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总量现在虽然做到世界第二,但是,我们要看到:从某种意义上看是“被做大”。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我们许多企业是在为国外企业的品牌加工。例如苹果的加工厂,今天放在中国就是中国的制造业,明天移到东南亚,那就不是中国的。中国是没有主动权的,所以,这样的做大是被动的。
这是为什么?是因为我们缺少国际上叫得响的品牌。所以,创立我们国家自己的品牌非常重要。有了自己的品牌,才有真正做大的主动权。品牌才是参与国际经济竞争的最核心武器。
中国智造 主导市场 以往,我们国家把“自主创新”作为国家战略来发展,这没有错。我们需要自主的核心技术。但是,核心技术需要有载体,最终需要放到产品之中,最终需要放到品牌之中。所以,我觉得仅有“自主创新”是不够的,还要有“自有品牌”。这好比是飞机的两只翅膀,一个都不能少。我觉得,中国要注重打造拥有“自主创新技术”和“自有品牌”的“两自企业”,国家要把培育“两自企业”列入国家战略。国家应该在“品牌”观念上大力倡导,在财税出口等相关政策上给予扶持、鼓励和保护,从而让更多的中国“两自企业”在全球崛起,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经济由大到强的根本转变。
2012年8月,在关闭中国最后一家工厂后,阿迪达斯又与其中国300家代工厂终止合作。其实,在阿迪达斯之前,另一行业巨头耐克就已经关闭中国生产线。时间再往前追溯,Clarks、K-Swiss、Bakers等国际鞋业巨头也已纷纷增设在越南、印尼的生产线。这些国外品牌企业的“出逃”,给许多中国代工厂造成了巨大的生存危机,为什么这些国外企业选择“出逃”?因为他们是品牌的拥有者,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越南,主导权都完全掌握在阿迪达斯和耐克手中,权力无法阻止其转换市场,只有利益衡量的得失才是其选择不同市场的决定因素。
这种选择是残酷的,残酷就在于当一个市场与另一个市场相比不能为其(品牌拥有者)创造利润最大化时,品牌将会毫不犹豫地重新选择另一个能够为其带来更大利益的市场。面对这一残酷现实,我们必须要居安思危,随着我国“人口红利”的消退,必将倒逼中国劳动力成本的不断提升,当失去了廉价劳动力的支撑,中国制造对跨国公司的吸引力还会有而今之强吗?更大的问题在于,我们自己用什么来应对劳动力成本不断提升的现实?数量庞大的“代工厂”将何去何从?这是阿迪达斯和耐克“外逃”带给我们最大的警醒。阿迪达斯和耐克“外逃”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外资是靠不住的,其一旦在这个市场没有另一个市场获利多,就会毫不犹豫地选择离开。对此,除了采取对企业减税、完善保护劳工权益法律等措施之外,更为关键的是 要培育一大批具有自主创新能力和拥有核心技术的世界性自主品牌。唯此,我们才能在市场经济中拥有话语权、定价权,进而拥有划分市场的主导权,使中国制造真正成为“中国智造”。
自主品牌 创新科技 当前,由于原材料价格上涨、人民币升值、融资难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使民营制造企业、尤其是代工企业承受的成本压力越来越大,利润空间越来越小,发展受到严重制约。而由于产能过剩,许多产品供大于求,加之没有核心技术,缺乏自主品牌,产品同质化严重,竞争激烈,使得企业难以通过产品涨价消化成本上升压力。一边是生产成本不断上升,一边是企业自身市场竞争力嬴弱,两下夹击,许多企业生存艰难,甚至破产倒闭。
实际上,这一现象早在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后就出现了,出现这一现象并非偶然,而是长期累积的结果。中国是制造大国,但却不是制造强国,更不是“智造强国”,许多民营企业长期依靠为他国品牌贴牌加工,以此赚取微薄的利润生存于市场最低端。就是这微薄的利润还是建立在中国廉价劳动力基础上的,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这些既无自主创新能力,又没有自主品牌的企业毫无话语权,更无定价权,自然也就没有市场主导权,竞争力嬴弱。一旦经济环境发生变化,首当其冲受到冲击,2008年席卷全球的经济危机使这些代工企业长期累积的短板尽显,生存艰难。
当前,世界经济持续低迷,我国经济也难以避免地受到冲击。面对严峻复杂的外部环境,红豆集团却逆势上扬,连续多年保持两位数增长。红豆之所以能够取得良好成绩,离不开党的好政策,也与红豆自主创新能力和拥有自主品牌密切相关。一组数据可以体现红豆的创新能力:目前,红豆已累计获取专利1700多件,直接创造经济效益20多亿元。作为一家传统制造型企业,能够获得如此多专利,可见创新能力的强大。自主创新和自有品牌是争夺国际国内市场的锐利武器,是降低各类消耗、实现低碳经济、获取高额利润的可靠保证,是稳定本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根基。自有品牌是人力、物力、智力和文化的综合体现,也是实现自主创新价值最大化的根本途径,是一个企业乃至一个城市、一个国家的整体实力象征。中国经济总量走到现在这一步,要想进一步在全球赶超,就必须不断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培育出一大批在国际上竞争力强的自主品牌。
品牌提升 文化先行 如何打造自己的品牌?通过对红豆集团20多年的经营,可概括为两大部分:一是技术含量,二是文化含量。技术含量通过创新实现,而创新主要围绕三个要素,就是人才、平台、投入。文化是品牌的附加值,中国制造要赶超西方品牌的百年文化,没有捷径,只能打民族文化这张牌。比如时装,红豆借助脍炙人口的王维诗句,在2001年创建了“七夕·红豆相思节”,最初,外界没有重视,但红豆坚持了12年,现在已经成为中国人共同的节日,同时也成为红豆时装重要的文化基因。
有些经济社会学家说,从某种意义上看,中国经济目前的“大”是有被动因素的,某些方面是“被大”的。因为我们的很多制造业是在为人家的洋品牌打工,消耗的是中国的廉价的劳动力和各类资源和环境,我们名义上拥有了很高的出口额,而主要的利润却是被国外品牌所获得。因此,中国如果没有大量的“两自企业”,中国经济就难以在国际上受到尊重,也难以摆脱国际上的贸易壁垒,更难以成为真正的“智造强国”。
中国经济发展到这一步,从国家层面下决心培育一大批在全球竞争性强的“两自企业”,不仅是迫切的,而且是可能的。我们有庞大的经济总量为基础,有众多企业多年自发创立品牌的积累,只要国家加以引导、企业持之以恒,就一定能够创立越来越多的世界级“两自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