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5日,刊登了对全国纺织产业转移工作的报道,颇受关注,我们将继续对全国纺织产业转移工作进行追踪系列报道。采访了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成员、总工程师朱宏任,请他分析了对全国纺织产业转移工作成效进行调查的情况及当前纺织产业转移面临的形势。
《国务院关于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指导意见》和《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推进纺织产业转移指导意见》发布以来,纺织产业转移全面、有序推进,中西部地区纺织工业发展速度明显加快,促进了全行业转型升级和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从去年下半年起,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司、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纺织产业转移工作办公室和赛迪研究院工业化中心消费品研究所,对全国具有代表性的15个中西部省市自治区及93个纺织园区,开展了承接纺织产业转移情况专题调查研究。
推进纺织产业转移已见成效 朱宏任表示,推进全国纺织产业转移工作的成效已然显现,并形成各方联动的良好氛围。中西部各地相继出台了承接产业转移的指导意见和相关政策,江苏、广东等东部省市也持续开展了南北联动、腾笼换鸟等省内转移、共同发展行动。湖南、江西、河南、新疆等省区级政府专门就加快纺织结构调整和产业承接出台了指导意见,并配套了相应支持政策。如新疆自治区和新疆兵团针对纺织项目投资,除在土地、税收方面给予优惠外,还设立专项补贴资金对技术改造给予支持,对出疆棉纱根据不同品种增加了运输补贴。中西部不少地区创新工作机制,成立了省级政府牵头的工作机构,加强产业转移的协调推动,为产业转移提供优质服务。各地区还积极创新服务模式,如湖北襄阳市针对重点产业建立了一个产业、一个专班、一个规划、一套政策、一只基金、一系列支撑载体的“六个一”产业发展推进机制。
行业协会及科研院所在规划咨询、项目对接、园区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还专门成立了纺织产业转移办公室,将推进产业有序转移作为中纺联的一项重要工作,加强服务引导。
近年来,在国际国内环境复杂严峻的形势下,产业转移综合发挥了东中西部地区的优势,促进了纺织工业的持续健康发展,特别是中西部地区产业规模快速增长。2011年,中西部地区规模以上纺织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超过万亿元,比2009年增长一倍以上,产值规模占全国的比重由2009年的15.5%上升至2011年的19.7%;2011年中西部地区规模以上企业就业人数同比增长了16.7%,明显高于东部地区2.8%的水平。
中西部地区纺织行业运行质量有所改善。通过承接产业转移,中西部地区纺织产业发展水平有所提高,特别是作为主要承接行业的棉纺织、服装行业的效益比较突出,西部地区纺织业和服装业成本利润率2011年比2009年增长了1.3倍。
纺织园区发展已初具规模。目前中西部地区具有一定规模的纺织产业园区或集聚区有近百个,2011年产值超过3000亿元,占到中西部地区纺织产值的30%以上,园区成为产业转移的主要承接基地。
此外,以资源转化为主的优势特色产业得到加强。中西部地区具有较为丰富的天然纤维资源,为当地发展特色纺织产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新疆自治区500万锭棉纺锭中,70%为疆外企业投资;新疆粘胶浆粕产量已占全国总量的35%左右,90%为疆外企业投资建设。广西持续推进东桑西移、东绸西移工程,目前桑蚕茧和厂丝产量分别占到全国的35%和20%,丝绸企业中70%是省外投资或与省外企业合作;2011年广西规模以上纺织服装企业销售收入增长60%,销售利润率达6.3%,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形成各具特色转移承接模式 各地在产业转移过程中,立足本地实际,不断探索实践,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产业承接模式。
一是龙头企业带动。龙头企业建设规模大,建设起点较高,对配套企业具有较强吸引力。如江西奉新产业园依托江西金源纺织、横昌纺织等企业投资,5年内棉纺能力由不足20万锭发展到185万锭,占到江西棉纺产能的40%,园区配套的奉新印染集控区基础建设已经完成,为延伸产业链条,打破江西印染瓶颈奠定了基础。
二是推进产业链异地再造。东部地区的部分优势产业集群因受资源、土地、市场等多方面影响,进一步提升的空间越来越小。为实现持久发展,东部地区部分集群以产业链形式转移至中西部地区。如南通纺织城依托河南太康的棉花和人力资源优势,通过多年来与太康建立的棉纺贸易关系,组织纺织城内的企业集体投资太康,并最终达成了通泰纺织、鸿图纺织等9个大项目落地。
三是依托专业市场带动。近年来,部分具有地理、商贸、物流优势的中西部地区通过大力推动纺织品专业市场建设,一方面搞活了市场、聚集了人气,另一方面也吸引了一大批企业前来投资兴业。例如,依托郑州银基商贸城、锦荣服装城等大型服装服饰批发市场,以西裤为代表的河南服装服饰快速发展,郑州中原服装产业园以及淇县新纯服装产业园均已建成在中西部地区具有影响力的服装生产加工园区。
尽管纺织产业转移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一些较为突出的问题:发展定位不明确,产业趋同现象较为普遍;承诺的政策难落实,转移企业持续发展动力不足;产业链不完整,市场配套水平较低。朱宏任强调,要全面把握当前纺织产业转移工作面临的形势,构建纺织竞争新优势,加快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