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海关统计,2015年8月我国棉纱进口量20.77万吨,环比减少3.71%,同比上升38.25%;2014年9月-2015年8月,我国累计进口棉纱232.48万吨,同比增加14.79%,同期累计出口棉纱35.85万吨,同比减少23.35%,棉纱进口快速增长,棉纱出口全面回落,“一正一反”折射出中国棉纺织业遇到的冲击和压力已相当突出。
据多地棉纱贸易商反映,受9月中旬以来ICE期货盘面先后跌破63美分/磅、61美分/磅强支撑位、印度棉价呼应大幅下挫的影响,港口外纱报价再次整体下调400-500元/吨,印度、巴基斯坦C21S、C32S的人民币报价跌至17500-17600元/吨、19000-19200元/吨;越南产地C21S、C32纱因配棉、品质较好报价高于印巴纱200-300元/吨;而国产棉纱随郑期、国内棉花现货的企稳而报价仅调整100-200元/吨,内外棉纱的差价进一步扩大800-1000元/吨,C40S及以下棉纱的“阵地”加速流失,印度、巴基斯坦、越南、印尼等国纱厂“跑步”占领中国中低支纱市场。
一些外商和棉纱贸易商表示,因中国织布厂、中间商对C21S-C40S包漂白、包染色、上喷气织机纱的需求比较旺盛,一些印度纱厂7-8月份重点采购机采美棉、巴西、乌兹别克斯坦棉及高等级西非棉,提高C32S、C40S纱的配棉,承诺包漂白、包染色的纱厂数量越来越多,C10S-C40S纱的CV值、毛羽及百米断头率已全面超越国内中小棉纺厂的产品水平。由于对中国市场觊觎已久,急于抢占“地盘”,部分越南、乌兹别克斯坦、印尼(主要是混纺纱)等国纱厂一方面加大中国主港棉纱的“寄售”量;另一方面提高纱厂诚信。一些纱厂承诺ICE上涨5美分/磅以内无条件履行供货合同,有的出口商甚至承诺布厂、贸易商在染色后支付货款。
据了解,9-11月份外纱抵港量或仍呈“高位上涨”态势,其中印度、巴基斯坦棉纱占60%以上,由于C50-C80印度纱较国产纱不仅价格高而且品质不理想,因此除非提前下单“订购”,否则印巴棉纱出口商、中国企业很少操作高支外纱进口。青岛、广州的一些棉纱贸易商分析,10月底港口保税、清关棉纱的库存量将突破10万吨,不排除11月底向12万吨冲击的可能,因国内棉价比较抗跌、棉纱生产成本“居高不下”,因此外纱在价格、信用证结算、一次供货量大的优势仍将对国产纱形成围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