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上旬,本是启东棉农售新棉点钞票的丰收季节,然而,眼下的棉花市场却是一片低迷。连续阴雨低温气候下,今年启东市14万亩棉花产量跌至常年的三分之二以下,而更让广大棉农灰心的是,棉花价格也滑落至成本以下,棉农白白忙碌大半年,到头来有的人却两手空空。
11月14日下午,小编路经汇龙镇临江村,远远就听到“轧棉花喽—轧棉花喽—”的电喇叭声,这是棉花加工户走村串埭招揽脱籽剥绒。“今年没几人下乡收棉,有不少农家干脆将棉花加工后自用。”临江村一位姓秦的村干部介绍说。
“今年棉花,算是白种。”在寅阳镇寅西村,一位姓陆的农家大嫂给笔者算了笔账。今年她家种了2亩半棉花,拾了800斤籽棉,产量不及去年的七成。原以为产量低了,价格会冒上来,谁知收购价每斤却只有3元挂零,而前一年则是4元多。
“今年籽棉单产普遍只有350来斤,产值也就1000元稍多些。”启东市农委副主任倪为和对棉花行情了如指掌。今年该市棉花面积仍有14万亩,去除生产成本特别是劳力成本,种棉人家十之八九实际亏损。“棉花跌价,看似偶然,实为必然。”倪为和分析说,今年国家取消了棉花临时收储政策,此举意味着棉花市场已彻底放开,农民种棉失去了多年来延续的政策保护。而国家放开棉花市场的一个主因,则是国际原棉市场质优价廉,价格每吨比国产棉要低3000元。
没有了政策和市场的双重保障,种植棉花所面临的风险不言而喻。且莫说每亩种子、化肥、农药、薄膜等直接农资成本就需350多元,还需付出20个左右的劳力。而在当地,一个劳力每天能有60~100元的务工收入。像陆大嫂的丈夫在附近某知名房产公司当运输工,每天工价就达100元。
“种棉效益起伏不定,市场前景并不乐观,农民不种或少种棉花才是上策。今年棉花种植面积已比10年前减了近一半,估计明年面积还会有较大幅度下降。”启东市农委一位负责人预测。采访中,不少业内人士观点一致:压减棉花、优化结构、大力发展特色农业,是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必然选择。
同样一块地,如不种棉花而改种其它作物,在不增加农资、劳力成本及销售难度的前提下,收入完全可以大幅提高甚至翻番!启东市农委高级农艺师项觉生提供的例子令人振奋:南阳镇合丰村3000亩土地多年前就改一熟棉花为双熟青毛豆、青豌豆,亩均增收超1500元;近海镇近农村种植夏秋两熟青玉米,亩净收入达到2000多元;寅阳镇江楼村规模种植露地秋花菜和晚秋青菜,一亩菜地收入能抵两亩棉花;王鲍镇黄英种植香沙芋艿,亩产出4000多元;汇龙镇惠丰村种植连片水稻,亩产达到1300多斤……
靠种棉花增收已经风光不再,当地农业部门建议广大棉农及时转变思路,选择适合自己的种植方式,种植迎合市场的特色作物,只有这样,致富路方能越走越宽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