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落幕的中国国际家纺设计大赛南通赛区的现场,一幅以国宝熊猫为设计元素的床品虽未最终入围,但它体现了中国艺术家纺成长的耐力与韧性。同样,在去年的设计大赛中,一幅高端手绘作品《孔雀》也未能金榜题名。
但这些参赛者依然坚守着,他们坚信中国艺术家纺在不久的将来定能破晓……
或许,中国艺术家纺的先锋——富安娜的道路更能说明一切。公司董事长林国芳曾孤独地说:“我在这条道路上领跑有种独舞者的感觉。”
而如今,在整个夏季家纺普遍低迷的行情下,有许多艺术家纺的后来者看到了艺术市场红火的趋势,其中南通爱茉莉、上海华礼丝便是艺术家纺的倡导者与践行者。
“艺术”提升附加值 “艺术家纺,就是运用当代最新的印染或提花技术,加上特殊的制作工艺,把喜爱的任意艺术品复制到我们日常所见的不同材质的普普通通家纺产品上,让每一件常规的家纺品成为艺术品。艺术家纺所仿照的艺术品可以来源于名家油画、国画、书法、摄影作品或者任意创作的艺术图案。”
这似乎是对艺术家纺细致的解释,但在行业人士看来,这种解释却颇为模糊,而值得注意的是,“技术、工艺、喜爱、创作”是此概念的关键词,艺术家纺的几大核心内容均在其中。
艺术家纺不仅需要纯熟的印染技术、繁杂的提花工艺作支撑,更需要消费者表达自己喜爱的装饰风格和设计师创作出具有历史文化内涵以及符合市场诉求的灵性空间的搭配方案。
艺术家纺——这一“材貌双全”的纺织品类虽然尚未被业界明晰定义,但毋庸置疑的是,艺术确实提升了家纺的附加值。
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纲要中也明确表示,要推动文化产业与家居、旅游、信息、建筑等产业融合发展,增加相关产业文化含量,延伸文化产业链,提高附加值。这也正是艺术家纺得以强势发展的政策背景。
“华礼丝艺术家纺的销售额,相对于传统产品来说,微乎其微,但它却是提升产品附加值的一条有效途径。”上海某家纺有限公司董事长肯定了艺术对于提升家纺附加值的重要作用。
家纺是目前家居装饰中最常用的材料之一,许多家纺生产企业也将目标对准了艺术家纺,借力文化产业建设的有力推进,通过家纺寻找文化切入点,加强创新力度,将家纺打造成中国文化宣传和传播的载体,将中国传统文化有机地融入到现代家居装饰中,用产品表达中国文化,从而避开同质化,力求开发生产新的、附加值高的产品。
消费需求需“唤醒” 艺术家纺因个性化需求而产生,个性化需求是伴随消费观念由注重性价比的理性阶段转变为追求审美效果的感性阶段而出现,但这种消费观念的转变仅仅局限于狭小的范围内,由于消费水平的限制,大部分消费者的观念仍然停留在理性阶段,对艺术家纺的个性化特点和艺术内涵并不敏感。
北京消费者李女士告诉小编,购买家纺首先考虑价格和款式,只要价格合理、基本功能没问题即可,而艺术家纺价格太贵,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没有考虑的必要。
对此,南通某家纺公司董事长赵鸿利认为,中国人的消费观念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加之国内对审美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使大多数人在审美培养方面有所欠缺,导致审美趣味滞后,对个性化的东西接受程度不高。
从消费者角度来看,消费观念和审美趣味跟不上是艺术家纺发展受限的主要原因,但从企业的角度来看,企业对艺术家纺的宣传和推广力度还有待加强,有业内人士表示,消费者作为外行,对于艺术家纺这种个性且新兴的产品了解不多,获得的信息不全面,如果单纯地靠肉眼去识别艺术家纺,主观性过强,无法正确辨识家纺的艺术价值。如果企业对艺术家纺的宣传“给力”,消费者的审美需求会随着对艺术家纺认识的加深而被唤起,有了需求,才会有购买。
市场潜能待激发 艺术家纺的价值在于它的“艺术性”,因此,企业对设计师的选择有所倾向,他们更青睐从美术学院毕业、有居家设计经验的设计师,艺术的功底、对色彩的敏感、对空间的领悟能力等是做艺术家纺设计的优势。
然而,仅仅依靠艺术感悟还不够,设计需要与市场接轨,产品需要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尤其是艺术家纺讲究个性和独特性,就更需要与消费者进行面对面的思想碰撞。一位家纺设计师对小编说:“由于设计师需要花费大量精力进行设计,无法像业务员那样天天跑市场,直接去接触客户,设计师与市场的脱节使消费者的真正需求和意图无法被准确传达。”
为了更确切地了解市场需求,部分企业会根据消费者的装修情况具体分析,如设计风格、装修预算、居住习惯等推出个性定制的服务。一方面设计师会根据消费者的具体情况提供多套尺寸、材质、图案等组合方案供消费者选择,另一方面如果消费者提出特别的要求,设计师会与消费者进行沟通,综合考虑,给出建议,最终确定一个方案,让消费者参与到设计当中。
此外,许多做艺术家纺的企业都会与中央美术学院等艺术院校进行合作,让设计师与艺术家互相学习和交流,或者提供平台让各地设计师汇聚一堂进行思想碰撞和探索研究,以便提高设计师自身的素质和水平,但就目前情况来看,“创新设计之路任重道远,还需要不断地探索前行。”赵鸿利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