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今年年初本刊展开“我国纺织高等院校非织造材料与工程专业就业三方迷途大讨论”之后,我们对2013届非织造专业毕业生进行了持续关注。在大学生活的最后阶段,他们对未来就业方向进行着具体规划,而“实习”几乎成为绝大多数人的必经之选,原因不只在于学校将其作为毕业设计的组成部分,更重要的是无论好坏一定要到企业实践中考察自己是哪块料。
目前我国有十几所高校开设了“非织造材料与工程”专业。通过了解我们发现,东华大学、天津工业大学、武汉纺织大学、南通大学、河南工程学院等5所高校的非织造专业对于学生的毕业实习较为重视,规定其在无特殊情况下到企业实习不少于2个月,并在企业实践中完成毕业设计。因此,除了少数人选择考研继续深造,有将近2/3的学生都选择了进入企业实习。
为了紧密追踪这5所高校的应届毕业生亲身体验社会生活的真实状况,我们早在春节过后的实习之初便和校方达成共识,尝试从这一届开始让学生带着本能的第一感观,接受实习舞台“放大镜”下的岗位适应性自查。
从2月18日最早一批实习生进厂,到5月12日各校纷纷结束实习,在历时50天的体验期内,我们陆续收到来自5所高校的应届毕业生发来的几十篇“实习周记”。这其中既有关于驻厂时间、岗位匹配、难易程度、薪资水平、心情指数等规定问题的回答,也有根据所见所闻的自由发挥。
多数学生实习的企业大多分布在浙江、山东、广东三地。究其原因,一是这里的非织造技术较其他地区更为先进,二是这些地区的工厂与高校联系较为密切,会定期参与高校组织的非织造专业专场招聘会,以便及时招募人才。因为是带着任务进厂,“实习周记”的含金量体现在身临其境的故事性。
我们从5所高校分别选取3篇作品,它们的典型意义足以发人深思。有的学生发出所学难以致用的感叹,有的学生对于车间无培训表示不满,有的女同学深感在高温车间与男生一起工作容易吃亏,有的研究生在“歧视性”对待下开始怀疑高学历的必要。当然也不乏“热血青年”,有的学生被迅速提拔重用而鼓舞了热情,有的学生因建设性意见被采纳而找到了自信。
虽然没有学生特别在意实习期的薪资分配,但是企业已经普遍意识到劳动与报酬的关系,给予实习生1000元~2200元不等的实习工资。但是也有个别企业以报酬作为“要挟”学生签订劳动合同的条件。进步与落后同时存在,带给学生的希望与失望同样显眼。个人价值究竟要用怎样的方式来满足,是企业迫在眉睫的课题,也是学生对即将进入的社会的第一道观察。
毕业实习如同被放大的舞台,如何在这个舞台展示自己的个性特点、如何发扬优势规避劣势,唯有尝过酸甜苦辣才能体味。从实习结束到毕业进入社会还有两个月,这段时间充满了太多变数,当理想与现实发生冲突的时候,是按照计划逐步进行,还是突然转念改行其他,我们将在7月毕业季继续揭晓。
天津工业大学
跟老外沟通不用“打哑谜”
我实习所在的企业是一家外资企业,实习岗位是办公室助理,刚到公司的时候,因为总经理是外国人,企业大部分员工都是当地人,总是感觉语言不通,有时候上下级交流难度比较大,时常担心理解上可能会有差错,但经过3个星期实习就逐渐熟悉了这种环境,最让我高兴的是这一段时期的英文交流让我的英语口语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现在敢说敢用,不像之前不敢说不敢提。
实习中最大的感受就是企业的工作氛围很好,如果有问题可以直接向上级反映,跟外国人交流很直接,不会打哑谜,而且对就是对、错就是错,他们会对你提出意见并认真考核,褒贬十分明确。
通过一个多月的实习,我觉得公司应该建立明确的奖励制度,如全勤奖、按工龄增加工资等,这样能够更好地提高员工积极性。此外,我认为应该尽快增加一些销售人员,公司目前的销售人员只有10个,个人认为他们的工作压力很大。--王楠(天津工业大学非织造材料与工程2013届毕业生)
机器如何工作其实无所谓
真正到工厂实习才发现,原来自己在学校里学到的知识在平时生产中的运用率不到20%,自己学到的知识和实际生产的关系似有似无。既学过又会在生产中用到的,没经过长时间经验积累,很难联系在一起。
真正到工厂实习才发现,原来自己在学校里学到的知识在平时生产中的运用率不到20%,总觉得自己学到的知识和实际生产的关系似有似无。
在书本上学到的是纤维的性质,可实际生产中对于原料的选择不仅要考虑其性质,更要看重其性价比。在学校里学的是设备的运作机理,可接触一线才知道,机器怎么工作无所谓,只要原料配比合适,机器正常工作,就能生产出合格的产品,如果设备出问题会有厂家的专业技工进行维修。实习之前认为要销售一款非织造材料需要把原料、生产过程、优缺点都记下来,现在才知道只要了解自己产品的功能就可以和下游客户谈工作,其生产过程无所谓,因为客户不了解,也不在意。
经过这段时间的实习,我才明白“学以致用”这四个字的分量有多重,学到的不一定会用到,用到的不一定学过;既学过又会在生产中用到的,没经过长时间的经验积累,还真是很难联系在一起。--赵世英(天津工业大学非织造材料与工程2013届毕业生)
考公务员让人没法专心实习
一个月有10%的时间在实习,有10%的时间在看书,其余80%的时间是在犹豫“到底要看书还是要专心干活”。我的实习期一直就这么纠结着,总是觉得无法在公务员考试复习和专业实习之间找到平衡点。
因为要准备5月份的广东省公务员考试,因此我的实习期比较短,只有1个月。实习期间的工作制度为黑白两班倒,上12小时、休24小时,每天下班回去累得只想睡觉,根本没有精力看书。可上班的时候又总是惦记着是不是应该拿着书看,背背文章之类的。有一次我偷偷躲在车间一角看书,被车间主任发现了,还受到了批评,说我实习态度不认真。我的实习期一直就这么纠结地延续着,总是觉得无法在公务员考试复习和专业实习之间找到平衡点。
我总结了一下,1个月有10%的时间在实习,有10%的时间在看书,其余80%的时间是在犹豫“到底要看书还是要专心干活”。但是随着考试时间的临近,考试压力增大,内心逐渐焦虑,这时候家长也希望我能尽快结束实习回到家安心复习,如果耽误了考试连弥补的机会都没有。最后实在没有办法,我向学校老师坦白说明了情况,才得以提前结束实习。--刘慧(天津工业大学非织造材料与工程2013届毕业生)
东华大学
女员工在高温车间忒吃亏
之前听学长讲车间的高温故事还持怀疑态度,如今自己经历才知车间竟是这般辛苦。要是温度真涨到40℃,男员工可以光膀子,女员工可怎么办?专家要赶紧想个标本兼治的方法解决一下这个问题。
这周实习最触目惊心的就是,我所在的SMS生产线的M头零件因为温度过高着火了。幸好生产线员工发现得早,车间粉末式灭火设备也准备齐全,才得以及时处理,否则后果真是不堪设想。
之后我从技术主管那里了解到,灭火器不但是非织造车间的“标配”,而且要求还比较高,只能选用二氧化碳灭火器,诸如干粉及泡沫灭火器等都会对布面产生影响,轻则浪费几米布,重则整卷布都有可能成为废品。
车间目前虽然已经安装了大量的高效风扇,但效果并不尽如人意,如果到了三伏天,车间温度能达40℃,到时候生产设备在24小时运行状态下,车间几乎就是火炉,SMS车间还好,如果是针刺车间温度可能会更高。
之前听学长讲车间的高温故事还持怀疑态度,如今自己经历了才知车间竟是这般辛苦。这要是温度真涨到40℃,男员工可以光膀子,女员工可怎么办?非得中暑啊!专家要赶紧想个标本兼治的方法解决一下这个问题。--马双月(东华大学纺织学院非织造专业2013届毕业生)
胆大心细速成亲水线能手
我觉得其实技术本身并不难,原理也很简单,只是熟能生巧的过程,而且在车间工作要大胆。我前两天在下卷的时候不小心划伤了手,把和我一起实习的女同学吓坏了,到现在再也没碰过机器。
我实习期间主要接触的是后整理亲水生产线。具体工作是调配亲水剂,上、下布,检测触摸式人机界面等。亲水线可以承担织物宽度为1600~2400毫米,机器速度为20~200米/分,上浆量要控制在小于(等于)200千克/小时;烘水量要小于(等于)150千克/小时。在使用过程中,配液桶浆液面低于加热棒上端时应立即停止加热,以免烧坏加热棒;循环水箱液位应该时刻保证总高度1/3以上;上浆辊在正常生产过程中应该避免聚集气泡以免影响上浆均匀度及效果,若有气泡应及时调整循环泵上浆量直至气泡消除即可。
刚接触生产线的时候,我感觉十分陌生,是公司的技术主管一步一步指导完成,后来逐步放手,目前我们3个人就可以控制1条亲水生产线,而且公司上周新换的一批亲水剂也是由我们三位实习生进行质量检测的。
其实我觉得,这些技术并不难,原理很简单,只是需要熟能生巧罢了, 而且在车间工作要大胆。我前两天在下卷的时候不小心划伤了手,把和我一起实习的女同学吓坏了,我到现在再也没碰过机器。--李益民(东华大学纺织学院非织造专业2013届毕业生)
前有就业荒,后有学历殇
研究所的研究经费多数是国家以及院校支付,而企业根本不愿意投资研发。他们觉得,大量资金注入研发,耗时多年研制出来的产品却只能在实验室里“开花”,很多项目连企业试生产的要求都达不到。
我现在是一名非织造专业研二的学生,我的实习道路可谓一言难尽。几乎90%的企业直接选择本科生,甚至不愿意接受我去公司实习,而他们给出的理由出奇的一致:研究生学历太高,怕留不住人。
在我快绝望的时候,我的指导老师帮我联系了一家知名的研究所,终于解决了自己的实习问题。可是这段时间下来,我发现研究所的研究工作其实与企业是分离的。研究所的研究经费多数是国家以及院校支付,而企业根本不愿意投资研发。他们觉得大量资金注入研发,耗时多年研制出来的产品却只能在实验室里“开花”,很多项目连企业试生产的要求都达不到,有投资没回报的工程自然没人关注。久而久之企业便不再投资研发,对高端技术的关注度也是日趋下降,获取效益的心情急切提高。我本来打算研究生毕业后留在国内企业搞技术研发,可是这次实习经历彻底改变了我的计划。我打算完成实习并在结束研究生课程之后,就到德国去继续深造,等到学有所成时再回国。--刘黄林(东华大学纺织学院非织造专业研究生)
武汉纺织大学
待在车间无异于消磨时光
我觉得在车间工作没有前途,一位学长工作了七八年,现在已经成为一家公司的主管,但还是每天在车间和设备打交道,日复一日重复同样的工作。我向往的是具有挑战性的工作,而不是在车间消磨时光。
实习前本来认为自己到一线以后可以成为技术骨干,但是到公司才发现,因为有规定,实习期间不能操作仪器,因此公司并没有给我们安排固定的工作,只是参观学习。
实习的前几周,基本都是“打酱油”。我发现自己并不适合在车间工作,归结原因大概有三点:一是非织造设备的自动性较高,每条生产线大概有8~9个人就可以搞定,除了喂料和在线检测需要不停歇工作之外,其他都是间歇性的。因此大部分时间都是空闲,不是拿着手机上网,就是和其他员工聊天,有种虚度的感觉。二是我们的工厂基本都在乡镇的郊区,坐一个小时的公交车才能“进城”,感觉自己要脱离社会了。第三点也是我最在意的一点,就是我觉得在车间工作没有前途,我们一位学长工作了七八年,现在已经成为一家公司的主管,但还是每天在车间和设备打交道,重复同样的工作,日复一日实在是无趣。我向往的是具有挑战性的工作,而不是在车间消磨时光。--李学旭(武汉纺织大学2013届毕业生)
前车之鉴酿成“惊弓之鸟”
我一到车间实习,就告诉自己远离任何高处堆放物品的区域,没有熟练员工在旁边时绝对不会自己碰设备,不会独自接触染料等药剂,尽量做一些文职工作,比如记录实时数据、粘贴标签等,做好一切安全防护。
实习之前听到过不少在工厂实习时发生的“惨绝人寰”的事故:去年我们的一位学长在浙江一家非织造企业实习的时候被几十千克重的棉包垂直砸下,造成脊椎粉碎性骨折;一位男员工不知何故将胳膊卷进了机器中,整只胳膊被切掉……
这些消息听得人惊心动魄。因此,从我一到车间实习开始,就告诉自己远离任何高处堆放物品的区域,没有熟练员工在旁边时绝对不会自己碰设备,不会独自去接触染料等药剂,尽量做一些文职工作,比如记录实时数据、粘贴标签等,并做好一切安全防护措施。好在公司的仓库货物堆放井然有序,让我稍稍放心,这既是公司秩序的保证,也是对于员工生命安全的保障。
我毕业后的工作方向是从事非织造产品销售,因此这次实习的目的是了解清楚产品的生产流程即可,至于实际操作我并没有完全上手实验,认为熟记要点即可,主要是要熟悉一下生产环境,作为将来的常识储备。--陆羽(武汉纺织大学2013届毕业生)
销售生涯打响“第一炮”
我的收获主要来自于对销售心态的深刻体悟。销售工作有着相同的理念,就是如何把东西卖出去,尽管实习期间没有独自完成销售任务,但是跟着主管多次出差,逐渐明白了“顾客是上帝”的真正含义。
正式接到公司的实习录用通知后,我既紧张又激动,毕竟这是第一次与社会接触。我用3天时间掌握公司产品的型号、功能、性能及价格方面的信息,虽然没有熟记,但是加上自己的专业知识,也能为客户讲出一二。刚开始的时候我有些胆怯,不敢主动与客人联系,但是好在有销售主管的悉心教导,帮我勇敢地迈出第一步。
尽管实习期间没有独自完成销售任务,但是跟着主管多次出差,逐渐了解到销售人员的工作精髓最重要的有三点:坚持,不要脸,坚持不要脸。也因此明白了“顾客是上帝”的真正含义。进入自己的角色之后才发现时间过得很快,转眼两个多月的实习就要结束,我的收获主要来自于对销售心态的深刻体悟。很感激这次实习,它成功地为我毕业后的工作打响“第一炮”。--潘小豪(武汉纺织大学2013届毕业生)
河南工程学院
“你追我赶”维护学校荣誉
与我们一起实习的有另一所学校的两名学生,虽然实习过程中大家总说要互相帮助,但毕竟是代表两所不同的学校,我们分成两队,大家都铆着劲儿干活,希望等到实习结束的时候拿到公司给的“A评价”。
我们实习的企业一共接纳了5名实习生,我们学校有3名,另一所学校有2名。我们是一起进的公司,接受同样的培训,拥有同样的待遇,不管是老资历的员工还是新招的临时工,对我们都很尊重。虽然实习过程中大家总说要互相帮助,但毕竟是代表两所不同的学校。我们分成两队,大家都铆着劲儿干活,希望等到实习结束的时候能够拿到公司给的“A评价”。
那两名同学所在学校有专门的非织造专业,而我们学的是纺织专业的一个方向,所以没有他们学得系统。但是经过两个月的深入实习,我现在已经对纺粘生产线、亲水性后整理的工艺流程及产品检验有了深入了解,最近正在为公司即将参加的非织造布展会制作宣传册。
在工厂实习虽然较为辛苦,但深入生产一线机会难得,从原料的投入到成品,从刚去时远远观望到两个月后可以熟练操作亲水整条生产线,从开始的一脸迷茫到如今可以为公司制作纺粘生产线岗前培训的完整PPT以及整个仓库的不同楼层产品摆放平面设计图,让我深感骄傲。--吴克(河南工程学院2013届毕业生)
不签合同凭啥扣押工资?
假设我毕业后毁约没有去工作,不知道公司会不会依据《劳动法》对我进行追究,如果公司强硬解决,那我估计是要上非织造行业的“黑名单”了,以后到企业就职估计会更困难,最坏的情况是离开这个行业。
我的整个实习期都进行得比较顺利,但是就在我实习的最后一周,公司领导却下令:只有签订合同才能离开公司返回学校,否则将扣押最后一个月的工资,且在毕业后不接受我入职。尽管我一再向公司保证毕业之后就来工作,但公司却没有让步。
到公司实习是我跨入社会的第一步,接触社会才明白挣钱的确不容易。最后,我还是做出了让步,在离开企业返回学校之前跟公司签订了2年的劳动合同。但是公司的这个举动让我对其印象大幅下滑,我甚至犹豫毕业后究竟还要不要回去。
假设我毕业后毁约没有去公司报到,不知道公司会不会依据《劳动法》对我进行追究,如果公司强硬解决,那我估计是要上非织造行业的“黑名单”了,以后到企业就职估计会更加困难,最坏的情况是彻底离开这个行业。可是就这样继续去工作,我总觉得自己会被欺负,到时候连人身自由都没有了。--张雪玲(河南工程学院2013届毕业生)
初尝“走上仕途”的荣誉感
实习期间我发现了公司的一些小问题,比如以现在的效率会很浪费时间。我把自己的意见反映给车间主任,不仅得到了认可,而且还接受了主任布置给我的一个艰巨任务--制定车间多快好省的管理方式。
我实习期间被分配到公司的检验部门。公司的生产流程大致是:生产车间→布坯→染色涂层→检验→出货,可以说产品质量也就是公司的生命,这是一个能够锻炼耐心和细心的岗位。从进入公司后,我就开始调整心态,让自己从一个刚从象牙塔出来的应届毕业生慢慢学会掌握专业技能以便满足岗位需求,还好车间主任和我的同事们能够比较耐心的指导我,他们也能够理解我是一个还没真正毕业的学生,刚刚进入社会,一点技能也没有。
最让我感动的是,实习期间我发现了一些小问题,比如以现在的效率会很浪费时间。有顾客下的订单多,但生产车间出来的布坯要很久才能检验完,因此会让顾客等一些时间。我把自己的意见反映给车间主任,不仅得到了认可,而且还接受了主任布置给我的一个艰巨任务--牵头制定车间多快好省的管理方法,这让我有种“走上仕途”的荣誉感。--潘明月(河南工程学院2013届毕业生)
希望就业分配是道多选题
实习的这几个月,我对公司的业务即使算不上游刃有余,倒也得心应手,因此选择留在这里至少是一个保障。可我也不想放弃毕业前的这两个月,仍然继续投简历,希望就业分配是一道多选题而非单选题。
在公司3个月的实习经历让我明白了工作的不易,在学校可以“随意旷课”,工作后旷工要受处罚;在学校可以“不完成作业”,工作后不完成工作要扣工资。
虽然目前和公司协调的是6月份毕业后留在公司担任销售助理一职,但我自己心里还是有些“拿不准”。实习前的实习动员大会上,指导员就告诉我们今年的就业形势极不乐观,参与学校去年举办的非织造专业招聘会的企业有70多家,而今年只有36家,相当于去年的一半,而且企业对学生专业课程成绩的要求也有所提升。我在公司实习的这几个月,对公司的业务即使算不上游刃有余,倒也得心应手,因此我很珍惜这个机会,至少选择留在这里是一个保障。可同时我也不想放弃毕业前的这两个月。我也在继续投简历,希望可以找到一份更好的工作。如果找不到,就死心塌地留在目前的公司。总之,在这个“黑色”就业季中,希望我的就业分配是一道多选题而非单选题。--李宏杰(南通大学纺织学院2013届毕业生)
“平均工资”没有可比性
如果毕业留在公司,工资能给到2500元。虽然与国家的“平均工资”有较大差距,但对于这样的待遇我还是比较满意的,毕竟是刚接触社会,一没经验二没人脉,所有事情都要靠自己,得脚踏实地。
2月底刚到公司实习的时候就和公司签订了实习合同:每周工作6天,周末休息1天,公司提供住宿,每天负责一顿工作餐,如果上夜班,会有夜餐卷,每个月的实习工资是1500元,如果毕业留在公司,工资能给到2500元。虽然与国家的“平均工资”有较大差距,但对于这样的待遇我还是比较满意的,毕竟是刚接触社会,一没经验二没人脉,所有事情都要靠自己,得脚踏实地。
我们同学在其他公司实习的工资有1200元的,也有1800元的,基本都是2000元以下,毕业正式入职一般是2500元~3000元。非织造专业的专业性很强,最突出的就是技术方面,不是所有的人都可以做。我认为刚开始工资低一些不要紧,有技术才能累计财富,我们这个专业的工作要忍得住寂寞,守得住耐性,我已经给自己设定好将来的发展方向,就是成为一名非织造领域的技术专员。--张林译(南通大学纺织学院2013届毕业生)
榜样力量激活“热血青年”
本以为实习就是为了完成毕业设计,根本不指望还会有职位提升,没想到另一位同学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就有了好“前途”,实在
是让人振奋。所以从过完“五一”假期到现在,我又恢复成了当初的“热血青年”。
刚到公司实习的时候我觉得自己特别有精神,每次都会提前半小时到车间,时不时地追着车间的老师傅问自己不懂的问题,觉得一切都很新鲜。但很不幸的是,这股新鲜劲也就坚持了一周,到第二周我便觉得在车间很无聊,甚至不想继续待下去。这种状态持续了将近一个月,直到“五一”前后我听说在另一家公司实习的一位女同学因为实习期间表现良好而被提拔为水刺生产线的负责人以及厂长助理,负责生产线的日常管理工作,才让我麻痹的神经重新振奋。这个消息让我很意外,本以为实习就是为完成毕业设计做好铺垫,甚至没有决定实习结束之后是否留在公司工作,更不指望还会有职位提升,没想到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就有如此好的“前途”,实在是让人鼓舞。所以从过完“五一”假期到现在,我又恢复成了当初的“热血青年”,重振旗鼓。--张子君(南通大学纺织学院2013届毕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