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浙江某纺织公司车间内机声隆隆,从日本引进的近千台喷气织机悉数开工。公司董事长章树根说,虽然今年宏观经济形势比较严峻,但企业效益仍然取得可喜增长。
章树根还有一个身份:兰溪市纺织行业协会会长。在全国纺织行业普遍下滑的情况下,兰溪纺织业风景这边独好。对此,章树根有着清醒的认识:“我们尝到了转型升级的甜头,但我们正面临新一轮洗牌,这条路还得继续走下去。”
风景这边独好 作为兰溪的支柱产业,纺织行业自2005年开始一直保持每年20%以上的增幅。2011年,兰溪纺织业完成销售收入200多亿元,上缴税金5亿多元,实现利润总额10亿多元。今年1~7月,规模以上纺织企业实现总产值101.9亿元,同比增长32.5%,实现新产品产值22.5亿元,同比增长95%,成为工业经济增长的主引擎。特别是自2008年以来,兰溪纺织业迎来大投入大发展的阶段。
兰溪纺织业何以能逆势突围?章树根说,首先是因为兰溪纺织业有着较为深厚的发展基础。1965年,国家投资建成兰溪棉纺织厂,标志现代机器纺织制造业在兰溪诞生。上世纪90年代后,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企业虽然先后改制,但为兰溪纺织业发展积蓄了大批人才。
正是这批人才引领了兰溪纺织业发展。据统计,目前兰溪有大小纺织企业1300多家,规模以上企业210家,其中亿元产值以上企业45家。
推动兰溪纺织业增长的另一重要因素是先进的装备水平。近年来,兰溪出台政策,鼓励企业引进日本、德国等地先进设备,在行业内处于领先水平,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与质量水平。一台日本丰田喷气织机需要30多万元,兰溪已拥有1万多台。不久前,日本丰田公司专门在兰溪成立服务中心。
核心竞争力之惑 据介绍,到“十二五”期末,兰溪纺织业销售额将达到500亿元。但原材料价格波动大、劳动力价格一直攀升、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节能减排压力进一步加大等挑战,迫使兰溪纺织业思考这样的问题:我们的核心竞争力在哪里?
“说得难听一点,我们的纺织业连织造业都算不上,其实只是加工业。”章树根说。
先看产业链。有人算过账,生产一米白坯布只能赚0.6元;经印染,一米布能赚1至2元;做成一条出厂价20元的裤子能赚六七元。而在兰溪,大量企业从事的是白坯布加工。“我们的产业链是‘前大后小中间缺’,即前端的纺纱量大,囤积企业多,在末端的制造企业生产能力小,而且中间缺印染。”浙江某纺织有限公司董事长徐建忠说。
以印染为例,这是纺织业中不可或缺的一道工序。目前兰溪仅有“云山纺织”一家印染企业,其印染生产能力仅能满足兰溪纺织业1.5%的市场需求,众多纺织企业要将产品运往外省印染,不仅增加了生产成本,而且延长了产品周转期。
再看品牌。浙江某家纺有限公司的“双灯毛巾”是我市第一个中国名牌产品,但公司董事长张健说,全国11家拥有中国名牌产品称号的毛巾生产企业,如今已有一家倒闭、两家转让,还有一家半停产。“这说明,如何让‘中国名牌’真正成为有重要市场影响力的名牌产品,仍是一个大课题。”
多方探索求破解 如何通过转型升级,将兰溪市纺织业打造成省内甚至国内有重要影响力的产业?《兰溪市棉纺织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示范区实施方案》指出,只有不断往附加价值高的产业链转型升级,才能获得较好的效益并持续发展。
浙江龙马制衣有限公司有着全国一流的设计制版中心,还在柯桥中国轻纺城成立了面料开发中心。今年,他们与意大利厂商合资,合力打造自己的高端时装品牌,尝试贴牌与自主创牌“两条腿”走路。
为了进一步完善产业链,兰溪将通过退出转型、淘汰落后、并购重组、集聚升级等措施,合力推进印染产业转型升级,进一步提升印染竞争优势。据介绍,明年兰溪将新建2至3家上规模、低能耗、低排放的印染企业。
有人在延伸产业链、打造品牌上下工夫,也有人选择了走差异化经营道路。
浙江某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主要生产非织造工业用布、水刺无纺布等,其中水刺无纺布由企业与天津工业大学联合开发。该公司负责人潘跃明说,因产品技术含量高,深受市场欢迎,订单已经排到了10月,而且利润比传统产品高出许多。
还有许多业内人士对兰溪纺织品专业市场寄予厚望。章树根说:“这一平台首先有助于兰溪纺织业全面拓展国内、国际市场。同时吸引原料、设计、印染、加工等各工序各环节的技术、人才在此集聚,产业链借此得以完善,信息流更加充分。”
差异化、品牌化、高端化、国际化,兰溪纺织业在转型升级道路上迈出了新的步伐。兰溪市经信局局长胡纪土说:“我们将通过几年努力,力争把纺织业发展成为更具规模竞争力和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发展产业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