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6日,《环球时报》记者近日从一名知情人士处了解到,美国海关近期根据所谓“维吾尔强迫劳动预防法案” 扣押了斯凯奇公司在中国生产并运往美国的部分产品。
上述不具名的知情人士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美国海关扣押斯凯奇产品的理由是,这些产品由东莞绿洲鞋业有限公司生产,而绿洲鞋业雇佣了维吾尔族员工。

由于产品被扣押,斯凯奇公司委托有关合作方对其在华产品供应链开展独立调查,核查绿洲鞋业是否涉及新疆“强迫劳动”问题。
知情人士告诉《环球时报》记者,近日,有关合作方经过详细调查已向斯凯奇公司提交最终报告,证实“没有证据表明绿洲鞋业以及其他位于东莞的聘用维吾尔族等少数民族员工的企业存在对少数民族员工的种族歧视情况”,而且“也没有证据表明存在禁止新疆员工返回新疆的情况”。
据悉,斯凯奇公司拟根据上述调查报告向美国海关申诉,要求美国海关将绿洲鞋业从黑名单中移除,同时放行斯凯奇公司的产品。
外交部回应该法案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在本月初曾对所谓“维吾尔强迫劳动预防法案”作出回应,批评该法案罔顾事实,恶意诋毁中国新疆人权状况,粗暴干涉中国内政,严重违反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违背市场规则和商业道德,中方对此坚决反对。
西南政法大学白昃战略研究院教授朱颖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所谓“维吾尔强迫劳动预防法案”与人权无关,美国政客试图借此劫持美国公司在自由贸易中的利益,迫使它们向美国的意识形态偏见屈服,同时也劫持了美国民众了解中国和新疆真实情况的权利,“这是对真正民主、人权和自由贸易的亵渎。”
延伸阅读:
据外媒消息,美国当局预计在6月21日起生效《防止强迫维吾尔人劳动法》,并将依照该法案对来自中国新疆地区的商品实施进口禁令。
2021年12月,美国总统拜登签署了《防止强迫维吾尔人劳动法》(UFLPA),以防止新疆商品流入美国市场。《防止强迫维吾尔人劳动法》包含一项核心概念为“可反驳的推定”的制度,意即除非得到美国当局的无强迫劳动认证,否则一律推定凡在新疆制造的产品均使用了强迫劳动并禁止进口。《防止强迫维吾尔人劳动法》中明确指出,“可反驳的推定”条款将在法案颁布180日之后,即6月21日正式生效。
美国海关和边境保护局《防止强迫维吾尔人劳动法》执法专案组代理执行主任表示,目前海关已经为执行该法案增加了相应预算,并准备在6月21日实施。该执行主任表示,进口商获得无强迫劳动认证的门槛非常高,需要提供清晰和令人信服的证据,证明进口商品的整个供应链都不存在强迫劳动的成分,且任何无强迫劳动认证均须由海关专员批准并向国会报告。若提供的相关证据被认定存在欺诈行为,美国海关和边境保护局将对进口商进行相应处罚。此外,该执行主任表示,进口商可以选择将涉嫌违禁的相关商品转运回原产国。
自2022年6月份开始,美国海关会针对从中国进口的棉制产品加强查验,无论是何种贸易条款(LDP/FOB/CIF等),海关均可直接扣押货物。由于高层存在分歧,且有遭共和党攻击“对华软弱”的风险,拜登政府仍会给中国进口产品设阻。
美国政府禁令之下,不仅对我国棉纺产业造成一定影响,但同时也令美国本土纺织行业面临着巨大风险。美零售商迪拉德有限公司表示,美政府的“暂扣令”将影响到包括该企业含棉产品在内的全球供应链。全面阻止从新疆进口商品的立法可能会导致商品成本攀升,并对企业盈利造成冲击。

近日,王毅外长在视频会中表示中美关系不能再恶化下去,必须做出正确抉择,能否给中美外贸环境带来改善尚待观察。
法案对我国棉纺织行业产业链带来的冲击
相关机构认为,美国当局预计在6月21日起生效《防止强迫维吾尔人劳动法》,并将依照该法案对来自中国新疆地区的商品实施进口禁令,该法案的签署给我国棉纺织行业产业链带来的冲击主要体现在:

美国海关曾对涉及中国新疆棉的产品检查 图自美媒
对新疆棉的外销将产生极大影响,进一步打击疆棉消费,导致新疆棉花使用数量减少,存在与国际产业链剥离的风险,影响我国棉纺织产业链的发展。近期有纺织企业反馈,美国终端客户明确提出自6月22日起,其采购的产品要经美国海关基因检测,一旦查出该产品所用棉花来源于中国新疆、乌兹别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就会当场销毁。
据企业反馈,美国个别大的服装品牌可能后续不再向中国下订单。欧洲和日本有部分品牌已经停止或减少使用新疆棉。
虽然美国在打压我国纺织业,但是我国外贸的“朋友圈”不断扩大。我国还积极开拓东盟、非洲、拉丁美洲等新兴市场。其中,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规模占我国外贸总值的比重已从2013年的25%提升到2021年的2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