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对于技术难题的攻克,在深入了解市场需求的基础上探索产业链协同创新,是当前亟须突破的瓶颈。我们将联合重点纤维、纺织、染整、服装企业以及研究机构,建立“安全防护纺织服装产业创新联盟”,通过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产学研各领域加强合作,共同提高产业链的国际竞争力。
随着人们自我防护意识的增强,安全与防护用纺织品的重要性已无可争辩。据调查,目前全国平均每年用于每个职工的劳动防护费用大概在300~1500元人民币,不仅对产品的品种、性能要求严格,还对产品的舒适度、轻便感甚至美观提出越来越高的诉求。
陕西某纺织技术研究有限公司董事长傅恩福曾说,在安全防护用纺织品产业链各环节中,服装制造是前沿、面料开发是核心、纤维原料是后盾、标准检测是保障,各环节因不同的产业地位在产业链创新中发挥着相互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对于技术难题的攻克,在深入了解市场需求的基础上探索产业链协同创新,是当前亟须突破的瓶颈。“2012中国安全防护纺织服装产业创新发展论坛”召开前夕,小编带着业界普遍关心的话题采访了多年驻守中国安全与防护用纺织品研发基地的傅恩福。
逆势增长:做什么?怎么做?
小编:面对今年严峻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和行业形势,公司的经营是否受到影响?
傅恩福:今年以来国外经济复苏缓慢,国内经济面临着较大的下行压力,纺织全行业也经受了一定幅度的下滑。陕西元丰纺织技术研究有限公司研究开发安全防护用纺织品和其他产业用纺织品,并未受到行业形势不佳的影响,保持了稳定的增长,上半年赢利较去年同期增长17%,外贸业务收入较去年同期增长了45%。
当前国际经济的持续低迷,对外贸出口是挑战,更是机会,由于资金短缺,国际采购商逐渐从盲从知名品牌转向实用主义,我们抓住了这个机会,以先进的技术、过硬的质量努力开拓国际市场,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要改变纺织业是传统“夕阳”产业的观念,不是纺织行业不行了,关键看你做什么、怎么做。加快技术创新和产品结构调整,某些纺织领域,尤其是产业用纺织品甚至可以看作是“朝阳”产业。
小编:支撑公司逆势增长的动力是什么?有哪些值得借鉴的经验?
傅恩福:陕西某纺织技术研究有限公司是陕西省纺织科学研究所转制成立的科技型企业,我们制定了“市场为纲、科技为本、人才至上”的企业方针,秉承科研院所雄厚的技术积淀,发挥现代企业灵活的市场机制,努力做到市场与技术的有机结合。
我们提出了深入实施技术创新、市场开拓、人才培育、管理提升、和谐文化的“五大工程”。在技术方面,加强高性能纤维的应用技术研究,完善了纺纱、织造、染整等产业流程,建立了设备先进的功能性纺织品实验测试中心,重视标准研究,参与制定了防静电服(GB12014-2009)等国家、行业标准,为产品开发和质量控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市场方面,积极参加国际重点专业展会,力求准确把握市场需求和前沿技术,通过调研客户需求来确定我们的研发方向,公司的防静电、耐高温阻燃、防电弧等八大类安全防护用纺织品在国内外市场有较高知名度。同时我们加快了科技人才的聚集和培养,每年招聘10名以上研究生学历专业人员,企业连续8年以超过15%的速度提高工资,企业发展成果与员工共享,凝聚了人心,激发了员工的工作热情,被授予“全国纺织劳动关系和谐企业”称号。
协同创新:企业责任!行业目标!
小编:作为“中国安全与防护用纺织品研发基地”依托单位的高层管理者,您如何看待基地的发展前景?
傅恩福:“中国安全与防护用纺织品研发基地”是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在安全防护用纺织品领域设立的唯一基地。作为“基地”的依托单位,我们在自身努力发展的同时,还要做好行业的服务工作,只有行业健康持续发展,企业的平台和空间才会更加宽阔。“基地”目前主要有行业关键技术攻关、标准及检测技术研究、产品检测服务、信息交流服务四项重点任务。
去年,由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主办、“基地”承办的“2011中国安全防护纺织服装产业创新发展论坛”在西安召开,对企业犹如雪中送炭,来自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的近150多家企业代表参加了会议。今年论坛将于10月召开,国家有关部委和纺织行业重要领导、多名行业权威专家将到会交流指导,各界对此都充满期待。
关于行业形势,正如王天凯会长所说,中国纺织工业传统低成本优势逐渐丧失,价值链高端竞争优势远未建立。在产业结构调整的道路上我们仍然有很长一段路要走,未来包括安全防护用纺织品在内的产业用纺织品将成为承载产业发展和“纺织强国战略”的重要力量。
小编:基于目前安全防护用纺织品发展现状,您有哪些关乎长远的建议?
傅恩福:当前我国安全防护用纺织品行业存在着产业布局分散、产品技术水平低、纺织技术发展与市场应用不协调、同质化竞争严重等问题。
我国的劳动防护用品生产企业多以中小企业为主,产品单一,一个企业仅生产一种或几种相关产品。统计显示,国内劳保用品企业销售额在100万元以下的企业占23%,100万~500万元的占37%,而年销售额在500万元以上的企业只有不到40%的份额,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数量更少,远远没有形成规模优势。规模小、抵御风险能力低是目前大部分劳动防护用品企业的共同特点。
我在去年论坛上提出建立“纤维、面料、服装、终端、检测五位一体”的产业链集成创新体系,在技术创新中一定要以终端需求为目标。例如,我们与公安部装备财务局合作、在烟台泰和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配合下实施的“特警战训服面料开发技术研究”项目,便是以终端需求为目标的产业链集成创新成功范例。今年我们又与公安部装备财务局合作,承担了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的重点专题研究。我们将联合重点纤维、纺织、染整、服装企业以及研究机构,建立“安全防护纺织服装产业创新联盟”,通过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产学研各领域加强合作,共同提高产业链的国际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