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内人力成本的持续上升以及美国对新疆棉的打压,中国纺织行业巨头敏锐地将目光投向了海外——东南亚,寻找新的出路,从大趋势上看,国内纺织企业对东南亚的聚焦从未减弱。面对国内产能相对过剩和国际贸易环境的改变,企业着手产业链转移,向海外“溢出 ”,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并抢占海外市场。
需求低迷下的产能转移
近年来,美欧市场消费疲软、采购转移、中美摩擦等影响在平行进行。2022年越南、印度、孟加拉等国家向美国、欧盟、日本等主要消费市场的纺织品服装进口增速明显。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孙瑞哲指出,中国纺织服装出口市场结构正在发生改变。对美国、欧盟、日本等传统市场比重呈现下降趋势,而对RCEP贸易伙伴国和地区纺织品服装出口额呈现稳定增长。受政策等因素影响,中国纺织品服装在美国市场进口份额中的占比从2018年的36.6%急剧下降到2022年的24.7%。特别是所谓“涉疆法案”的正式生效,对中国棉制纺织品服装出口美国造成冲击。此外,2023年第一季度,欧盟自中国进口纺织品服装的市场份额下降至27.6%。
在这种形势下,海外生产基地更多服务海外市场订单,纺织企业出海,能够降低成本,抢占全球市场,似乎是当下的最优解。
纺织服装上市公司向东南亚投资产能
据不完全统计,近十年有多家纺织服装上市公司向东南亚转移产业,其中越南一直是中国企业出海的热土。如今的越南,如同十多年前的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快,人工和土地价格相对便宜,基础设施建设较为落后。东南亚地区,生活着约6.5亿人口,他们的平均年龄仅在30岁左右。人口结构带来的优势,给东南亚市场带来了无限的想象空间。
华孚时尚在越南建设30万锭纺纱产能和2万吨染色产能;
天虹纺织在越南打造原料、纺纱、染整、制衣等全产业链;
百隆东方越南子公司拥有100万纱锭生产能力,约占公司全部产能的60%;
申洲国际在柬埔寨、越南设立工厂;
鲁泰在越南建有纱线项目和色织面料项目;
盛泰集团在越南建设十万锭纱线建设项目等;
新澳股份计划总投资不超过1.54亿美元,在越南建设5万锭高档精纺生态纱纺织染整项目。
上海某棉纺织品上市公司负责人提到," 我们觉得越南是中国产业链转移的最佳地点,政治稳定,关税有优势,离中国近。我们也很看好中美洲地区的投资,比如墨西哥、尼加拉瓜、洪都拉斯等国家,因为这些地区是面向美国的最佳生产基地。"
目前中国纺织龙头企业在海外不只是单一环节的扩产,而是成熟的一体化模式,从原材料到中游面料、下游成衣加工均有产能布局,也能推动其他产业链环节的相关企业出海进行配套产能布局。
一位业内专家表示,我国的印染纺织行业拥有熟练的劳动力,订单响应快,物流效率高,基础设施完善,具备强大的产业链、供应链优势,也更易向高端原材料端转移。未来品牌更多会形成中国 + 东南亚国家的供应链模式。
江苏某纺织行业上市公司负责人表示,公司在海外选址上也走过不少弯路,得到的经验是,必须考虑当地所有的生产要素,包括土地、水电、劳动力成本、供应链分布、融资成本等,目前该公司在印尼的园区已经处于试生产阶段,在柬埔寨也形成了优质的上下游群体。
部分企业也充分考虑到自身的适应程度。海外服装代工公司申洲国际今年5月的一份调研纪要中提到,公司正在关注印尼市场,埃及市场未来也会扩展,目前更多选择在亚太区布局产能,尽管客户希望布局中美洲地区,满足北美市场,但公司认为去中美洲建厂短期内难以发挥优势,在人员派遣、员工管理方面有挑战。
在宏观上看,投资东南亚的确有不少充分理由,但盲目的进军海外或许会造成水土不服,中国企业更需全面布局,重点突破,稳扎稳打,在投资海外市场的同时,结合企业自身的条件充分考虑各方面因素,除人力和当地市场优势以外,还需要充分了解当地人文风俗,吸取已经“走出去”企业的经验教训,避开一些陷阱,才能真正开辟出新的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