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边升值被打破,双向浮动特征明显,汇率弹性明显增强……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安然度过“七年之痒”。分析人士表示,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进一步市场化,为央行的货币政策调控打开了空间。未来央行的货币政策调控将更多采用价格型工具,利率市场化将与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协调推进,汇改也为资本项目开放和人民币国际化带来新的契机。
目前双向浮动明显 自2005年7月21日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形成更富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机制。除国际金融危机期间人民币汇率保持稳定外,总体上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呈现单边升值的态势。
自2005年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启动至2012年6月末,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累计升值逾30%。根据国际清算银行的计算,这段时期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升值23.1%,实际有效汇率升值28.4%。
自2011年10月以来,人民币汇率总体上处于贬值预期中。一方面,中国的经常项目顺差占GDP的比重自从2007年达到10.1%的历史高点后逐年下降,到2011年下降至2.8%,创出2005年以来的新低。另一方面,资本项目顺差也在大幅缩减。近年来,在欧美债务危机反复冲击与全球金融市场持续动荡的大背景下,全球资金的避险动机增强,资本大量撤出新兴市场经济体,美元汇率因此逐步走出低谷,这使得中国长期面临的跨境资金持续大规模流入压力骤然减轻,包括人民币在内的非美货币势必面临较大的贬值压力。
2012年以来,人民币汇率双向浮动特征明显,汇率弹性明显增强,人民币汇率预期分化。4月,央行宣布将即期外汇市场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交易价浮动区间扩大到1%。分析人士表示,如果不进一步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经常项目顺差和资本项目顺差都可能会因为没有汇率这一价格工具的调整而继续大幅缩减,直至出现大幅逆差。一旦人民币汇率弹性增强,汇率的自我调整机制将使得贸易项目和资本项目活动不至于明显偏离均衡水平。人民币由单边升值转向双向浮动,实现了汇改以来的质变。
大幅升贬值可能性不大 业内人士表示,下半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将在6.3的水平上保持波动,不大可能出现大幅升值或贬值,主要是因为经过前期的持续升值后,人民币汇率基本达到一个相对合理均衡的水平,贸易顺差占GDP的比重大幅下降为2%至3%。
尽管短期资本存在大量涌出的风险,但分析人士表示,从金融监管部门的角度看,不会轻易让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出现大幅贬值或升值。
从改变外贸依存度过高、调整经济结构的角度看,有关部门也不希望人民币升值的步伐进一步加快。如果进一步加快人民币升值的步伐,外贸部门的增收可能出现大幅萎缩并影响就业。
中国社科院金融所金融重点实验室主任刘煜辉表示,下半年人民币有效汇率将保持相对稳定,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将维持贬值的趋势。美元走强的趋势经过一年多的震荡正日渐明确,这使得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处在明显弱势。为了保证人民币汇率的相对平稳,有关部门会采取一些干预措施,维持人民币汇率的有效平稳。
他认为,从长期看,在中国经济转型过程中,人民币汇率将呈现相对弱势。由于中国经济潜在增长水平显著降低,人民币将一改过去十年强势货币的状态而逐渐走弱,人民币汇率浮动区间将进一步扩大。
打开货币政策调控空间 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进一步市场化为央行的货币政策调控打开了空间,也为多项金融改革措施的推出提供了契机。
分析人士表示,汇率形成机制进一步市场化后,宏观调控直接的干预措施(信贷管制与存款准备金)将慢慢地淡化,转而依赖公开市场操作的方式来影响利率,而利率变动会进一步影响汇率,调控会更多地采取市场化的方式。
刘煜辉表示,人民币汇率弹性增强后,货币政策的自主性和独立性会增强,将为利率市场化改革创造相对有利的条件。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综合研究室主任陈道富认为,人民币汇率进入双向波动阶段后,人民币汇率背后的货币管理能力和经济增长状况将更受关注。对于海外人民币资产而言,人民币汇率的双向波动提供了双向交易的机会,使这些资产的流动性反而可能增大,使得海外资产的双向供需更容易达成,这不同于人民币汇率单边升值背景下单纯持有人民币资产的市场格局,所以目前反而是一个夯实人民币国际化基础、人民币离岸市场更加理性且流动性更加扎实的时期。
分析人士表示,当人民币汇率弹性更大、市场化程度更高时,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可以避免一些投机因素的干扰。增强汇率弹性还有利于促进我国资本项目开放。当汇率更多地由市场决定时,人民币资产才具有较高的流动性和透明性,人民币各类金融资产的价格形成才更公允,海外投资者才更愿意交易或持有人民币资产,人民币国际化才能获得更大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