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当前棉纺行业的严峻形势,我们该怎么办?企业渴望获得一些思路和建议,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会长朱北娜从当前棉纺行业所遇困境出发,分析行业发展环境,剖析行业解困之法,立足产业转型升级,呼吁企业依托技术寻找自己的新机遇,以觅得“纾困之道”。
棉企危机重重 TAweekly:您如何看待当前棉纺织行业的市场状况?
朱北娜:第一,国内外棉价差持续扩大,产品竞争力严重削弱。自今年4月份以来,国内外棉花无税价差基本维持在5000元/吨左右的高位。棉花差价的长期持续扩大严重削弱了棉制产品的竞争力,棉纺织企业经营困难,表现在效益大幅下降并亏损,企业关停面积持续扩大,从业人员数量同比减少,企业亏损额同比增加。1~7月已进口棉花346万吨。伴随着进口棉数量的快速攀升,我国进口棉纱线数量也快速上升以补充生产上的需求,1~7月棉纱线累计进口79万吨,同比增长97%。
第二,国际市场需求低迷,棉纺织品出口负增长。据海关总署数据显示,上半年我国棉纱线、棉制床上用品、棉制服装出口数量均有不同程度下降。长远来看,国际宏观经济的恢复对市场需求的启动具有深远的影响,当前,美国经济仍为短期复苏,欧洲经济复苏未见明显好转,大部分企业配额已经基本用完,国内外棉价继续拉大,出口形势严峻。
第三,国内生产成本不断上涨,产业优势减弱。近几年,国内劳动力成本快速上涨是经济发展的重要表现之一,与周边国家相比,我国劳动力成本优势逐渐减弱,这些国家的棉纺织品生产已成为我国主要的竞争对手,我国能源成本的不断增长也增加了棉纺企业的负担。
求创新 抓机遇 TAweekly:人们都说机遇与挑战并存,能否把握则见人见智,就棉纺行业所处环境,您如何看待技术的价值?
朱北娜:尽管企业目前非常困难,但是办法总比困难多,中国有广大的消费市场,棉纺企业应该向加快产业升级、提高劳动生产率、节省能耗、加快产品开发,提高产品附加值的方向去努力,制造新的机遇以谋取新发展。
近几年,棉纺织技术进步有了较快的提升,尤其是“十一五”期间,棉纺织工艺的进步与革新,为企业提高产品附加值开辟了新的市场,如重定量、大牵伸工艺的推广使用,纺纱混合工艺路线差别化的推广使用,工艺参数的创新,新型纤维与其他纤维多组分混纺产品的开发,新型结构纱线创新,高支纱、花色纱等使纱线产品更加多样化。
目前劳动力短缺、产品市场变化多端给棉纺织企业技术改造提出了新的要求,棉纺织业工序加快了连续化、自动化、高速化、信息化的进程,特别对自动络筒普遍使用、紧密纺超过1000万锭、细纱长车带集体落纱超过800万锭、喷气涡流纺超过10万头等纺纱新技术加快使用,较好地适应了国内外市场的需求。
看未来 指迷津 TAweekly:棉纺设备是服务于棉纺行业、企业发展的,在您看来,棉纺设备企业应如何根据棉纺企业的现状谋求未来的发展?
朱北娜:根据当前纺织行业的总体形势,棉纺织企业在2012年乃至整个“十二五”时期的技术进步发展方向包含多个方面,总体是围绕纺企在降低成本、调高效率及附加功能等方面的切实需求。
第一,自动化、短流程新型纺纱生产线不仅可以节省投资,如占地面积、设备、人工、能耗等,而且还可以提高产品产量,更加适应我国沿海地区棉纺织工业发展的方向;
第二,细纱机集体落纱、细络联的使用将棉纺生产中用人最多、劳动强度最大的工序直接连接,可有利地提高成纱品质,并可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其中,细络联技术是棉纺生产中由传统技术向现代技术发展的标志;
第三,不可忽视的设备器材与节能降耗发挥的作用,选用节能电动机、节能风机、照明系统、空压系统、新型节能器材专件均可有效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第四,推动两化融合。棉纺行业中两化融合开展得很好的企业很少,更多的企业开始有了强烈的意识。两化融合可促进企业采用现代化的生产、管理模式来推进企业的持续发展。生产效率提升、用工减少、品质提升等等都会因此得到最有效的解决。我们也认为这是提高企业竞争力和自主创新能力、加速实现产业升级的目标和途径。
为支持棉纺企业提高生产效率,减少用工等需求,棉纺设备企业已推出不少以连续化、自动化以及高速化为特点的棉纺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