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6月份的宏观经济话题中,“稳增长”恐怕是公众最关注的了。面对世界经济增速放缓过程中,西班牙、塞浦路斯等国需求资金援助,全球股市持续下跌,加之国际油价的持续走低等一系列因素再次表明,全球经济面临巨大的紧缩。
作为世界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也不能独善其身。国资委副主任邵宁在近日召开的中央企业强化基础管理工作现场会上表示,中国经济经历了持续30年的高速增长之后,开始进入紧缩时期,央企要做好长达3-5年的寒冬准备。
在这样一个大环境下,我国纺织业将经历什么样的困局,又将何去何从?
从国内来看,企业的各种生产成本呈刚性上涨趋势,面临的压力有增无减。随着劳动力等生产要素价格、煤电气等资源型要素价格的上涨,再加上银行加息、人民币升值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其压力可想而知。
来自企业层面的负面信号越来越多受制于出口影响、内需不振、信贷紧缩,以及有效订单持续减少等因素。行业内开始出现停工现象,为此不少企业已经纷纷调整计划,准备过冬。
在纺织业,资金紧张是最让企业胆寒的事。以浙江为例,过去最能抗风险的浙江民营企业也有不少“挺不住”而倒闭。浙江企业界人士感慨,许多浙江企业今年不是被成本上升、外需放缓打垮的,而是“死”在资金链问题上。
从国际市场看,最大的变数来自于美国金融危机。一旦美国经济出现较长时间的低迷,处在美国消费模式另一端的中国,必将面临外部需求萎缩的境地。
同时,欧元区经济也在不可抑制地放缓。数据显示,欧元区GDP放缓的势头还在持续。有调查表明,全球经济风暴已将欧元区推入技术意义上的衰退,GDP连续两个季度下降。要知道,欧盟是我们最大的贸易伙伴,也是比美国更大的出口市场。欧元区经济衰退展示的前景令人担忧,倘若中国最大的两个外需市场欧盟和美国同时“熄火”,结果将不堪设想。
不过,我们也看到了一些对中国纺织业有利的调整契机,比如棉花价格的相对稳定有可能对中国纺织经济起到一定的恢复作用;市场需求的不振,将淘汰一部分产能落后的企业,并促使企业加快技术进步;企业为了寻找今后的出路,还将回到创新技术引导市场这条路上;加快海外投资步伐,开辟新型市场……这些因素对中国纺织经济“翻盘”都将产生不可低估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