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22年4月初美棉05合约逼仓开始,内外棉基差从平水开始转向倒挂,截至5月10日国内棉花价格指数倒挂cotlook指数(含税价格)达5000元/吨,仅次于11年的内外倒挂格局。
那么内外棉市是在怎样的驱动下走出了今日的格局?笔者有几点思考。
一是供给方面中国增、国外减。2021/22年度全球产量除了印度之外基本都是平稳落地,印度最初的产量预期是630万吨,目前市场对印度的产量预期已经下调至570万吨左右,印度产量减产幅度在10-20%,而中国产量预期一直稳定在590万吨左右,新疆的产量甚至从市场普遍预期的520万吨增加到实际上市量540万吨。
二是需求边际中国弱、国外强。纺服的出口市场来讲,欧美为首的棉质纺服订单在向印度、孟加拉、土耳其等国家倾斜,同时新疆棉禁令进一步限制中国的出口竞争力。中国的内销在2021年5至8月的一波提前备货秋冬订单开始,下游就一直处于订单不足的状态,纱厂的棉纱库存也是从9月份不断累积之后,再也没有有效降低过。另外就是纤维的替代。中国的粘胶和短纤产量全球居首,国内在低利润的情况下发生纤维替代的速度更快,棉花在三大纤维中的比价早已不堪入目,国内的混纺以及下游服装市场从去年10月开始大量替代棉花。
三是国内与国外的年度期初库存消费比差异大。USDA预测的2021/22年度中国的库消比高达93%,除中国外的市场库消比只有55%。中国是个80%以上可以自给自足的国家,受海运影响相对较低。国际市场是需要1-2个月的海运才能到达,价格涨跌的变化会更大。而且2021至2022年国际物流的扰动对于产业链不够全的东南亚国家来说,中间各环节的原料成品库存都会大幅增加,变相增加了产业链的需求体量。同时在不断涨价的市场下,前期因为物流被动增加的库存就会具有成本优势,分摊高价成本,因此国外纺纱在4月之后利润亏损但是降开机的速度却没有预想的那么快。
四是中国在非完全市场需求的驱动下,本年度已经购买了一百万吨以上的美棉,进一步加剧了国内的库存压力,减少了国际市场的供给。
那么未来内外价差又会怎么运行?
未来内外棉价差缩小需要国内库存剩余压力明显减小或者国外库存紧张的边际趋弱,我认为短期看不到这两个方向的发生,内外价差还将保持较大差距。具体来讲,一是从消费端支撑国内新疆棉价格上涨,缩小与进口棉的价差,但是目前新疆的纺纱利润亏损,要先看到纱线产品去库存,纺纱利润得到改善,对新疆棉价格接受能力增强才能引发接下来产业的顺利传导;二是要看到未来国外供给有剩余的压力,这可能要等到北半球新花产量落地,但是美国的干旱引发产量担忧也很难看到改变,或者等到中国新年度收获季,预期新年度中国仍然有需求缺口,本质上也是要中国的下游市场能用得起全球高价的棉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