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从各种信息渠道来看,40万吨棉花加工贸易配额已陆纯续发放到用棉企业手中,有的企业开始询价远月船期的印度棉、美棉等,但总体上对整个供需市场、外商和国内用棉企业的心态影响不大,对ICE盘面也未产生多大冲击。
据一些机构和消息灵通人士判断,9月份中国政府将启动100万吨国储棉抛售的概率达到90%,其中30万吨2008年度陈棉,70万吨2010年度收储的新棉,起拍价分别为16000元/吨、18500元/吨,将对9月份的现货市场形成打压。国家同时运用“收储”和“抛储”手段来调控棉花市场,主要是为了达到保护棉农和拯救棉纺厂的目的,但具体效果还需市场的检验。受中国市场可供流通资源9月份或将上升的影响,24日ICE盘面中幅下挫。
8月27日,外商和部分进口商远月船期外棉报价整体下调1美分/磅左右,保税棉和港口已清关棉的报价也随国内郑棉、电子撮合下调100-200元/吨,某印度棉商12月/1月船期S-6 M 1-1/8″报价86美分/磅、S-6 SM 1-5/32″报价87美分/磅,较上周末整体下调1美分/磅。由于全球供大于求的形势短期难以改变、市场担心希腊解决其债务问题的能力、欧元区问题仍有待解决、全球经济不佳继续影响棉花消费,因此业内人士判断,虽然ICE主力合约仍将上行试探77美分关口,但9、10月份震荡厢体预计仍为70-77美分/磅。
据部分外商反映,受一些国内大中型进口商低价抛售保税棉、回笼资金的影响,港口皮棉询价和下单很不景气,尤其是M、SM级美棉和西非棉,高等级澳棉也是询价多,成交少,某新加坡棉商甚至一天仅成交1-2个柜的印度棉。棉商对9月份增加100万吨抛储普遍感到恐慌,担心保税棉在配额短缺、供应量突然放大的联合打压难以出货,销售进入停滞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