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是轻纺行业最赚钱的一年,我估计,企业总量早就超过1万家了。”绍兴滨海物流董事长鲁少君在做物流之前,靠卖纺机起家。鲁少君说,2006年之后,仅他代理销售的一个纺机品牌,就在绍兴区域卖出去了8000台。鲁少君自己也开了一家纺织厂,2011年以1.3亿元转手卖出去了。
但2011年下半年,特别是2012年二季度以来,轻纺行业的冬天突然来临。
已经关门大吉的陈素珍现在最发愁的是,纺机设备卖不出去。“原来平均一台十几万元的设备,现在别人出价3万元都不到。”陈素珍说,在她身边,至少有几十家和她一样的小规模纺织厂纷纷关门歇业,就是卖设备,也是大家一股脑儿抢着卖。
赵张夫日前与绍兴县县委书记座谈时得到的一组数据,更清晰地反映出当地轻纺业关门歇业潮的现状。据统计调查,按照产业上下游看,目前当地有PTA(大宗有机原料之一)大化工厂、机织厂、化纤厂、针织厂四大类轻纺行业产业型企业,机车开工率则依次为80%强、60%、30%、30%。
旺季迎来三角债 “主要是欠账,账期比往年拉长了好几个月。”鲁玲英介绍,以2011年为例,账期最多一个月,合作伙伴如果到期之后不还款,根本就不可能给他发下一批货。“2012年的情况是,老账已经欠了三四个月了,他要是发来半款半欠的单子,还必须做。”
裘松妃家开的化工厂,和施丽华家开的印花厂,也在遭遇到“理不清剪换乱”的三角债。
浙江赐福集团副董事长陈林夫甚至断言,这一波因产业链下游需求不足引起的三角债危机,将导致三分之一的轻纺企业最终走向消失。
而2012年的寒流因何而起,又如何防备? 中国轻工业联合会高级工程师郭永新指出,“轻纺业是轻工业里面2012年走势最极端的一个行业,如果要溯源,这一场危机,直接源于人民币升值”。郭永新称,汇率上扬导致以人民币计价的中国出口产品到国际市场时,变得特别贵。其次,欧债危机蔓延全球,欧美经济体需求严重下滑,“差钱”成为世界各国主题词;其三,轻纺行业的主要原料均与原油密切挂钩,而原油价格自5月份以来的加速下跌,导致此前高位买进原材料进而谋求加工获利的化工厂悉数被套;最后一点,则因为国内货币政策从紧的时间太久,现在虽然适度调整,但对行业企业而言,已经晚了。
避险之路在何方? 面对这种困境,轻纺企业除了寄希望于市场回暖,政府援手之外,也在寻找其他避险渠道。鲁玲英与陈素珍在绍兴县相遇的时候,她们同时盯上了一个新的生意——参与网上现货连续交易——也是为了规避现货交易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连续性风险。
“我尝试性的采用订单交易方式投了不到300万元进去,一个月下来,差不多能赚35万多元,百分之十几的净收益,相当可以。”鲁玲英说,现在一些关了工厂的小老板手里,都有个几百万几千万元资金的闲钱,往常大家可能会去放高利贷,最少5分钱的利息(年利率60%)。但2012年老板跑路的太多了,谁也不敢轻易放钱出去,都在寻找低风险投资。
在与赵张夫和陈林夫交流时,谈及如何参与期货市场套期保值的问题。资料显示,赐福集团每年有至少65万吨的PTA等原料需要进口,涉及资金高达50亿元。
“郑州商品交易所上市了PTA期货,但是,如果我仅从期货市场锁定了原料价格,终端产品价格下跌怎么办?”陈林夫说,理论上,原料价格锁定后,即便终端产品价格下跌,也对应的可以从期货市场获利。事实上,第一,原料入厂加工,有一个月左右的生产周期,这意味在厂期间的市场风险无从控制;第二,终端产品没有期货品种,现在只能期待当地完全立足现货的中国轻纺城网上交易市场能快速建好仓储库,将来以仓单质押、挂牌销售的形式,来融资销售。
“用仓单质押是条新路子,差不多能从银行融到现货总额50%的资金,同时也有助于企业拓展销售空间,这个模式非常好。”陈林夫说,另一方面,这家新兴市场目前却只有不足1000家交易商,这意味着,类似于轻纺业巨无霸的赐福集团一旦入场,能否找到交易对手,也是一个疑问。
中国轻纺城高层则透露,他们也期待能与郑州商品交易所等期货领域的国家队联合起来,一方面从期货市场帮助企业锁定成本,另一方面从现货连续交易市场帮助企业锁定获利空间,进而有效服务实体经济。
种种迹象显示,轻纺业关门大潮才刚刚开始,新的避险场所,仍待国家引导和大力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