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海关统计,2019年5月我国进口棉花18万吨,同比增加38.46%;2018/19年度以来(2018.9-2019.5)我国累计进口棉花158.62万吨,同比增长70.56%,其中2019.1-2019.5累计进口99.18万吨,同比增长71%。
自2018年7月6日起我国对进口美棉加征25%关税,美棉进口量价逐渐从“神坛”跌落;而非美棉(巴西棉、澳棉、印度棉、西非棉等)等占据的市场份额却大幅增长,从中高低等级、品质上完全替代了美棉。
据统计,2018/19年度对中国棉花出口量占巴西棉花出口总量36.1%,如果不是因为巴西棉花运输严重不足及加工、储存等基础设施不完善和3/4月份棉农、棉企不合时宜挺价等因素影响,巴西对中国出口比例有望突破40%甚至50%;而2018年度澳棉因产量大幅增长、品质受到中国纱厂和贸易商的高度认可,再加上中国棉纺织产业升级、转型的刺激而对中国出口非常乐观;但印度棉出口有些“虎头蛇尾”,特别是5月份以来,ICE棉花现货暴力下挫,印度棉FOB、CNF报价虽然也跟随美棉、澳棉、巴西棉等全面下滑,但跌幅明显要较其它产地棉花收窄,S-6的CNF/CIF报价高于乌棉、巴西棉及非州棉,次于C/A,呈“物不美,价不廉”,竞争力持续下滑的状态。
棉花进口“红五月”未爽约,那么6月份我国纺企、进口商进口、清关的情况如何?是否能延续“红红火火”局面呢?从笔者调查来看,6月份进口虽然受中美贸易磋商恶化(相互加征关税)、人民币汇率阶段性贬值(险些破7)及国内棉花消费较大幅度下滑的担忧等制约,但进口量仍很值得期待,预计将在15-18万吨之间。原因如下:
其一、6月份以来,ICE主力合约持续在65-68厢体内盘整(低点64.70,创2016年7月中旬以来新低),不仅ON-CALL点价合同成交,纺企“逢低吸纳”的热情高涨;其二、半个多月CF1909合约从12720涨至13845(涨幅8.84%),引发2018/19年度现货、储备棉轮出底价及成交价呼应大涨,内外棉价差缩小,巴西、印度等产地棉花竞争力提高;其三、中美贸易战面临升级、失控的风险,服装、棉纺织企业纷纷通过降低产品档次、减产甚至停产来应对,对高品质高可纺性的澳棉、长绒棉等需求下滑,反而扩大中低品质原料采购以维持生产;其四、一些前期受存储、船期延期的巴西棉合同仍有条不紊的执行;其五、近一周多来人民币汇率大幅升值,对做空力量进行围剿,利于外棉进口。6月24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6.8503元,空头破“7”的希望成了“水中月,镜中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