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过后,义乌用工需求缺口10万人左右。
其中,针织行业就占了30%。
“最需要挡织工。”义乌市就业管理服务局副局长黄金辉说,尽管月薪3000-4000元,但仍招不到人。
同样,绍兴服装工人缺口也很大,今年春节后有企业招不到工人,就招新手。
“技工缺口在10%左右。”佛山纺织行业协会秘书长吴浩亮说,尤其是一些小微、民营企业,“今年春节后返工率只有50%左右。”
“整个广东都缺技工,”中山大学港珠澳研究中心副主任林江说,春节之后东莞至少有1/3的外来工没回来。
“过去几年是技工短缺比较严重,但今年普工工资上升比较快,”广州市人力资源市场中心张宝颖说,2013年广州普工和技工工资分别上升7.8%-12.5%。
民工去哪里了?
一位温州市鞋业公司,本打算在贵阳招700人,但只有80多人达成意向,最后来温州的也不足10余人。
这样感觉,张宝颖也深有感触。
“去年4月去外地招工难时,我们觉得可能是信息不对称造成的,”张宝颖说,但后来发现,湖南、江西等地,都开始打自己的牌,留住民工。
的确,东西部民工争夺战开始了。
“浙江月工资水平为1200元,每天工作11个小时以上;而芦山县月工资800多元,每天工作8小时,算下来劳动力价格基本相当。”芦山通达纺织公司副总经理何生贤说。
“农民工回流现象已经出现。”四川省资中县就业局长张兴民说,资中县到沿海打工比例已由过去80%,缩小到现在的40%。
统计局重庆调查总队一份统计也显示,重庆农民工到东部地区的人数,较上年减少约7.4%。
显然,东部企业的产业转移,给他们带来了机会。
庐江县力拓体育用品公司老总黎纳新,就是原先在外打工多年,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选择回家创业,生产运动手套。
返乡农民工,则首先成为他的员工。
而2009年开始,“我们村办了服装厂和砖厂,解决了70多人的就业。”湖南慈利县零溪镇象鼻村党支部书记说向平华。
“所谓幸福,是无留守儿童,无空巢老人,夫妻留在家恩爱。”
而东部,作为城市外来者,收入微薄,还要付出生活费、住宿费和车费等,却享受不到住房、医疗、养老保险等城市保障,奋斗几十年,仍然没有归属感。
“在户籍制度条件下,他们没有可能没有保险,只能回老家。”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蔡昉说,这让外来务工者不得不回流。
其实,西部也早已缺工。
比如,陕西省职介中心今年1月份调查发现,监测企业用工满足率为47.71%,比去年12月减少了1.73个百分点。
而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15-59岁劳动年龄人口,比2011年减少345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69.2%分点。
2012年中国劳动力总量出现改革开放以来首次下降,老年人、未成年人总人口比重开始上升,人口红利窗口加快关闭。
“这一迹象预示中国人口负增长时代正在临近。”北京大学教授陆杰华说,用工紧缺将更加突出。
“现在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快且新生儿偏少,40岁以上的劳动力数量较之前多,而30多岁及以下者数量增加较此前少,这是导致部分地区和企业结构性招工难的基础原因。”中国劳动学会副会长兼薪酬专业委员会会长苏海南说。
而企业需求量大的主要是18至25岁的年轻女工,这部分劳动力总量低速增长的同时,1999年以来的大学扩招,又使每年约500万名的青年进入大学。
这些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很多不愿到工厂上班,导致“大学生就业难”与“民工荒”并存这种奇特现象的出现。
其实,随着年龄结构的变化,生于上世纪80年代甚至90年代的独生子女们,已经进入劳动力市场,已占到务工者的70%。
“中国的第二代民工已登上经济舞台。”东莞市劳动局局长莫海明说。
显然,区别于“有工就打”的第一代民工,第二代民工受教育程度普遍提高,“是否选择打工”,“选择哪个地方打工”,“打什么样的工”--作为“理性经济人”选择更加多元,他们自我价值意识也更为明显。
由此,除了工资福利外,他们对工作环境、发展前途有着比父辈更多的诉求,也不甘心只从事生产一线的辛苦工作。
显然,对这些求职者来说,服装行业通常意味着劳动时间太长。
姚文龙几年前第一次接触服装企业,听到厂方说“三天一休息”,不免亦喜亦忧:喜则以如此轻松,忧则以能拿多少钱。
后来他才明白:所谓休息,是指当天晚上不加班,每天工作十五六个小时,让他感觉到了时间的不自由。
河南姑娘顾秀云在一家服装厂,为400件衣服上袖子,每月可拿到1500元;同样劳动强度的活,她在电子厂的同乡,月入可达近3000元。
“这是一个渴望新知、学习能力强的农村精英群体。”中山大学教授刘林平说。
“对待民工荒要转变思路。”华南师范大学人力资源研究所所长湛新明说,在产业结构调整的同时,完善劳动力市场,把短工变成成熟的“蓝领技工”。
而“企业如不能满足这些年轻人的需求,他们就很容易辞职另谋高就,在一定程度上也助长了局部地区出现‘招工难’。”他说。
这对企业用工带来了挑战,不仅找人难,并且工资高。
事实上,2012年各地农民工工资已快速增长。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2年全年城镇居民工资性收入比上年名义增长12.5%,全年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比上年名义增长16.3%。
其实,普工的日薪需要达到100多乃至120元甚至更多。
“平均一个产品的成本中35%是劳工成本,劳工成本上升20%的话,公司的整体利润将下降7%,而近年来每年的劳工成本都上涨20%-30%。”东莞润田服装公司总经理洪启辉说。
“对于劳动密集型企业来说,一次性工资增长的承受能力在10%-15%,”理实国际集团(中国)咨询总监、合伙人李东眉说,中国劳工成本已经持续数年上涨,所以部分企业已经承受不了。”
于是,很多企业开始了迁移。
“我们1990年从台湾将工厂迁到广东,当时工人月薪只需200元左右,”一台湾湾企业说,如今翻了10多倍,
尤其是金融危机后,用工成本上升更加迅猛。”
而印尼工人的月薪大约300美元,越南则是250美元左右。
产业转移,也许是条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