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处于困境的棉纺织企业来说,调整产品结构,淘汰落后装备,推行自动化连续化生产,减少用工成本,是唯一出路,应用新型设备是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然方向。11月11日~12日,2012中国棉纺织总工程师论坛在河南郑州召开。多位业内专家和企业负责人围绕“提高设备自动化生产,推动非棉纤维开发应用”主题进行了交流和探讨。现编选部分专家发言内容,与大家分享最新装备和技术发展信息。
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副秘书长叶戬春:行业以扩大内涵为主 “十一五”以来,棉纺行业加大了技术改造力度,先进技术装备水平不断提高,纱线产品质量大幅提高。
目前棉纺织行业发展较快,企业数量增多,改造任务重,在企业技术装备水平、人员素质、生产管理等方面仍需提高。“三无一精”技术装备的占有率与国际先进水平还有差距;产品品种不能完全适应高端市场需求,特别是纱布质量稳定性达不到高档产品的质量要求。劳动生产率与国际上发达国家差距仍较大,新型纺纱设备所占的比重还很低。
纺纱行业需重点关注新技术推广项目:棉花新标准的推广使用,计算机配棉技术,纺纱高效工艺技术,多纤维复合混纺加工技术,新结构纱线加工技术,细纱长车(1008锭/台以上)带集体落纱技术,粗、细、络联合应用技术,新型纺纱技术,在线、离线检测技术,纤维循环再利用技术。
棉花新标准推广使用:本次锯齿棉新标准取消了品级,用颜色级与棉花物理指标执行考核,打破了传统的贸易结算体系。目前国内棉花贸易结算,主要是品级、长度和马克隆值这些长期以来由市场形成的一套通行的贸易结价规则。随着品级指标的取消,全新的颜色级指标和断裂比强度、长度整齐度等质量指标的引入,使得传统结价指标的权重发生了变化,目前由中国棉花协会牵头,涉棉相关行业与企业正在研究制定新的颜色级指标的差价率,长度、马克隆值、长度整齐度、断裂比强度、异性纤维含量、轧工质量等指标升贴水等。
另外,长期以来形成的棉花品级检验的传统观念与检验技术,对推行棉花颜色分级体系有较大影响。新标准正式实施后,加工环节对颜色级完全实现仪器化检验,但长期从事棉花感官检验的人员品级观念根深蒂固。棉纺企业如何应用好HVI检验指标进行配棉,需要配棉人员不断加强学习和实践应用。
计算机配棉技术:国内棉纺织行业进口HVI计算机配棉设备约140台,购置费较高,普及率较低;美国EFS计算机配棉系统在我国约有10户企业应用,对使用美棉比重高的企业比较实用;国内绝大多数纺纱企业还是使用传统的配棉方法,约50户左右的骨干企业有自己的计算机配棉系统。实践证明,计算机辅助配棉的应用在降低产品成本和降低配棉前后质量波动方面有显著效果,其有效率高达83.3%。
纺纱高效工艺技术:高效工艺是指在现代纺纱设备基础上(FA系列以后设备),充分挖掘设备的潜在能力,以牵伸专件、器材的技术进步,推动工艺发展,实现前纺全流程重定量,细纱大牵伸,减少前纺机台配置,从而取得纺纱的高效率和高收益。
多纤维复合混纺加工技术:在市场需求下,各种新纤维不断问世,目前约30户左右的纺纱企业有较强的生产技术和规模,按纱线中含20%的新纤维计,全国约有35万吨左右的新纤维纱线。新纤维纱线附加值高于常规品种2倍以上。
新结构纱线加工技术:按产品最终用途的需求,对传统环锭纺的纱线结构进行改变,并将新型纺纱的特点加入其中,如:赛络纺纱、包芯纱、赛络紧密纺纱、嵌入式纺纱、低扭矩纺纱等技术得到创新,并得到推广,这类纱线目前约有200万吨,产品附加值高。
细纱长车(1008锭/台以上)带集体落纱技术:国内生产的1008锭以上带集体落纱装置的细纱机在“十一五”期间得到差异化的发展,技术已经基本成熟。越来越多的国内棉纺织企业在技术改造或增加产能时都考虑选用长车带集体落纱装置细纱机。这项技术可提高棉纺产品的质量、劳动生产率,有利于节能降耗。
粗、细络联合应用技术:粗、细络联技术应用能为棉纺企业减少用工,提高产品质量。在国内沿海地区棉纺企业招工难、劳动成本上升等因素,粗、细络联技术推广使用将成为必然。
新型纺纱技术:喷气纺纱技术是由回转速度为30万转/分的喷射气流及罗拉完成包缠加捻的。喷气纺纱线毛羽少、条干好、纱疵少,但强力较低,为同支环锭纱强力的80%~85%,对纯棉纺纱有一定困难。涡流纺纱技术是由牵伸、涡流加捻、空心锭子、卷绕四部分组成,实现了与环锭纱一样的真捻,是生产纤维素纤维理想的纺纱技术。
在线、离线检测技术的推广与应用:国内先进棉纺企业在清梳设备上,不仅可在线监控各种生产数据,还可以监控生条棉结、杂质含量并随时报告在机瞬间的数据。在线调整工艺参数、配备自调匀整系统保证生条质量,可及早发现处理和报警棉条质量不合格产品,减少对下游产品的危害。络筒设备上除配有电子清纱、空气捻接、自动验结、逐锭检验纱疵等功能外,还可将受检纱疵质量检验结果储存在案。电子清纱已发展成智能型,可在线进行纱疵分级,还可以清除异纤。这些国内先进棉纺企业在线自动监控、检测技术在纺纱生产主要设备上的应用,是纺纱产品高质量水平得以实现的保证。
纤维循环再利用技术:服装厂加工剩余边角料经过回收、强力开松、后处理打包而成再生纤维原料。当前国内拥有较大量循环再生纤维,应用于纺织服装、产业用、填充物等不同行业,需要进行规范运作。
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副会长王果刚:自动化智能化生产是发展方向 当前国际竞争加剧,纺织业布局出现变化,资源成本大幅上升,产能过剩现象严重,对棉纺织企业来说,升级与创新成为必然选择。创新的主要方向包括:市场定位与产品结构的创新、技术与装备的创新、纤维与材料的创新、营销模式的创新和管理模式的创新。
技术与装备的创新包括:以提高产量和效率为主要目的的高速度、大定量、大卷装、长车技术;以降低劳动强度、节约用工为目的的自动化、连续化纺纱生产技术;以提高管理效能和质量控制精度为目的的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技术;以节能、环保为目的的低能耗设计技术;新型器材的应用。在环锭纺纱速度和产量难以再进一步大幅度提高的情况下,新型纺纱技术也越来越被重视和采用。
高速设备提高效率节省用工。细纱机长车技术近年来取得较快发展,对于提高产能和劳动生产率、节约占地面积和降低能耗起到显著作用。目前,经纬JWF1562、立达G35、丰田RX240NEW、青泽360、郎维LR60、马佐里DTM1139、太平洋机电等集落长车实际生产速度均可达20000转/分以上。另外,纺纱设备向高速高效方向发展,经纬纺机JWF1276、立达E66、E80,凯宫JSFA 588、昊昌HC500、上海一纺机CJ66精梳机均可达500钳次/分,实际生产速度均可稳定在400钳次/分以上,由丰田公司和特吕茨勒公司联手推出的一款精梳机TC012可达600钳次/分。
赐来福AutoconerX5、萨维奥POLAR、村田QPRO自动络筒机生产速度可达2000米/分以上;经纬JWF1208和JWF1209、立达C70梳棉机幅宽均达到1.5米,立达E80、昊昌HC600精梳机锡林梳理角度达到130度,这些设计上的变化为高产优质打下基础。目前清梳联流程在生产纯棉等常规品种上已经得到全面普及,并拓展到化纤及混纺领域;大纱库式自动络筒机和细络联正在发展普及之中,粗纱全自动落纱、粗细联国内有些棉纺企业正在尝试。
万锭用工水平是衡量一个纺纱企业装备水平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目前国际先进水平的万锭用工在10人以下,甚至已经出现了无人车间的范例。许昌裕丰7万锭细络联生产线的万锭用工水平达到18人;宏扬控股集团有限公司通过对6万锭的环锭纺纱设备进行技术改造,实际万锭用工达到19.6人;无锡一棉在细纱短车、手工落纱、生产60支纱的条件下万锭用工达到25人;山东德棉股份有限公司进行了改造的六万锭生产线也控制在25人以下,目前国内采用清梳联、集落长车、自动络筒机的条件下,生产30支纱,万锭用工水平在50人左右。
信息化技术提高管理效能。随着新型材料应用技术、自动化控制技术、电子集成化技术、视觉影像技术、物联网技术的发展,纺机装备正在向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梳棉机、并条机、粗纱机、细纱机等品种翻改和重量控制,采用人工更换齿轮方式的越来越少,正在逐步实现数字化调节,工作效率大幅度提高,用工显著减少。实现信息化管理的经纬E系统、立达的ISMS细纱机单锭监控系统、premier的Ring EYE5000细纱机单锭监控系统等,通过在线检测生产状况和数据集成处理及初步智能化分析,大大提高了质量监控水平、生产管理效率和管理精度。一些机型采用成熟的计算机辅助优化设计技术,精确地模拟了生产过程的工艺参数,功能强大的人机对话显示屏系统,提供了完备的故障显示,排除等功能。在未来5到10年,纺织装备的信息化和智能化程度将会得到大幅提升。
实现生产过程中的节能是纺纱技术先进性的标志之一,也是提升产品竞争力的有效措施,节能化设计和生产得到纺机制造商和用户的普遍重视。如特吕茨勒对机器的每部分都设定了节能标准,立达公司以每公斤棉条或纱线的耗电量来精确衡量能耗高低指标等。纺纱生产过程中的节能可以从提高单产、提高产品质量稳定性、应用节能电机、选用节能器材等多方面得以实现。
低能耗设计体现节能环保。采用高效能节能电机,是实现节能的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如采用稀土永磁电机、开关磁阻电机等。经纬JWF1562细纱机采用高效节能电机,中高频工作,经测试对比,1562实际运行比其他机型节能3%以上。
优化结构设计和采用新型材料是实现节能的重要措施。如在精梳机的设计中,钳板摆动动程减小,钳板摆动最大运动加速度降低,钳板重量减轻等都有利于节能;新型自动络筒机普遍采用直流无刷电机同轴传动槽筒,利用直流无刷电机的高效率、低发热特性来达到节能的效果;细纱锭子设计采用小锭胆、小轴承、小锭盘设计,节能效果明显。陕西金翼和山东金信采用新型材料和新翼型的空调风机,节能效果显著提升。
新型纺纱扩展品种领域。新型纺纱设备方面,欧瑞康赐来福最新型的转杯纺纱机AUTOCORO 8每个纺纱头由单电机传动,取消了龙带,采用了磁悬浮技术,纺杯转速最高可达到200000转/分,创造了转杯纺纱机生产速度的新纪录。日发纺机的RS-40全自动转杯纺纱机,其转杯速度最高可达15万转/分,引纱速度可达到230米/分,最高可配360头纺纱器和4个接头小车,成为国产转杯纺纱机的一大亮点。
涡流纺纱线以良好的抗起球性、滑爽的外观以及良好的染色效果等特点被业界逐步认可。日本村田公司的第三代涡流纺纱机NO870,纺纱速度最高可达500m/min,最大锭数为96锭,依靠喷嘴从不同的方向喷射出的旋转气流把纤维包缠在一起,使纱线表面形成不规则的缠绕纤维,纤维不易产生相对滑移,其纱线结构紧密,不易松散,具有与环锭纺纱线明显不同的特点,布面风格挺括。在许多下游用户抱怨涡流纺成纱和面料手感较硬时,立达公司新推出的J20喷气纺纱机,通过采用独特结构的喷嘴,使纱线形成特有的纱芯外缠绕纤维环的结构,纱线表面光滑,毛羽少,且手感柔软,纱体膨松,布面风格柔软舒适。该机还采用了新型双面纺纱,机器两面可分别设置不同工艺上车,可以实现一台机器同时生产两种不同的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