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与服装加工业劳动密集、产业集中,是反映一个国家制造业水准的基础行业。在印度,众多工厂的种种细节令人惊讶,或不堪、或松散、或新奇……在这里IT产业光鲜亮丽,制造业却根基孱弱,巨大能量难以迸发--就像那些印度工人,心灵手巧却卑如尘埃。
作为一家英国公司的买手,我工作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跟中国工厂打交道。而随着“中国制造”的价格越来越高,我不得不将目光转投到印度。英国零售巨头玛莎百货的服装采购交由我们来打理,我们则有意向将一部分采购转到印度,于是我开始了为期十四天的印度之旅。
无序的商业环境
2月10日,飞机抵达孟买国际机场。
来孟买之前,我在枯燥的数据里试图了解这个城市。这座超过2500万人口的大城市,占据着印度10%以上的工厂雇佣人数,40%的国际贸易,上交了印度40%以上的个人所得税,还有60%的关税。可见孟买是印度最大的经济中心,其地位也完全可以与上海在中国的地位相提并论。
规则缺失
可是,对孟买这个国际大都市的遐想,走出机舱之后就戛然而止了。混乱拥挤是这个城市给我的第一印象。密密麻麻的接机人员堵在出站口,数百个抵达的乘客试图在数百张接机牌里找到自己的名字,旅客通道被堵得水泄不通。
出了机场,无秩序的交通更让我不知所措。即便是孟买这样的大城市,也不是所有十字路口都有信号灯。即使有信号灯,机动车与行人也不是分离的。电动三轮车、摩托车、货车、公交车挤成一团,每个司机都按着喇叭试图突出重围。
在邻近十字路口的地方,很多十几岁的孩子穿梭在来来往往的车辆中,试图抓住车辆停下的空隙,卖出他们手里的小东西--书、水果、遮阳板、掸子……2月的孟买,中午气温已经高达30摄氏度,很难想像他们一年四季是如何以此为生。
公交车是没有门的。到了站,很多时候车都不会停下,只是速度很慢,人们就这样跳上跳下。火车更是独具特色--如果你在站台追赶已经驶出的火车,车厢里总会伸出一双充满友情的手,拉你一把。短途火车的门也是不关的,据说是保持车里空气通畅。
我新奇地看着车外陌生的一切,酒店司机竟然一边开车,一边翻看手机的通讯录。“你不能这样,这样太不安全了。”我慌忙阻止他。他憨厚地笑笑,“没事儿,我是很多年的老司机了。”“你们车上打电话会被交警罚款么?”我问。“他出行前的讨论们没时间管你。就算管,你塞给他两美元,他绝对放行。”司机又是一脸憨笑。
虽然我还没有看到印度的全貌,但却深知,一个连交通都不论规矩的国家,社会其他方面的混乱程度可想而知。
处处皆安检
安全问题是妨碍印度发展的另一个桎梏。
在孟买,公司预定了万豪的机场店,车在酒店门口停下,保安彬彬有礼地问好之后,居然打开车门,放进一条警犬。我吓得差点惊叫起来,司机说:“不要担心,它只是闻闻。”我有些不悦,“我长得像毒贩子吗?”“不是缉毒,是查炸弹。”
这时,保安已经查看完车内及后备箱,拿着特殊的镜子查看车底,然后我们才被放行。没走几步,在酒店入口又被保安拦住。保安帮我把行李箱放进安检的仪器上,说:“女士,请打开你的手提包,并且从安检门走进来。”警报没有响,我却忽然有些慌张,即使搭乘国际航班,也没有这样复杂的安检程序。过了五分钟后,惊魂未定的我才被面带微笑的服务员领进大厅。
再后来,不论是新德里、金奈或者班加罗尔,酒店安检都是如此仔细。虽然我渐渐习惯了安检,但这其实加剧了我的不安全感--不存在这种安全隐患的国家是不需要如此繁复的安全检查的。再后来,我也得知自从2011年针对孟买豪华酒店的的连环爆炸案发生后,印度所有“有钱人”和外国人出入的地方,包括高档写字楼和商场都设有严格的安检。
而印度频繁发生的强奸案也验证了其社会治安存在的隐患。在我来印度之前,公司就反复强调着安全问题,我在当地被允许使用的交通工具只有一种--酒店的车。印度的工厂也友情提示着,“不要一个人坐出租车”。
这种不安全感是会让人心生恐惧的。
后来我在新德里遇到当地的节日,酒店的车在接我回去的路上陷入正在举行派对的人群中,因为车窗没有反光膜,人群对我投来好奇的目光,有十几岁的孩子趴在车窗上看我,还有人在敲车门。我顿时失了平静,大声冲司机喊,“你带我离开这里!马上!”那一瞬间,我有快要被淹没的窒息感。后来,人群随着音乐走远了,我却久久无法平静,也豁然理解了为什么很多欧美人都不愿意实地考察印度工厂。
印度的自来水是没有经过全面处理的,这对于习惯了从水龙头直接接水喝的欧美人来说,无疑是“毒药”。同事莫尼卡在启程之前就讲述了她在印度的遭遇:“我只不过喝了一杯水,就上吐下泻,再后来我在医院里醒来,挂着吊针。我以为我要死在印度了。”那之后,她便有了自己的规矩--吃住只在五星级酒店,喝水只喝酒店里买的瓶装水。
奔波四地,苦寻供应商
孟买、班加罗尔、金奈、新德里,这是我印度之行的四站。这四个城市各有特点,或是繁华之都,或是科技中心,或是老纺织城市,还有就是政治中心。我不知道会找到什么样的服装加工厂,但是拥挤与无序让我内心有些隐忧。
孟买:竞争就靠低薪酬
2月11日,我从孟买开始了“探索发现”之旅。
阿什玛是酒店的司机,在送我去开会的路上,我们聊起了孟买的住房。他说:“孟买南边是富人住的地方。那里的公寓很大很高,有两个卧室,还有厨房和卫生间,有的甚至有阳台。”“那……这么好的房子有多贵呢?”我接着问。他说:“每平方米要八九千美元,那是有钱人和外国人住的地方,晚上在大街上还可以看到穿短裙的女孩子。”他的口气,像是在描述一个他梦想着却与他毫不相关的世界。
然后,他接着描述普通人住的地方,“他们的房子也有一个或者两个卧室,但是卫生间都在外面。”“在外面?”我有些不理解。“是的。”他说,“几户人家共用一个,其实也挺方便的。”但是,“女孩子嫁人都要找有厕所的人家。”
孟买聚集了无数政坛要首,商界富贾和影视明星,同时也有无数怀揣着“百万富翁”梦想的打工族。在这里,你可以看到印度首富穆克什·安巴尼造价达20亿美元的27层豪宅,也可以看到没有厕所甚至也没有窗户的贫民窟。
我原以为这是孟买特色,后来才知道,这是“印度特色”。印度的贫富分化很严重,也聚集着亚洲数量最大的贫民窟。
印度基础设施的薄弱,不仅仅体现在住房上,也体现在工厂硬件及软件设施上。带着西方百货公司的要求和使命,我开始了对印度服装加工厂的考察之旅。
阿洛克是个典型的印度人,一字胡,黝黑,略胖。我第一个拜访的地方就是他的工厂。虽然他没有任何验厂报告,但在听他说自己的产品主要销往欧洲,并在西班牙设有办公室之后,我还是决定亲自去一下。他热情地带我去了他的工厂。不到300平方米的厂房里,聚集了100多个工人。淡季他们一周工作60个小时,旺季则超过80个小时。
“我们非技术工人的月工资都有4500卢比(约合83美元)了。”阿洛克一边自豪一边叹息,“现在工
人工资太高了,尤其是孟买这样的大城市,这样下去很多工厂都会倒闭的。”
阿洛克有三家这样的工厂,他带我去的是“设施”最完备的一家--工厂都为工人提供餐厅。传说中的餐厅在阁楼里,高度大概只有1.8米,高个子的人需要猫着腰走进去。这样薄弱的硬件设施和员工待遇,着实让人不敢恭维。见识过阿洛克的工厂之后,我便取消了跟所有没有验厂报告的工厂的预约。
在孟买拜访了两家工厂之后,心情沉甸甸的。我跟很多中国工厂合作过,也大体知道通过验厂需要怎样的规模。印度之行也是为了寻找工厂,而此时我对自己能不能完成任务没有一点底气。
班加罗尔:强IT与弱制造
2月12日,在孟买之行颗粒无收之后,我飞往了花园城市班加罗尔,它是印度的硅谷,全国35%的IT人才都在班加罗尔打拼,但是服装加工业呢?
在这里,我拜访了玛莎百货的印度部,又看了一家当地规模最大的服装加工厂。收获最大的是,明白了印度玛莎考校当地工厂的细节--他们当然比我这个外地人更明白如何检测当地制造业工厂的水平。
2月13日,我如约见到了玛莎百货印度区质检部的负责人朗姆。朗姆有30多岁,个子不高,很瘦。彬彬有礼的言行、相对标准的英音,让人觉得他一定接受过良好的教育。
他耐心地和我解释着公司的质量检测体系。不管工厂有什么质量认证,玛莎都要派自己的质检人员亲自到场--从授权生产到产品质量检验,处处严格把关。
我离开玛莎印度总部的时候,心情更沉重了,整个南亚次大陆会有几家工厂符合那些标准?下午参观的工厂虽然整洁干净,也有7间厂房,但对它的生产能力与质量水准,我依然没有信心。
班加罗尔领导了印度高科技产业的崛起,它是IT产业的世界明星,却不是一个制造业中心。这像是印度经济的一个缩影,增长主要是靠服务业,服务业主要是靠IT软件产业。作为人口大国,印度的制造业远没有外人想象中的那样强盛。
当前,印度的IT、电信等高端服务业只有全国2%~3%的就业人口,农业人口和低端服务业人口占到了印度总人口的75%。制造业的不发达无法吸收大量人口就业,这是一个非常不平衡的状态。
忐忑不安中,我搭上了飞往金奈的最晚航班。
金奈:窥见制造业之踵
东南海岸的金奈,是印度第四大城市。这里曾是英国东印度公司的重要基地,输入给大清朝的香料、纺织品,还有鸦片,都曾与这个城市相关。这是一个纺织业基础较好的城市,它给了我些许希望。
一家以良好成绩通过BSCI(商业社会责任准则)认证的工厂让我看到了一丝曙光--好工厂还是存在的。但我想要购买的产品却不是这家工厂的强项。他们偏向于棉布产品,而我需要雪纺。尽管工厂还是没有找到,但是跟工厂老板的交谈让我了解了印度制造业的一些不利因素。
政策朝令夕改
来到印度,听人们抱怨最多的除了交通,大概就是政府了。一家工厂的老板跟我讲述了他历时8个月整改才通过验厂的艰难历程。
他说,“这座房子买的时候是按住宅买的,任何改动都需要经过政府批准。我们需要在外面加设楼梯,来增加另外一条安全通道。我去找过相关负责人,好不容易他们同意了,结果批文还没下来,人就换了。我们又要重新来。我们等了五个月。”他一边摇头,一边说,“政府政策天天改,办公人员天天换。工厂的发展就这么被耽误了。”
印度政府的各种繁文缛节,使得服务效率较低,使得企业投资的社会成本比较高,而且扶持高科技的政策,让传统制造业的生存环境不容乐观。
税收不公不利于制造业
印度的税收政策很明显地倾向于IT产业,而对其他工业并没有太多扶持。在印度有个很奇怪的现象,几乎90%的泳衣都是从中国进口的。问及工厂,他们摇摇头说,“泳衣的面料多是尼龙和氨纶,印度生产的这种面料质量远差于中国,价钱还不便宜。如果要从中国进口原材料再出口成衣,工厂要交增值税不说,而且不享有出口退税。有时候,工厂也就赚个退税钱。”
不公平的税收政策导致印度工业无法与IT业齐头并进,某些行业配套原材料和辅料的发展也相对滞后。
国际买家们在此问题上是对中国100%满意。在中国,他们几乎可以买到所有想要的东西,而且不用担心配套辅料的购买。中国工厂曾经对我信誓旦旦地说:“只要你有样品,我就能生产出一模一样的。”
新德里:好工厂是淘出来的
离开金奈,飞往新德里--这是我将要拜访的最后一个城市,也是我全部希望所在。新德里是印度的工商业中心,也是国内主要的纺织业基地,具有较为完备的服装加工产业体系。
玛莎的“突击检查”
2月18日,我又如约见到了玛莎百货社会责任评估部门的负责人西提雅。除了质量检测系统,是否承担了相关的社会责任也是玛莎评估工厂的一个重中之重。
从软件方面来说,玛莎对加班和薪资标准有着严格的要求。按照印度法律,标准工作时间是每周48小时,最长工作时间每周不得超过56小时,加班需要付双倍工资。但实际情况是,对服装加工这种劳动密集型产业来说,不超时加班基本不可能。由于买家对货期严格控制,很多工厂为了赶货会通宵达旦工作。若是真的执行行业标准,那么印度服装加工厂十有八九要关门大吉了。
可是玛莎不管这一套,西提雅解释说:“工厂需要通过两次评估,一次是玛莎指定的第三方验厂机构的非声明性审计(BSCI和Sedex),也就是说,验厂机构是不会告知工厂他们哪一天大驾光临的;另一次是玛莎自己的非声明性审计,同样,如果工厂报告的是下午6点下班,他们很有可能在6点15分抵达工厂,突击检查加班情况。”
这绝对不是虚张声势,我们在中国的工厂就在春节前遇到过“突击检查”。工厂在2月8日开始休息,玛莎的检验员们于5日抽查工厂,看他们是否存在加班情况。众所周知,春节前是工厂一年中最忙碌的时候,他们需要把2月以及3月的订单都赶出来,通宵达旦几乎是在所难免。如果检验不合格或者工厂拒绝提供相关数据,工厂会被添加到“危险名单”上,如若再有什么其他过失,工厂很可能会失去生产权。
硬件方面,主要是检查消防器材、安全通道、安全指示信号、急救箱以及化学品储藏等问题。印度很多工厂都是住宅或者写字楼改建的,如果说软件方面可以花钱解决,那么硬件方面则有可能要大规模修葺厂房、增设安全通道等。
找到了合适,就找到了优势
从南印跑到北印,我去过十几家拥有质量认证的工厂,但我对他们能否通过玛莎的验厂仍然信心不足。而在这一方面,中国则充分展示了“考试型”国度无可比拟的优势。
中国存在着大大小小的验厂咨询机构,他们对验厂有着比检验员更丰富的经验。
比如程序文件的建立、标准的理解把握、现场的硬件改善,他们会专门针对检验点进行改造,逐步达到客户要求。而对于检验员来说,由于没有足够的证据,外加工厂“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应对策略,他们很多时候都会无奈放行。但对于中国行业现状来说,这也是折中之策。
我试过用各种方式寻找工厂--找当地中介,找人脉,用谷歌和阿里巴巴……结果不能说一无所获但也是收效甚微。但有时,我们总会在最深黑夜看到曙光。我在去往新德里工业区一家工厂的途中,发现了另外一家外面看起来很整洁也颇具规模的工厂。我很快从网上搜出联系方式,预约了见面时间。
也许是幸运之神眷顾我,这些天来的奔波劳顿,终于让我看到了一家有望通过检测的工厂,他们的样品室里,也陈列着我们需要的类似款式。
虽然我在短短的三个小时内,没有办法检查所有细节,但这家工厂跟很多欧美品牌都有合作,包括H&M、Bhs、River Island、NEXT 等等。这么多天悬在心里的不安定感终于烟消云散。印度的工厂太难找,但如果你找到了,印度也是有很多优势的。
作为人口仅次于中国的大国,比中国更廉价的劳动力成为“印度制造”的最大吸引力之一。我翻看了工厂的验厂报告,里面详细记录了普通工人的月工资--4500印度卢比(约合90美元)。这是孟买和新德里这样大城市的工资水平,大大降低了所有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成本。
印度交通运输效率较低。孟买到班加罗尔,1000多公里,铁路要走一天两夜。同时公路设施也不发达,从北部的新德里运货到南端城市,要用一周时间。基础建设缺失,让制造业先天不足。前几年,中国大约每年将GDP的20%用于基础建设,而这个数字在印度只有3%。
而且,制造企业招收的工人流动性比较大,工人水平不稳定,产品的质量自然也就不稳定。但纯手工操作的制造业就不一样了。
也许是因为现代化程度不及中国,印度依然保留着很多传统的手工制品,比如手工绣花以及绣珠。如果是机器可以生产的东西,中国还是有很强的竞争力,但一涉及到手工,中国的生产成本便要翻番了。
俗话说,钱能解决的问题都不是问题。但在中国工厂聚集的工业区,即便你出了很高工资也是很难找到数量庞大且拥有这种技术的工人,手工产品很难实现规模生产。而印度则不同,印度的传统服饰“纱丽”通常有着很多的手工绣花和绣珠,使得这一技术在坊间得到很好的传承。召集几百号人坐在工厂加工,不难实现。
在“中国制造”越来越昂贵的同时,“印度制造”如同九十年代的中国,悄然地蓬勃发展。即便印度的人工成本会随着社会发展而增加,但是配套产业也会越来越成熟。放眼望去,买家们看到的是“印度制造”在未来十年内巨大的发展潜力。找到合作伙伴早日占据一席之地,
也着实是明智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