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服装企业还处于“走出去”的初级阶段,要想像CHANEL、GUCCI等国际一线品牌一样,将技术、品牌乃至文化输入世界各地,我国服装企业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诸多国内品牌不遗余力地在这条路上前仆后继,四大国际时装周走秀,在海外最繁华的商圈开店,它们以各自不同的方式在国际大舞台上试图证明自己的存在。
先驱者的“暂别” 一直以来,中国企业海外探索的脚步没有停止过,李宁公司可谓是开拓者。两年前,李宁公司在美国开设了一家旗舰店,还特意开在了耐克总部所在城市。但最终不堪重负,内忧外患下,于今年2月关闭。而后,李宁西班牙授权商破产,9月初,李宁公司香港尖沙咀分店结业,该分店是李宁公司在香港的唯一一家分店。
李宁公司在海外市场的一再受挫,使其塑造国际化品牌形象的战略不能不被迫宣告停止。李宁方面给出相应的解释称,今后将重点关注国内市场,对于海外市场,公司将以风险可控、成本可控的方式进行探索。
不良门店和高库存造成的成本之压,正是关店的主要原因。李宁公司半年报发布时,该公司执行副主席金珍君就透露,为节省成本,李宁公司已于上半年整体关店1200间,关店比例达15%。有业内人士称,按照李宁公司目前状况来看,内地市场问题尚应接不暇,关闭香港门店,收缩国际市场战线,相当于断臂自救。虽然会影响到李宁品牌的国际化形象,但从实际意义角度看,可以减少该公司出血点。
香港门店在2009年开业时,被时任李宁公司CEO的张志勇视为国际化的桥头堡,为品牌国际化做铺垫。按照张志勇当时的规划,到2018年李宁将成为全球五大体育品牌之一。但天不遂人愿,到2011年,李宁公司海外收益占总营收比例仅为1.9%,与既定计划相比,有很大差距。伴随西班牙授权商破产、香港关店等事件相继发生,李宁公司的国际化目标也许短期内无法实现。
前仆后继者的追随 似乎没有什么能够阻挡本土品牌征战海外市场的决心。不久前,伦敦奥运会期间,波司登在伦敦最昂贵的南莫尔顿街上伫立起了自己的牌子,作为发展海外业务的首站。波司登花费3亿元人民币购得这套6层大厦的永久产权,装修花费500万英镑,这些“壮举”却引发众人诟病。
匹克CEO许志华今年2月带着团队奔赴美国,此行就是为匹克在好莱坞的分店开业剪彩。既去年底匹克篮球概念主题店在洛杉矶试营业,这已是匹克在美国开的第二家店,营业面积达到了2800平方英尺。
大杨创世也在国际舞台上实施“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型,将自主品牌与民族创造推向国际高端舞台。目前,大杨创世将“量身定制”高端业务作为企业自主品牌走向海外的杀手锏,在美国已拥有百家TBYTRANDS西服专营店,欧洲国家的合作店达400多家。
如果海外开店还不在计划中,那么在国际时装周上崭露头角也成为企业试水海外市场的第一步。今年,依文伦敦走秀、吴青青二度踏上纽约时装周、刘芳绽放巴黎时装周等,这一切都说明中国品牌站在国际大舞台上,只是时间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