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业内人士此前曾预测,2016年将是棉纺织行业的难熬之年,企业要做好各种应对方略和措施。现在,2016年已经过去一半,棉纺织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如何?棉纺织产品市场情况怎样?近日,笔者走访多家棉纺织企业,发现他们的生产经营情况并不乐观,就连笔者极为看好的江西凤竹纺织厂,其负责人直呼生意不好做。去年,在行业整体不景气的情况下,该厂5万纱锭的规模利润达到1000多万元。凤竹纺织负责人表示当前企业不好做,主要原因是棉花价格上涨,而纱价却几乎没有涨,且订单在不断减少,企业也无可奈何。
纺织企业近几年深受棉价波动之扰,棉价成为拨动企业经营者敏感神经的弦。特别是今年,储备棉轮出不畅,加上市场上贸易商的炒作,5月以来,国内棉花期货、现货价格大幅上涨,棉纺织企业亏损严重。一些企业甚至停产而去倒卖棉花,比生产棉纱更有赚头。笔者亲眼所见,某企业负责人看见棉花期货图表价格快速上扬,且众企业均抢购棉花,按动电脑键盘时手指都在颤抖,感叹道:“纺企何时才有出头之日!”其实,棉纺织企业最怕的并不是棉花涨价,而是棉价在涨,下游棉纱产品却不能随之上涨,怕的是国储棉竞拍被不断炒作。那么,面对市场棉花价格的波动,棉纺织企业应该如何应对呢?笔者走访的多家棉纺织企业的应对经验,或许可以给其他企业提供一些借鉴。
因循守旧最可怕
国内众多棉纺织企业都经历了2008年以来的纺织行业大发展,也见证了大批中小企业这几年被淘汰出局,甚至一些本不该倒下的企业也支撑不下去了。有管理水平较高的企业宣告破产,有引进世界一流设备的数万纱锭的企业难以为继,甚至有主打产品时尚化的老字号知名企业黯然退出市场,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道理也许很简单,做企业必须遵循市场法则,只埋头做事,不抬头看路,便很容易出现“掉进悬崖却不自知”的情况。目前,中小棉纺织企业的日子恐怕最难熬。经过这几年,能够生存下来已实属不易。以前,纱线市场行情基本上差两年就会好两年,但现在行情低迷已经超过3年,转好的势头仍然很弱。企业积存多年的“家底”多数已见空,企业融资难,不少采取固定资产抵押的企业甚至开始卖房来维持工厂的运转。也有企业为了升级设备,借贷投资新项目,追求“高大上”,时机不对,品种不对路,从而陷入绝境。一位企业老板在破产时感慨:“投资须谨慎,要量力而行。”
最让人揪心的是不少棉纺织企业处于麻木状态,因循守旧地待在自认为所谓的安全舒适区,思维固化,不思改变,坚持着最古老的管理销售模式,不承认、也不愿面对新商业经营模式,坚守低档次纯棉低支纱生产,结果亏损越来越严重。这是一些中小企业的真实情况。小企业在愁,中型企业在挺,大企业咬着牙在拼搏。在严酷的市场环境中,企业最强烈的本能就是生存,而要想改变恶劣的生存环境,就必须打破旧的体制,创建更加适合市场规律的新模式。
借力采购新模式
笔者曾听过一位资深的纺织贸易品专家的演讲,觉得颇有意味。他指出,棉纺织产业的“老套路”采购模式已经受到互联网交易模式的挑战,如不及时调整,可能会使企业错失发展良机。
确实,近些年来,棉花仓库和物流业务极度萎缩,有的已转移至国外。不得不承认,“棉花+互联网”时代到来,棉花采购商可以在手机端看货源的分布和检测指标,然后根据自己工厂的订单情况选择就近的仓库采样,在手机和电脑上完成采购的整个流程,这样将极大地简化棉花购买的流程。此外,采购商采购的棉花品种也不再单一,原棉、落棉、废棉都可以交易,同样有利润。
棉花采购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让棉纺织企业的棉花销售和采购从“选棉时代”进入了“配棉时代”。棉纺织企业无需保持较大的棉花库存量,完全可以等棉纱的订单签下以后,再开始寻找合适的原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