失,可采取雨后及时浅中耕松土等措施,破除板结,抑制蒸发,保蓄水分。在秋冬季应注意耙耢保墒,冬前及时翻耕,不但能翻动土层、疏松土壤、减少越冬病虫、保蓄下层土壤水分等,还可结合耕翻,施足基肥。春季在棉田开始化冻时,先用中长齿耙进行顶凌耙耢,化冻后再用中长齿耙和短齿耙连续进行顶凌耙耢,做到随耙随耢。(2)选用耐旱品种。适宜旱地棉田种植的棉花品种应具备发芽、出苗好,结铃性强,耐旱耐瘠,早熟不早衰等特点。可以采用新棉33B、新棉99B、鲁棉研18号、鲁棉研22号等抗虫棉品种。
(3)适期播种。旱地棉花播种期选择既要看地温,需要稳定通过14℃,更要看墒情。一般情况下,播前能造墒的可于4月15~25日播种,实在不能造墒的可在5月10日前等雨播种。但能够造墒的棉田,仍要先造墒后播种;墒情较好,干土层只有2厘米时,可用条播机直接平播;底墒较好,干土层4厘米左右时,可先镇压提墒,减少干土层,再直接平播;干土层超过5厘米时要用木耧深耩种子到湿土下2厘米,等棉子大部分“定橛”后,再用装分土器的原耧顺播种行将覆盖在种子上面的干土全部桃起,分到垄背上去。
另外,在有一定底墒而口墒不足的棉田,可采用“水中包包”
的方法播种;在底墒较好或已经造墒的棉田,提倡采用地膜覆盖,具体覆盖方式以先覆膜后播种为宜。无论何种播种方式都要浸种催芽。
(4)适当提高密度。旱地棉花需靠群体优势增加铃数,提高产量。中等以上肥力且能造墒或底墒较好的旱地棉田,于4月15日~25日播种,掌握密度为3500~4500株/亩;地力较差且播种偏晚的棉田掌握在4500~5500株/亩。
(5)平衡施肥。旱地棉田的施肥原则是重施底肥,施足磷、钾肥,提早追肥。合理的施肥方案是,每亩施纯氮(N)10~15千克,磷(P2O5)6~8千克,钾(K2O)5千克,有机肥3~4吨。有机肥和磷、钾肥结合秋、冬耕或播前整地全部底施,旱薄地棉田氮肥可全部基施,肥力较好的旱地棉田氮肥1/3~1/2底施,其余一次追施。追肥时间在6月下旬至7月下旬,以7月上中旬见花时结合降雨在行间追施为佳。
(6)浅中耕保墒。在苗期、蕾期及花铃期根据棉花长相以及降雨情况及时中耕,中耕宜浅不宜深。
(7)合理化控。旱地棉花因密度较大,7月份进入雨季后,易出现徒长,造成群体过大,田间郁闭,引起烂铃和脱落,因而旱地棉花仍需注意化学调控。根据棉花长势和降雨情况,在盛蕾至盛花期喷施缩节安1~2次,每次每亩施用缩节安2~3克(水剂助壮素要根据有效成分含量折算),对水30~40千克喷施。
(8)简化整枝。旱地棉花整枝可以简化。一般分3次进行,盛蕾期去疯杈,早发的棉花(6月10日前现蕾)可同时去第一果枝,7月20~25日打顶,8月20~25日去无效花蕾及打边尖。
(9)根外追肥。根外追肥对旱地棉花有明显的增产效果。目前用于根外追施的肥料以新型的复合肥,特别是微肥效果最好。如光合微肥、钛得肥、尿素、磷酸二氢钾等,可在盛花期后喷施2~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