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国内棉花政策变化,国内外棉花价差缩小,进口纱与国产纱的价格优势发生逆转。进口纱遇冷,新疆纱崛起,内地纱也在储备棉轮出新政带动下逐渐恢复生机。三者“逐鹿”谁将分天下的话题,已被业内人讨论过多次。可以预见的是,“战场”瞬息万变,新的机遇与挑战不断出现,因此有关的讨论也将会一直持续,市场将是最终的见证者。
1.进口纱
2016年1-5月中国累计进口纯棉纱80.36万吨,同比减少18.87%,整体下降幅度明显。新疆纱崛起、内地纱回升、人民币贬值是进口纱面临的共同挑战。新疆纱与内地纱暂且放到后面讨论,汇率问题一直受到进口纱贸易商的关注。一是在进口纱期货报价不变情况下,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越高,则订购所需成本越高,相当于进口纱竞争力被削弱。二是贸易商要承担从订购后到付款交单期间汇率变动的风险(锁汇购纱的除外,因未被广泛使用)。人民币贬值预期下,大部分客户都选用即期信用证快进快出来尽量规避这一风险。
有专家在最近的进口纱论坛会议上预测人民币短期内仍有贬值空间,可能将贬值到6.8左右,这无疑对进口纱又是一个利空。然而市场终究不能一概而论,毕竟进口纱内部格局已悄悄出现重要分化,可能会出现整体熊市但局部偏热。在这里就两个最大进口纱来源国——印度与越南做一下具体分析。
1)印度纱
印度纱进入中国市场后也经过一段时间磨合,但在不断调整后,凭借其质量、价格等方面优势,得到下游厂家青睐,培养出不少工厂对印度纱的使用习惯。2015年印度纱是进口纱中的“天之骄子”,共进口70.28万吨,占进口总量的29.97%,稳居进口来源国第一。但进入2016年,印度纱进口出现滑铁卢,从2016年3月起连续3个月进口量均低于越南纱。
印度纱报价节节攀高是竞争力下降的主要原因。不过从原料上分析,印度纱厂也是被动涨价,他们面临的局面也很尴尬。一是棉价不断攀高,从2016年2月初至今,棉价已上涨14.7美分/磅(从63.80美分/磅到78.50美分/磅),折合323.78美元/吨,按原料占成本的70%,原料损耗为8%来推算,棉纱成本已上升约1630元/吨。二是缺棉花,印度棉现货资源已不多,价格不断走高造成轧花厂惜售,还有一部分棉花集中在跨国企业财团中,价格坚挺。部分纺企尝试订购进口棉,但进口棉采购周期长(40-50天),远水难解近渴,再加上运输和关税成本的增加,所以交易量整体不大。三是纱价上升使得出口受阻,从2016年2月初至6月21日外盘报价约上涨0.25美元/公斤,折合人民币贬值等因素,贸易商共计增加成本约1900元/吨。6月21日主要品种纱线期现倒挂均在1000元/吨以上,精梳纱倒挂在1500元/吨以上。在此情况下,不仅小贸易商暂时停止进货,一些以融资为主的大贸易商也大幅减少订货。虽印度纱在努力减少对中国市场的依赖,但中国这一最大市场的萎靡,还是影响印度纱出口。2016年5月印度棉纱出口额2.30亿美元,同比减少15.10%,环比减少10.58%。
受此几方面影响,一些印度小厂不得不暂时关闭,部分大厂也在收缩产能。近日特伦加纳邦纺企联合表示将一周停工两日以减少损失,希望政府采取措施稳定棉价。如果政府不进行干预,那么印度棉很可能要到9月新花上市时才能恢复价格竞争力。在此之前,印度棉花和棉纱可能会有较长时间的淡季。
2016年5月中国进口印度棉纱3.95万吨,环比下降0.93%,看似基本持平,但实际上5月进口的印度纱多是3月底4月初订购的,据部分调研情况,接下来的两个月印度纱进口可能会继续减少。
2)越南纱
2016年3月越南纱进口量5.48万吨,环比增长115.4%,自此越南纱开启“一枝独秀”模式,连续3个月均以5.2万吨以上进口量稳居进口第一大国宝座。原因一是纺企“孔雀东南飞”,产业转移过程中,大量企业涌入越南投资建厂,天虹集团、鲁泰集团、华孚色纺等知名企业均在越南投资过亿,而他们的纱线产能约有80%左右回流国内。这些在越南的中国纺企既有稳定客源,又熟悉和了解中国市场,因此产品具有很强竞争力,往往供不应求。随着这些企业产能扩大,越南纱进口也在增量。中国企业大量存在决定越南纱进口将维持在一定规模。二是由于即将生效的TPP和EVFTA协议,越南纺织品出口美国、欧盟的关税将大幅下降或取消。在优惠协定带动下,越南整体纺织产业从质到量都正快速发展。2015年底产能约720万锭,往中国有效供给增加,进口量也随之上升。三是越南虽本地几乎不产棉花,但却可以零关税进口棉花。部分大厂进口美棉、澳棉为主,配棉优于国内企业。再加上越南纱具有零关税进口、运输时间短的优势,所以越来越受到国内下游工厂和贸易商的关注。越南纱工厂销售非常顺畅,目前7月合约几乎已全部售空,部分工厂8月合约尚未对外报价。由于国内外棉花持续涨价,越南纱存在继续涨价空间。
然而我们也要看到,越南纱在一片欣欣向荣之上也存在一些潜在挑战。一是越南纱整体产能依然偏低,约为印度产能的15%。且规模工厂数量有限,大部分工厂仅为1-2万锭的小厂,难以满足贸易商多样化订货要求。二是质量稳定性不如印度纱,因此订单旺盛时售后和质量可能会暴露更多问题。有的贸易商表示合作工厂之前遇到质量问题索赔较快,而现在由于纱厂不愁销路,往往对索赔置之不理。三是越南纺织产业快速发展之时,劳动力成本也在快速上升。近年来劳动力成本以每年超过10%的速度增长,一些纺企已感觉消化吃力,因此未来越南纱成本优势可能会逐渐减退。台湾纺拓会秘书长黄伟基就在进口纱论坛会上呼吁纺企转移不要只盯着越南,因TPP未来肯定还会扩员,印尼很有可能是下一个加入TPP的成员国。
综合而言,就目前来讲,越南纱还是受国产纱冲击最小、进口量最稳定的进口纱。
2.国产纱
1)新疆纱
2015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国办下发[2015]2号《关于支持新疆纺织服装产业发展促进就业的指导意见》,从政策的角度划拨200亿规模的新疆纺服专项基金支持新疆纺织服装产业发展,吸引大批企业去新疆建厂投资。截至2015年底新疆全年棉纱产量达60万吨,新增棉纺346万锭(折合数),全年服装产量1346.8万件,新增纺织服装企业382家。实现全年行业盈利14.6亿元,新增就业9.7万人。在新疆投资的企业同样不乏天虹集团、如意集团、华孚色纺等知名纺企。据补贴推算,新疆纺纱成本低于内地约2000-3000元,利润可观,部分投资纱厂预计可在2-3年内收回成本。新疆纱厂大多投资较先进的纺纱设备,产品以常规纱和气流纺为多,凭借质量与价格优势挤占部分进口纱市场,逐渐受到下游客户认可。
随着国家对新疆纺织服装出口进一步优惠补贴落实,去新疆投资的纺织服装企业也正不断增加。政策规划目标是在2023年实现2000万锭产能。未来这些新增产能除“出疆”需求升温,也会有一部分在本地消化。当然企业“入疆”也将面临着一些挑战,如招工、保持员工稳定性问题。但目前困扰纺企最大的还是新疆普遍缺棉导致的用棉问题。近期有报道指出目前除国储棉外,疆内各棉花专业仓库剩余的棉花数量非常有限,且品质差异大,纺纱质量很不稳定。除几个大厂早早备足几个月棉花库存,“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外,石河子、奎屯、阿克苏等地不少纱厂都反映棉花库存即将见底,“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暂且不论描述是否为过,但也确实一定程度上存在这种问题,导致新疆库国储棉加价激烈,也有一些纱厂开始拍甘肃库等就近的内地库棉花,不惜汽运回疆。这无疑将增加新疆纱厂纺纱成本。总之,新疆纱稳步发展及新疆纺织产业链提升将是大势所趋,虽这过程中会出现插曲与挑战,但在相关部门高度重视及与企业协同合作下,一定能顺利应对与化解。
2)内地纱
在内地传统的纺纱基地,如山东、江苏、河南、浙江、河北、湖南、湖北等省,由于产业不景气和进口纱冲击,许多中低端小型纱厂已倒闭或停产。能够生存下来的企业一般都有自己独特的竞争优势,部分工厂以中高支或精梳纱为主,生产差异化、高端化产品,占据一部分市场份额。虽印度也能生产高支纱,但40S以上纱线价格对比国产纱仍无价格优势,这一部分市场仍由国产纱牢牢把握。部分工厂生产常规纱支,在市场、管理、其他方面有自己的亮点,今年储备棉轮出给这部分内地纱厂带来重振旗鼓的机会,多种因素导致国内外棉价差大幅收缩,此消彼长下内地常规纱价格已低于进口纱数百元,收复一部分下游失地。随着对进口纱替代作用增强,一部分中低端产能开始恢复。但长期来看,进口纱虎视眈眈、新疆纱快速增长,都对内地纱有一定潜在威胁,未来决定纱厂成败的仍是自身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