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这十年服装产业走过的历程,可以发现,抓住十年发展大好时机的服装产业正呈现快速发展的态势。特别是,服装行业作为纺织业中的支柱行业,在拉动整个纺织业的经济效益方面起到了极其重要作用。
服装行业发展尤为迅猛 从2002年入世开始,服装行业在整个大产业中的表现十分突出。纵观世界经济发展趋势,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速推进,过去十年间中国服装产业发展既面临着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临着来自国内外的双重竞争和挑战,但总体上是机遇与挑战并存、有利多于不利。从国际环境看,加入WTO,中国服装企业面临更广阔的市场前景。从国内环境看,中国服装市场格局迅速进入全面整合期,国内服装企业群雄纷争、国际知名服装企业和品牌纷纷抢滩登陆,竞争日趋激烈。
这十年服装行业的快速发展,主要得益于两个方面。一是国内市场需求进一步加大,2012年据推算至少有1.5万亿的国内消费市场,中国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服装消费大国。二是由于国际市场贸易体制自由化的回归,促使我服装行业比较优势得以更为充分的发挥。根据世界贸易组织WTO公布的统计,2002年全球服装贸易额1790亿欧元,增长4%。中国排名第二,金额368.7亿欧元,增长13%。2012年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1-7月全国服装出口额829.4亿美元。正是在国内外市场需求的拉动下,服装行业取得了快速的发展。
十年间,在国家经济发展整体上升的时期,服装业也有着日新月异的面貌。但同时,我国服装结构水平不高,服装产业的结构质量也比较低,面料、辅料设计生产环节依然比较薄弱,这给未来服装产业发展提出了亟待解决的课题。
21世纪的竞争是供应链之间的竞争,加强供应链管理已成为世界性企业进一步提高竞争力的战略选择。当前,在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世界范围内的国际贸易和投资的政策性壁垒的减少,国际运输和通讯成本的持续降低,使得世界各地的市场变得更加容易进入,供应链管理的条件更加成熟。在过去十年间,许多国际服装企业如ZARA、H&M等都充分利用这些条件,积极联络上下游企业,整合、协调和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资源,不断扩张自身的供应链环节,寻求更多新的收入来源,增强企业和供应链竞争力,快速占据了国际市场竞争的有利地位。在中国服装行业内部,很多企业也在努力加强核心竞争力建设,营造电子商务环境,增加新的业务能力,外包非主导业务,整合、延伸供应链,大大增强了自己在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
中国乃至世界服装发展到今天,市场格局已经分化得非常明显,任何一个服装企业都不可能在所有的领域都占据优势,专业化是今后服装企业生存发展的一个重要选择,尤其是对中小服装企业来说,大而全不如小而精。
技术与管理取得长足进步 十年间,服装行业在技术和管理上取得了突飞猛进的进展。在技术层面上,服装标准化工作和服装基础科技研究是服装行业发展的基础和依托,对行业规范化管理和持续健康发展起到不可忽视的支撑和推动作用。人体测量、号型、服装CAD应用等服装标准化重点技术得到广泛的应用,产业升级逐步进行。
为了缓解劳动力资源问题,新一轮技术改造设备更新之风在服装行业悄然兴起。科技贡献的作用在本轮产业升级中彰显出来。成熟的中国服装企业在技术改造中扮演的不仅是买家的角色,还是通过引进先进设备对工序和工艺进行优化配置的设计者,往往是企业对设备或软件制造商提出要求进行定制采购。这给服装产业带来的不仅是技术的进步,还带动了整个产业的升级。
提高劳动生产率;化解用工荒问题;解决熟练技工紧缺问题;解决制造过程中人为因素产生的质量问题;提高制造水平和管理水平是技术改造的主要目的。吊挂生产线、电脑缝制设备、电脑控制专业工艺设备、产品信息条码分拣设备、后整理设备、产品检验检测设备等都成为被引进的热门,技术革新成为新的增长点。
与此同时,管理信息化正在往广度和深度发展,信息管理在整个管理中地位的提升。管理要以人为中心,把提高人的素质,处理人际关系,满足人的需求,调动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工作放在首位。在管理方式上,现代管理更强调用“柔”的方法,尊重个人的价值和能力,通过激励、鼓励,以感情调动职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随着社会的发展,管理从固定的组织系统向富有弹性的组织系统发展。
由于社会环境的不断变化,要求组织机构应该趋于灵活而富有弹性,以求信息畅通并行动敏捷,能够具有很强的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为了简化发号施令和相互沟通的渠道,组织管理者将缩小机构,减少层次。在企业各下属机构变小的同时,赋予它们更大的自主权,实行经营权和管理权下放。这既有利于发挥下属人员的专长和创造精神,又有利于使企业领导把主要精力集中在高层战略决策问题上。十年间,服装企业在现代管理上,正逐步与先进行业接轨。
十年间,面对技术壁垒,中国的服装企业也同样不容忽视,欧盟相继颁布相关法案提高了对进口产品的要求。自2006年美国对产自我国的服装产品实施召回频率明显提高,特别是以“安全性”、名义对产自我国的童装、婴儿服装及用品的召回十分频繁。这给高速发展的服装企业提出了更高的技术要求。
而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电子商务在服装行业中成为近十年最大的亮点。服装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始于2007年,这以后的多年间很多企业,酝酿着转型、实现着转折。PPG网络营销的成功让企业开始思索长期稳定的赢利模式和永续成长的秘诀,虽然随后PPG轰然倒下,但电子商务的种子却在服装行业中生根发芽。
2007年第四届中国网商大会上,时任阿里巴巴集团事务部高级研究员梁春晓认为,中国网商在经历了抗争和生存之后,开始进入网商崛起的新阶段。“仅2007年上半年就有2000多家品牌厂商入住淘宝网。”梁春晓说,这个现象也体现在销售的商品上,在淘宝网交易额前十名的商品品类中日常生活用品就占了6类,交易额占比超过1/5,其中服装销售就位列其中6类之中。服装电子商务开始如火如荼的开展起来。来自国内外市场种种迹象都在显示,未来在线服装销售将迎来前所未有的春天,其间也蕴含着巨大的商机。
未来服装行业机遇与挑战并存 在过去十年间,中国服装产业面临着巨大的历史机遇期,在谈到过去十年服装行业的发展时中国服装协会常务副会长陈大鹏说:“中国服装行业在改革开放30多年中,得到非常快的发展。30多年来服装行业发展一路顺利,大前提是中国的改革开放和市场化两大背景,我们从80年代开始,承接全球的产业转移,参与经济分工,依靠的是我们的成本优势和人力优势。另外,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城市化的进程,尤其是在人均GDP达3000美元以后,内需的驱动,整体消费的发展,都促进了服装产业的高速发展。很多企业家说,过去的10年20年,要想把服装做不好,都不太容易。”
在预测未来服装行业的发展时,我们认识到,数量增长时代已经基本结束。我国服装市场升级对产品供给数量的要求大大降低,大多数企业已经从产品营销,即从生产出大量库存在批发市场中等待销售的模式,转向商品营销,即按照市场需求和订单需求具有较强计划性地安排生产和销售,个别企业已经走向文化营销,即强调产品的形象、品位、口碑和附加值,而数量要求反而下降。服装行业20世纪90年代中末期到21世纪初期呈现的“大爆发”的时代已经结束,服装行业进入平稳期。
在新的发展时期,渠道网络的扩张、物流体系的完善、品牌推广的策略等方面都将有推陈出新的举措。在市场价格相对稳定而供货成本不断攀升的矛盾下、在市场供给相对饱和与有效供给相对不足的矛盾下,价值创新成为服装品牌生命力的一大支柱。服装企业间竞争从单打独斗到合作共赢,在积累了成功和失败的经验后,企业意识到依靠自身力量和通过某些不稳定纽带维系的合作都不能维持企业的持久健康发展,唯有实质性的整合,才能将产业资源牢牢地掌握在手中,合作成为服装行业的主旋律。服装产业已经从产品经济转入丰富而分专业的、以专业运作和复合运营为特征的内容产业时代。服装业的现代运营模式的发展将是今后进一步发展的趋势。
未来中国的服装行业发展趋势依旧呈现上升态势,因为中国的纺织服装行业具有十分完整的产业链,并且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棉花和化纤生产国,原料资源十分丰富;具有众多发达的产业集群地,为行业内的专业分工、节约成本、提高上下游配套能力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基础。
但同时我们应当认识到,我国服装行业总体形势是产业面临着结构调整和升级,如何以创意为核心,以提高产品价值的品牌贡献率和科技贡献率为目标,建设以质量为基础、以创新为灵魂、以快速反映为活力、以社会责任为实现过程的“四位一体”的有良好品牌生态的优势服装品牌将是未来服装业发展的重要课题。
在谈到未来服装产业的发展时,陈大鹏指出:“对于市场,‘幸福’是比较出来的。尽管我们现在这个市场不可能再像以前一样30%,20%的增长率,但是至少还有10%的增长率,相比较欧洲的负增长我们情况要好很多,我们的服装产业仍处于平稳发展时期。我们的市场需求在改变,企业要适应这种改变,满足新的期待,新的需求。所以,整个的产业的确到了应该调整,必须改变和调整的时候,服装产业形态和发展方式必须转变的。转型升级结构调整,这不是一个概念,而实践中必须要做的。服装产业不再是数量的、规模的发展,而转变为价值驱动、内涵式的发展。不再是做大,而是要做强。从而去提升我们的创新力和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