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服装业是福建省传统优势加工业。党的十六大以来,福建省纺织业经过10多年的快速发展,已形成化纤、棉纺、织造、印染、非织造布、针织、产业用纺织品、家用纺织品、服装服饰、纺机纺器等门类齐全的纺织工业体系,纺织经济总量位居全国前五位。“十一五”期间,是福建省纺织业发展最快的时期,化纤、棉纺织、服装三大产业强劲发展;印染、产业用纺织品、纺织机械等产业加快发展。至2011年末,全省纺织主要行业化纤产能达到250万吨,居全国第3,其中锦纶50万吨,居全国第2位;棉纺纱锭800万锭以上,纱线产能达200万吨,居全国第6;布产量为40亿米左右(包括化纤丝织物),居全国第8;针织品加工100万吨以上,居全国第5;印染能力40亿米以上,居全国第5;服装产能35亿件,居全国第5。从这一组组数字中,我们看到了福建省纺织业的强劲发展势头和竞争优势。如今,福建纺织大省秣马厉兵,正在向纺织强省目标奋力挺进……
全省行业强劲发展 经济指标快速增长 10年来,随着我国经济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速度的加快,以及纺织服装内需和对外出口的大幅度增加,福建省纺织服装业在加大民营、外资投资建设的前提下,行业规模快速拓展,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明显加快,主要经济指标快速增长。据统计,截至2010年,福建纺织全行业职工突破120万人,化纤、棉纺、织造、印染、非织造布、产业用纺织品、家用纺织品、服装服饰、纺机纺器等行业结构体系进一步加强。其中全省规模以上纺织企业达2691家,职工70多万人,完成工业总产值2655亿元,居全国第5位,同比增长12.2%,5年间增长了149.91%,平均年递增20.1%,产销率为96.64%。在2000年至2010年的10年间,福建省纺织工业总产值增长7.91倍,出口交货值增长了3.68倍,利税总额增长了7.05倍。
从2000年到2010年的10年间,福建省纺织主要产品产量大幅增长,其中2010年全省化纤纤维产量206.15万吨,比2000年增长3.63倍;纱产量184.18万吨,是2000年的11.83倍;布产量31.2亿米,是2000年的4.58倍;印染布产量39.12亿米,是2000年的9.1倍;服装产量29.23亿件,是2000年的6.33倍。
近年来,福建省纺织服装出口保持平稳增长,2008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影响,全省纺织服装出口增幅回落。2009年至2010年,全省纺织服装出口启稳回升,据海关统计,2010年福建省纺织服装口交货值为529亿元,比2005年增长68%,平均年递增10.93%;年出口总额为115.42亿美元,同比增长22%。
产业结构调整显著 品种增多档次提升 近年来,福建省纺织服装行业增加高新技术、高附加值产业投资,行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产业调整成效显著。其中,化纤、棉纺织、印染、服装等行业发展成为全省纺织工业的主要支撑;纺织新纤维、产业用纺织品、新型纺织面料、纺织机械等产业长足发展;新型产业用纺织品成为全省纺织经济发展新增长点;纺织机械制造行业承接国内外纺机转移能力得到提高,针织纬编机产能占国内市场份额超80%。纺织产品结构中棉纺、织造,产业用纺织品需求的锦纶、涤纶、氨纶等长丝、短纤维不断增加;新型细旦、异型以及特殊功能差别化纤维比例得到提高;随着纺织品深加工水平的提高,棉纺纱线、染整面料、服装等品种档次得到提升,产品由单一纤维向多种纤维以及多种纤维混纺方向转型发展;产业用纺织品在医卫材料、工业过滤、运输建筑、农业、包装、制革、鞋材、服装、装饰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目前,福建全省化纤差别化率已从“十一五”初期的30%提升到2011年的50%;棉纺织产品“三无一精”比重不断提高,棉纺无卷化率从“十一五”初期的不到10%提升到2011年的30%;纱线无接头率从2005年的8%提升到2011年的50%。当地棉纺坯布、化纤织造无梭率已经提高到85%以上;印染行业节能降耗、废水处理工艺技术水平进一步提高,印染产品转向环保、功能、休闲、时尚方向发展;家纺和服装业注重设计理念提升,应用新型环保、功能性、时尚面料以及提高缝制加工工艺等达到新水平;产业用纺织品的水刺、针刺、纺粘、融喷等工艺以及多种交叉工艺的复合非织造布生产技术不断发展。此外,产品质量和劳动生产率进一步提高,截至2011年底,福建省纺织行业棉纺万锭平均用工从150人左右降低到90人左右,其中部分先进企业平均用工在65人左右。
技术创新能力提高 行业装备水平提升 据福建省纺织行业协会产业发展部主任毛祚康介绍,近年来全省纺织服装行业技术创新能力明显提高,在产能拓展和技术进步中,纺织的差别化化纤、舒适性功能性面料、服装以及产业用纺织品等产品的开发能力明显提高,其中部分舒适性功能性面料、服装等产品已达到国内领先水平。产业用纺织品应用领域进一步扩大,新型服装革基布、医卫无纺材料、针刺过滤材料、缝编非织造布、建筑油毡基布、土工布、服装鞋材无纺材料、汽车地毯基地等产品,已广泛应用在环保、制鞋箱包、汽车装饰材料、建筑、铁路、公路、堤坝和水库等领域。经编间隔织物以及高强网眼布等产业用纺织品开发达到新水平,在服装、装饰以及家纺、汽车内饰和坐垫等领域实现产业化广泛应用。10年来,全省纺织机械制造业取得突出进步,电脑针织提花大圆机、电脑无缝内衣机、电脑自动横机、圆网印花机、平网印花机、电脑经编无缝裤袜机、电脑提花经编机、双针床经编机、人造血管经编机以及棉纺紧密纺装置、纺纱织布专件、针织织针等的开发达到国内先进或领先水平。
“十一五”期间,福建省纺织科技创新体系和创新平台逐步形成并完善,行业科技创新能力及科技贡献率、品牌贡献率不断提升。全省纺织企业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达40家,建立了多种形式产学研联合体,如翔鹭化纤与美国杜邦公司的PTT纤维联合体;凤竹集团与全球纺织品检测机构INTERTEK联合设立纺织品检测中心;长乐经编科技园区与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东华大学、江南大学等院校建立“纺织产业创新中心”产学研联合体;石狮染整业与国内多家院校、研究机构结成产学研一体化研发中心;“七匹狼”与中国流行色协会建立“中国流行色协会男装色彩研发基地”;“劲霸经编”和江南大学组建男装经编面料研发中心;“宝德”与福建省内机构合作建立省级童装技术中心,一批大中型企业建立企业信息化和电子商务系统以及ERP系统,凸显现代化管理模式。
产业科技创新步伐的加快,使福建省行业装备水平也大幅提升。全省纺织业技术改造和基本建设中大量采用国内外最新技术装备,增加和引进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化纤聚合、纺丝以及后加工技术设备,直体融纺比例及差别化水平不断提升;改造和增加纺纱清梳联、精梳机、自动络筒机、新型纺纱设备、无梭织机,针织纬编机、经编机以及高效节能染整设备等;新增化纤、纺织、染整等机电一体化以及在线检测设备装置;新型水刺、针刺、纺粘等非织造布技术装备增加,促进了产业用纺织品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形成;服装行业大量引进裁剪、缝制、整理等自动化装备以及CAD/CAM设计、机电一体化等电子信息装置,先进装备水平的提高,也进一步促进了全行业化纤差别化、新型纱线、高档面料、非织造布、服装产品档次和生产能力的大幅提升。
重大项目带动产业升级 品牌建设卓有成效 据毛祚康介绍,“十一五”是福建省纺织业完成重大项目投资额最多的时期,有1000项以上的重点项目建设投产,累计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超600亿元,比“十五”期间扩大了一倍以上。其中围绕新型化纤原料及差别化纤维提升、棉纺织常规产能技术改造、染整节能降耗和面料深加工技术推广、产业用纺织品新应用领域研发、服装研发和供应链延伸以及新型纺织机械制造等方面的项目投入,促进了行业的产业升级。
在产能快速拓展的同时,推进企业现代化管理水平,大力实施推进品牌战略,也成为当地政府和行业的工作重点,10多年来,福建省培育了一批具有特色的化纤、纱线、面料、产业用纺织品、家用纺织品以及休闲男装、正装、羽绒、童装等在国内外市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知名品牌,如翔鹭化纤、嘉达纱线、众和面料、凤竹漂染、海天针织、南纺非织造布、鑫华产业用纺织品、佳丽斯床上用品、东龙花边等;服装方面如七匹狼休闲装、柒牌西服、九牧王西裤、才子衬衫、劲霸男装、格林童装、浩沙泳装、福田羽绒等。具有闽派区域特色的服装品牌以及品牌文化在国内外市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提升。截至2009年,福建省行业中共有“中国名牌”和“中国驰名商品”各50多项;“福建名牌”180多项,“福建著名商标”150多项。
产业集群集聚效应明显 区域结构呈现新变化 近年来,福建省以市、县、镇区域经济为特色的纺织产业集聚呈现更快发展势头,纺织产业集群功能建设不断完善,经济效益得到大幅提升,极大地带动了地方经济繁荣,促进了安定、稳定和谐社会的构建。据统计,福建省被授予中国纺织服装产业集群试点地区包括晋江、长乐、永安三个中国纺织基地市;石狮中国休闲服装名城、石狮丰泽中国童装名城、尤溪的中国革基布名城;以及西裤、运动服装、内衣、休闲装、童装、织造、经编、花边、辅料等12个中国纺织特色名镇。
近年来,福建省内纺织业发达的福州、泉州等沿海地市继续保持较快发展势头,同时,产业区域结构加快向省内陆地区的三明市、龙岩市等地区延伸发展,形成了纺织业发展新格局。据统计,2005年至2009年间,福建全省各地区规模以上纺织企业工业总产值占全省纺织工业比例,其中泉州市从2005年的51.55%提高到2009年的52.03%,居首位;福州市由2005年的22.17%提高到2009年的24.7%,居第2位;厦门市由2005年的12.02%提高到2009年的7.18%,居第3位;三明市由2005年的4.7%提高到2009年的5.45%,居第4位;莆田市由2005年的3.82%提高到2009年的4.16%,居第5位;漳州市由2005年的2.53%下降到2.38%,居全省第6位;南平市由2005年的1.63%下降到1.58%,居全省第7位。
据毛祚康介绍,“十一五”期间,泉州市纺织业继续保持区位优势,规模总量居全省首位,产业链延伸趋于完善,已形成从化纤、纺纱、织造、染整、成衣、专业市场的完整产业链,以纺织、服装特色产业命名的特色城镇得到蓬勃发展。福州市纺织业进入发展快车道,以长乐市为主的化纤、棉纺、针织经编等行业拓展强劲,通过加大投资,三大行业产能分别位居全省首位。厦门市纺织业提升优势明显,借助建设国际都市的地域优势,厦门纺织业获得发展提升,厦门海沧、杏林、集美、同安等地纺织产业集群集聚效应更加明显。莆田地区纺织服装获得新发展,以众和股份公司为代表的纺织服装业企业加大技术进步步伐,才子、金威、云敦等服装企业在产能改造、品牌提升等方面达到新水平。同时,福建省内的三明市、龙岩市、南平市等地进一步发挥承接纺织业转移优势,这些地区以革基布为主的产业用纺织品的提升发展,带动了棉纺、织造、染整等相关行业发展。
纺织专业市场影响力广 公共交易平台交流红火 10年来,福建省纺织服装专业市场快速发展,石狮市已成为国内最大的纺织服装交易地区。鸳鸯池布料市场被国家授予“中国商品交易市场十佳专业市场”和“中国商品交易市场最具影响力市场”称号。总建筑面积达到60多万平方米的石狮服装城获“中国纺织服装专业市场贡献奖”,不仅具有强大的纺织服装交易功能,而且具备从服装设计、展示、生产、交易、物流及相关金融、行政等配套一系列功能。
通过贸易展会平台,促进产业升级,中国职业模特选拔大赛已连续多年在石狮市举办,显示了石狮中国休闲服装名城服饰文化发展的新水平。海峡两岸纺织博览会已成功举办九届,为两岸纺织服装业发展搭建了交流、沟通、合作的平台。正是通过“海博会”的桥梁纽带辐射作用,福建省和国内的高档面料织造和染整生产技术已逐步加强与我国台湾业界的交流合作,进一步促进了海峡两岸纺织面料、服装竞争力的提高。近年来在福建的福州、厦门等地举办的“6·18”、“9·8”等国内外大型经贸项目交易会吸引了来自欧美、亚洲、中国港台等世界各地和国内纺织界的众多客商,推进了福建省纺织服装产业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