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山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提供的数据显示,今年1—7月份,山东口岸服装出口批次同比增长1.58%,但出口货值同比下降3.08%。其中出口量小于1000万美元的中小型服装企业出口货值同比下降7.83%。部分地区出口小微服装企业开工率降至60%—70%,效益也不乐观。从事服装出口的小微企业处境困难。
订单同比下降明显
青岛市都昌路3号是一处老式的院落,高大的厂房上覆盖着碧绿的爬山虎,院落门口还保留着石刻的厂名:青岛西装厂。如今这个院落其实是两家服装企业所在地,即由原青岛西装厂改制的青岛鑫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和鑫天集团与日本企业合资的三美士西装有限公司。
鑫天集团总经理助理韩起飞直言,该企业目前仍是国有性质,属于国有控股的中小型企业。“我们老西装厂于1980年从国外引进西装生产线,西装生产技术在国内同行业中一直是领先的。”说起这个老国企的历史,韩起飞话语中带着自豪感。他告诉小编,目前该企业90%以上产品是西装,主要销往日本,年产值约为6000万人民币。
但即使是这样一家有着较强技术实力和较长发展历程的服装企业,目前的困难也是显而易见。“日本的订单量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减少。今年上半年,同比下降40%—50%。”韩起飞说,“因为国外客户都是提前制定半年甚至一年的计划,所以目前来看我们下半年的订单会好转一些,除了日本,我们也在积极联系国内和欧美的客户。”
鑫天集团是服装出口行业小微企业整体情况的一个缩影。据黄岛检验检疫局资料显示,近几年,青岛西海岸服装出口一直保持高速增长,但今年第一季度,黄岛口岸服装出口货值仅4100多万美元,同比下降近4个百分点。
小微企业身上的“大山”
服装出口小微企业当前的生存为何“压力山大”?小编采访到的数位有关人士均把用工成本高涨放在首位。青岛检验检疫局轻纺处服装科的工作人员告诉小编,该科室监管的400多家服装出口企业中,多半是小微企业。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它们面临的困难首当其冲的是综合成本上涨,其中以人工成本影响最大。“目前,一部分有一定实力的企业已经考虑向山东内陆地区、河南省甚至东南亚等劳动力更低廉的地方转移。”青岛检验检疫局轻纺处服装科工作人员告诉小编。
青岛鑫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应义壮也指出,人工成本是服装出口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我们公司普通工人的月收入是2000到2500元,比5年前翻了一番。但目前越南、缅甸、马来西亚等国家人工费用更低,投资环境也在不断改善,很多客商都向东南亚转移了。”应义壮同时表示,除了人工成本之外,服装企业还面临着天然气用量大、价格高等其他成本压力。而青岛纺织服装行业协会秘书长郑明梅认为,目前订单对企业来说不是问题,人工成本是制约服装企业发展的一个瓶颈。
近期,欧盟、日本、韩国等我国服装主要出口地区接连出台纺织服装安全新规,对进口纺织品的标签、成分等提出更高要求,迫使我国企业不得不采用更加昂贵的安全、无毒、环保原材料,生产成本和检测费用进一步增加。应义壮告诉小编,发达国家的服装环保标准较高,用国内原料往往无法顺利出口,因此该企业目前都是来料加工模式,原料由国外客户提供。
郑明梅还指出,资金短缺是制约服装出口小微企业发展的另一个重要因素,“企业想转型升级的话,必须要有资金,但目前小微企业贷款还是很困难,现行政策对他们来说仍不够宽松,只有部分小额的短期贷款。”
艰难的转型升级路
为了帮助服装出口小微企业减轻负担,山东检验检疫部门出台了《关于支持山东外经贸发展的十九条措施》,实施“中小企业重点帮扶工程”,通过分类管理、电子监管、直通放行等方式尽量简化通关流程,全面贯彻国家各类行政费用减免政策;针对国外的新法规和新要求,不定期组织对进口商品的主要贸易国家和地区的法规、标准、指令和检测方法的培训,鼓励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发展自有技术和核心技术,创建自主品牌,为有效对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提供帮助和参考。但根本的解决之道还在于企业自身的提升。
青岛检验检疫局轻纺处服装科工作人员介绍,被国外机构通报的、产品容易出问题的多是小微企业,“有实力的大企业很少出问题,但小微企业本身技术水平有限,而且服装行业准入门槛低,从业者的素质参差不齐,很多小微企业的经营者对国外的相关法规并不了解。一旦经济形势有变,小微企业首先受冲击。”
应义壮认为,未来几年,国内服装出口行业整体规模会萎缩,高成本的压力下很多实力不济的企业会被淘汰掉,这将是一个洗牌的过程。郑明梅也表达了类似的看法。
检验检疫部门建议服装出口企业看到转方式、调结构的必要性,应适应国内外市场需求,由重数量向重质量转变,抓紧行业自身的转型升级,把更多的精力用在品种、质量、效益的提高上。同时,也建议政府有关部门出台地方性政策引导、补贴、帮扶服装出口企业,使之为当地解决就业问题作出应有贡献;并加强对整个行业的宏观调控,在服装出口大企业和小微企业之间建立科学合理的沟通和协作机制,使它们可以发挥各自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