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年度以来,ICE期棉主力12月合约由115.47美分的高位一路振荡下行,今年5月份更是加速下跌,6月4日最低价报64.61美分。受此影响,进口棉价格也随之大幅下调,国内纺织企业为控制成本,前期订购的高价合同频频出现毁约现象,这令外商的经营风险与日俱增。
据国家棉花市场监测系统监测数据显示,6月27日,代表进口棉中国主港到岸均价的国际棉花指数(M)为81.48美分/磅,较5月初下跌19.22美分/磅,跌幅19.09%。按1%关税计算,折人民币进口成本13351元/吨,较5月初下跌2928元/吨;按滑准税计算,折人民币进口成本14403元/吨,下跌2379元/吨。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不到两个月的时间,进口棉报价前后相差了两千多元。在纺织运行本就疲软、中小企业面临生存难题的情况下,国内纺织企业不得不考虑成本问题,但近来进口棉毁约现象严重,大量的棉花“砸”在了外商手里,给外商的经营带来了巨大的风险。外商集体呼吁,纺织企业应重视信誉,考虑相互的长远合作和发展。
在此,本网也提醒纺织企业应时刻关注行业内重要资讯和分析报告,具备一定的前瞻能力,认清发展形势,及时调整经营策略,避免不必要的毁约现象,影响企业信誉和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