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山东传统出口优势项目的服装出口,正面临后续乏力的窘境。青岛海关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8个月我省出口服装73.2亿美元,比去年同期下降1.1%。
究其原因,一方面,欧美经济复苏缓慢,导致服装外需持续疲软;另一方面,企业综合成本居高不下,订单转移迹象日趋明显。据了解,目前印度、越南、巴基斯坦等国家的用工成本只相当于中国的38%,原料成本相当于70%,纺织服装出口报价比我国低10%。
近年来,迫于综合要素成本攀升,我国纺织行业多年累积的加工优势逐渐削弱,一些国内生产企业开始将生产线外迁,体育用品巨头耐克、阿迪达斯也相继关闭在中国的工厂,海外订单开始转移到上述生产成本较为低廉的国家。
值得注意的是,国内外棉价差距致使企业用国内棉成本过高,造成我国棉纺产业链竞争力严重下降,成为困扰纺织企业的瓶颈。去年9月以来,国际棉花价格震荡下跌,与国内市场价差不断拉大。国内新一轮棉花临时收储政策即将启动,内外棉价差问题仍将存在。
不断增高的库存也使企业生存压力明显上升。同花顺IFIND统计数据显示,截至8月29日,纺织服装业已公布的80家上市公司上半年的库存合计高达671.66亿元。此外,今年以来来自欧美的贸易摩擦也频频掣肘我国服装出口。
山东省商务厅统计数据显示,8月份我省进出口额同比下降5.1%,是今年2月份以来降幅最大的月份。作为山东传统出口优势项目,服装出口的下降凸显出外贸形势的严峻性,应当引起各方的足够重视。
令人欣慰的是,为应对外贸下滑风险,国务院12日讨论通过了《关于促进外贸稳定增长的若干意见》,推出加快出口退税进度、扩大出口信用保险规模和覆盖面、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等措施以减轻企业负担。山东省政府日前也发布通知,推出十条措施以提高口岸通关效率,促进外经贸发展。
但也应看到,尽管有关政策比较及时"给力",但要扭转服装出口下降局面关键还要靠企业自救。有关企业应当加大产品结构调整力度,在增强开拓市场能力的同时加大品牌建设的力度。此外还应进一步加大成本费用控制,及时掌握国际贸易新规则,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