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企业在死撑,中型企业缩减订单以求自保,小企业关门停业。这就是河南纺织企业的现状。
“大块头不容易倒下,死撑是因为纺织人才难招,尽管现在亏损,以后行情好了还能再赶上来。”河南纺织业信息协会秘书长李秀明告诉小编,“另一些企业则缩减订单以求自保,如果代理商需要1000匹布,企业最多生产800匹。而一些小企业干脆关门停产,等待形势好再重新开张。”
生产企业煎熬,销售市场也不景气。
郑州纺织大世界,曾是河南纺织业兴盛时期的标志之一。年交易额曾达15亿元,全国20多个省市的厂商曾在此经营。
然而近日小编来到时,看到的却是一派冷清。商户陈先生,向小编倾诉市场的现状:整个市场像停滞了一样,物流企业好几天没有货可拉、商铺好几天卖不出去东西,“以前从没出现的事情,在近半年都习以为常了。”
谁也没有想到,作为河南六大支柱产业之一的纺织业今天的境地会如此难堪。
近年来河南省纺织业,经济效益逐年大幅增长,然而今年上半年首次出现增速减缓、赢利能力下降。
“2008年开始的金融危机都没有怎么影响到的纺织业,没想到输给了2012年。”郑州某纺织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德贵说。
服装库存消化3年? 50多年前,正是因为六大国有棉企,郑州被誉为“纺织城”。有着积淀的纺织大省河南,近年来纺织服装产业园“遍地开花”。
据了解,河南确定的第一批175个产业聚集区中,以纺织为主导产业的集聚区就有30多个,足见纺织业在河南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谁也没有料到,今年纺织业却陷入了历史低谷。
“刚刚过去的半年,是河南纺织业最痛的半年。具体表现在:企业经营困难,资金链断裂,停产或半停产,项目缓建等。”李秀明说。
综合实力居全国同行业前10位的河南新野纺织(3.47,0.06,1.76%)股份有限公司一工作人员告诉小编:“受经济下滑的影响,公司上半年的业绩不如尽人意。”
河南的纺织业市场,2012年马失前蹄,难道是因为地产调控?
河南省家用纺织协会会长徐博告诉小编:“家用纺织只有30%~40%受制于房地产,更多的是经济下行压力造成的全行业颓势。”
徐博的说法,得到了李秀明的认同。李秀明给小编举了棉花的例子,他告诉小编:“棉花作为上游产业,受纺织业的不景气影响,今年河南的棉花种植面积大幅缩减。”
中国棉花协会数据显示,棉纺织企业1~5月累计纱产量同比下降1%,降幅继续收窄,布产量环比下降1.1%,其中纯棉布下降2.4%,棉混纺布增长9.9%,化纤布则大幅下降;布产品1~5月累计同比下降1%,但化纤布仍有较大幅度增长。同时,行业销售情况没有回暖迹象,企业订单逐步减少,销售缓滞。
作为下游产业,服装出口大幅下滑。今年1~5月份全国的服装销量与去年同期相比批次、数量、金额分别下降了3.22%、18.63%和14.18%。更有媒体称,现在全国服装的保有存量,三年也销不完。
破冰之路 2009年9月5日,河南省政府在《河南省纺织工业调整振兴规划》中提出,到2015年,河南规模以上纺织企业实现销售收入3400亿元,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自主创新能力明显提高;到2020年,基本形成先进的现代纺织产业体系,成为以科技和品牌为引领的纺织工业强省。
然而现状却让人担忧。“河南的纺织业发展一直受产业链不完整,产业集聚发展程度不高,专业市场、物流等产业配套体系不完善,新产品开发滞后,产品档次不高,高素质的技术和管理人才缺乏等因素的制约。”李秀明坦言。
“河南省纺织产业链是‘前大后小,中间缺’,即前端的纺纱大,在末端的家纺生产能力小,中间缺印染。”徐博告诉小编。
小编了解到,目前河南省85%的服装生产企业要靠外省印染,不仅增加了生产成本,而且延长了产品周转期。
为解决这一问题,5月2日,河南和合纺织服装股份有限公司与周口扶沟县签署了由和合股份投资40亿元建设年产1.8亿米的印染项目。该项目的签约,预示着制约河南纺织工业发展的印染瓶颈将被打破。
“实现纺织业的突围最艰难的部分在于观念的转变而非技术的改变。”徐博告诉小编,河南纺织企业的企业家们要有忧患意识,发展高端产品、延伸纺织产品的产业链条。
徐博认为,要把纺织企业和文化相融合的发展理念大有前途,“文化与产业结合产生的原子核能量,裂变无穷!”
走专业化道路自我救赎 《2012上半年我国纺织行业运行形势分析》分析,下半年纺织企业亏损面和亏损额都将有所扩大,更多的中、小、微型企业将面临淘汰出局的风险。
为了避免出局,已经有一些企业在另寻出路。
赵显普,在海外的时候了解到中国纺织品的影响力,回国创业首选纺织。他创办的河南正在生活有限公司一开始就定位电子商务的纺织企业。目前该公司生产的“正在织造”系列产品,日发货量千余件,获得了众多客户的好评。
赵显普告诉小编:“我们分别与微博、豆瓣、人人、开心四大网络平台链接,会员享有完全对等式的交流特权。用户不仅可以咨询商品信息,也可对于整体家居风格向设计师咨询和讨论,我们接受一切关于提升家居品质的建议和批评。”
创建于1999年的郑州德惠纺织品有限公司,旗下的“韩香绸”、“云丝缎”,被评为河南名优产品。
王德贵告诉小编:“公司一直走的是专业面料的道路,未来还会沿着这个路子一直走下去。”
整合资源,走专业化道路,已经成为一些河南纺织企业的共识。2009年8月,河南颇有名气的锦艺集团在郑州新郑龙湖镇投资近30亿元,建成10.5万纱锭的郑州宏业纺织有限公司、10.8万锭的郑州第一纺织有限公司两家企业。接着,锦艺集团又收购了郑州国棉六厂,计划投资6亿元,建设规模为3万锭赛络纺、10台气流纺项目。
“专业市场向外走是必然之势,顺应大势跑快一些,才能在新一轮竞争中抢占先机。”锦荣国际轻纺城董事长王建勋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