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北娜会长在四届三次理事会上的讲话
各位领导、各位嘉宾:
大家上午好!
2011年由于受国内外经济政治形势影响,行业遇到了一定困难。协会通过运行分析会、新技术推广会、产业预警等方式积极引导企业将转型升级、提高质量效益作为发展方向。全行业共同努力,技术提升、淘汰落后装备的进展明显加快,行业总体运行平稳,特别是一些优秀企业根据市场形势,迅速调整了产品结构和经营模式,在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各项成本等方面进行突破,推动了整个行业的持续发展。下面,我从协会工作、行业运行情况及今年行业工作的重点这三方面内容作介绍。
一、2011年协会重点工作
(一)前瞻性课题研究
1.棉纺织行业“十二五”发展研究报告发布
10月该报告对外发布,全面总结了中国棉纺织工业在“十一五”期间所取得的成绩,系统地分析了行业在“十二五”所面临的国内外环境和行业发展中的各种要素,明确指出了中国棉纺织行业2015年以及2020年的发展方向,确立了中国棉纺织行业在我国由纺织大国向纺织强国转变过程中的地位及发展目标。
2、成立“棉纺产业研究组”
全年共编辑了二十二期《棉纺产业研究组工作简报》,及时传递市场及运行信J仓、棉纺织产业转型方向,并针对未来发展形势提出预警建议,供纺织工业联合会的有关领导以及重点棉纺织企业参考。
3、开展棉花预警系统课题的研究
木课题通过对重点企业原料的使用、产品的库存动态、纱布生产以及市场价格变化的情况分析,同时将汇总行业信息分析及时反馈给参加企业,对企业判断行业经济运行的走向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4、开展棉花期货课题的研究
与郑州商品交易所合作开展了《中国棉纺织企业期货交易情况研究》,分别对企业进行了实地调研与座谈,通过对参与棉花期货市场的多个案例研究分析.提出了纺织企业要运用期货套期保值规避市场风险,棉花期货应为实体经济服务等研究观点。
5、开展两化融合发展课题的研究
中国棉纺织行业被工信部评为优秀试点行业。无锡第一棉纺织厂被工信部评为重点首批两化融合促进节能减排重点推进项目企业。
(二)信息调研,提出建议
1、行业调研
一年来,分别对河北、山东、湖北、河南、江苏、福建屯江西、新疆等七省一个自治区的78个地市(县)区、镇的棉纺织产业集聚地区进行了实地谓研,共走访了189家大、中、小规模的纺织企业,召开座谈会30个,撰写了19份调研报告矛通过对占全国60%以上的纱产能的逐一调查,基本摸清了棉纺织纱线生产产量的实际情况, 2010年棉纱产量应为2000万吨左右。
2、政策建议
为保持行业竞争力,通过各种途径,向政府有关部门提出一下建议:
①解决纺织行业“高征低扣”的问题;
②改革棉花配额管理制度。根据近十年发放企业的数量放开进口棉花配额,取消滑准税,使纺织行川在
③尽早研究科学、合理且可行的放储万案
④免征加工贸易方式进口棉花在生产呼落棉
⑤建议职工工资抵扣增值税。
3、召开季度市场运行分析会
在副会长和有关常务理事单位的支持下,发挥中国棉纺织信息网的作用,每季度分别召开重点棉纺织企业参加的行业运行形势分析座谈会。邀请中纺联、发改委、工信部、财政部、农业部及农发行、中储棉等部门的领导参加座谈。
(三)推动产业转型,持续发展
1、召开技术研讨会
充分发挥协会专业委员会的作用,发挥《中国纱线网》的作用,根据企业需要,召开以推广新原料、新技术、新装备、新产品为目的会议,全年有约3000余人次参加了各种主题活动。
2、推动节能减排
①环保上浆。与中纺联科技部共同组织召开“纺织之光”重点科技成果“新型改性淀粉浆料生产与替代PVA应用关键技术”现场推广会。②果断解决了绿色和平组织发布报告低毁我会员单位、乃至影响纺织持续发展的事件.
3,标准工作
组织制修订了12项行业纱布产品标准并完成了报批稿;组织完成了《棉混纺纱线加工贸易单耗标准》送审稿。
4、品牌推进
①成功举办全国首届“银仕来”杯大提花面料创意设计大赛。②开展百强企业排名工作。③开展了推荐“中国棉纺织行业推荐最具影响力产品品牌”活动。
5、人才培养
①举办了全国粗纱工职业技能竞赛。竞赛得到了19个省、市地区的积极响应和参与,覆盖了全行业95%的产能和近5万粗纱工,经过预赛选拔54名选手参加了决赛。②制定职业大典.
(四)加强组织建设及对外交流
召开第四届第二次理事扩大会、第四届第二次常务理事会、中韩会议和第七届中国国际棉纺织会议;参加了民政部对社团组织的评估。
二、2011年会员发展情况
截止2011年底,协会会员总数有818家,会员中汇集了全国棉纺织、色织、牛仔布等大型骨干生产企业、相关单位及省市地区的社团组织。从2011年3月份理事会后,到2011年底新入会的会员共有81家,分布在13个省市。
中棉行协的会员单位在行业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支撑和推动作用,根据会员单位入会登记表信息及调研统计,会员企业的纱锭约占全国一半以上,气流纺占全国40%,织机约占全国25%。纱产量大约占全国的50%以上;布产量约占全国产量的26%.
三、2011年行业运行情况
(一)纱、布产量增长,但增幅同比回落
全年纱、布产量小幅增长,国家统计局公布,规模以上纺纱企业累计纱产量为2894万吨,
同比增长12.43%,规模以上织造企业累计完成布产量为620亿米,同比增长11..61%,增幅小于2010年。
(二)产业转型升级加快
棉纺织企业以提高劳动生产率为目标的产业转型升级进程加快。在市场需求的推动下,纺织新材料不断问世,纺织新产品研发加强,产业转移继续推进。
2010年以后棉纺先进设备己达到76%以上,无梭织机比重达到50%以上,“三无一精”比重有了进一步提高,提升了纱布产品质量。
2011年棉纺关键新型设备提升情况表

2010,2011年主要新型纱线产量表

(三)经济效益
全年棉纺织行业经济效益总体平稳增长,但增速逐渐回落。主营业务收入15468亿元,同比增长29.5%,增速较上半年回落4. 34个百分点。利润总额859亿元,同比增长30%,增速较上半年回落19. 4个百分点。
中小企业遇到较大困难,企业亏损较快增长,亏损企业亏损总额同比增长125 %,下半年亏损额快速增长。
(四)进出口额增速变缓,进出口数量降低
2011年,我国棉纺织品及服装累计出口875. 57亿美元,同比增长13. 38%累计口72.72亿美元,同比增长11. 34%;其中棉纺织品出口262. 97亿美元,同比增加15. 4%,进口59. 11亿美元,同比增加5. 5%,进出口贸易额的增加主要是受产品单价增高的支撑,而进出口数量同比降低。
(五)市场价格全年下滑明显
价格大起大落,全年总体市场观望气氛浓郁,需求不足,产品价格一路下滑。主要与国内外需求低迷、2010年下半年至2011年3月棉花价格不稳导致企业上年有相当的库存以及今年供应充足有关。
棉纺协会跟踪调查的约90家企业,全年累计纱产量同比下降0. 68%,原料库存累计同比下降了21. 9%,纱产成品库存累计同比增长46%,布产品库存累计同比增加34.4%
今年以来市场继续延续弱市行情,春节后经历了小幅上涨后价格继续回落,棉花日收健量增加。至3月fi日,国内328级皮棉均价19815元/吨,32支棉纱价格指数26380元/吨,纯棉坯布价格指数6.68元/米。国际CotlookA指数3月6日为97.45美元/磅,折1%的关移为15500元/吨,全月震荡下行,与国内棉花价格的差距拉大,全国累计收储棉花273万吨,其中新疆收储156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