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如果全国所有服装企业生产线集体停产三年,将会发生什么事?也许你的脑中会立刻浮出衣不蔽体、衣衫褴褛的景象,但事实却很可能是一切无恙!
季报显示,仅22家A股服装类上市公司第三季度的存货总量就达到了惊人的382亿元。在这个数字爆出之前,上半年42家服装企业总积压库存483亿元的状况已经令人咋舌。 “服装企业这些库存没有3年是消化不完的,而销库存的背后还需要利润支撑,报表一难看,银行就要跟在后面催债。 ”三枪集团常务副总经理曹春祥对小编分析,越来越多服装企业正步入库存怪圈。小编翻看半年报发现,目前库存周转天数最大的一家企业甚至达到10843天,换言之,这家企业的存货从入库到卖完就需要30年以上。
调查
私企停止批发 只卖存货 市场究竟萧条到了何种程度?刚从成都荷花池服装批发市场回来的曹春祥对小编连连感慨 “今时不同往昔”,“往年这个批发市场说得上是人山人海,今年过去一看都是稀稀拉拉,有的门面甚至一个人都没有。 ”
据悉,“荷花池”以其每年数十亿交易额雄踞全国百强综合性贸易市场的第七位,服装类份额更是在西部集贸市场中独占鳌头,日交易人数30万人次。
尽管是“局外人”,杭州市民陆先生却也对此颇为认同。“以前车只要一开到四季青服装批发街区就会特别堵,现在附近冷冷清清,装货卸货的大巴、中巴明显少了。 ”“四季青”是位于杭州类似“荷花池”那样的服装批发集散地。
“去年11月开始,摊位价格就租不出去,黄金位置的铺子租金也至少打了7折,去年转租价可以达到35万的铺子,今年就算自降10万元租给原租客,对方也不一定肯续租。 ”四季青批发市场一位老牌经营户张先生对小编说。
他告诉小编,铺位难租折射的是服装批发的人气惨淡。“现在不光服装厂家积压大量库存,中间的批发环节也积压着库存,但这些私人批发企业要比有设备、有流水线工厂容易掉头,一看形势不好就撤了,不再进新货,只想尽快清仓把服装卖完,转做别的生意。 ”“ 你再去看看现在的七浦路,零售份额正在不断扩大,价格在往上走,今年批发也撑不住了。 ”像三枪这样的内衣品牌因为刚性需求的存在和更新较慢的市场规律而处于 “缓冲”地带,熟谙服装行业的曹春祥仍对小编坦言。
而在俗称 “老兴旺”的服装城内“扎营”十二年的王小姐则认为,就算不考虑终端需求的增减,七浦路批发渠道的“黄金时代”也已是日暮西山。“我专做日本原单生意,从工厂拿质检有小瑕疵的尾单来卖,以前生意一直很旺,但就拿这个月来说,已经流失了十个大客户。 ”
小编了解到,客户流失多与“网”有关。 “有几个本身就是做网店的,做得规模大了现在直接找厂家拿货了,跳过一级批发商,还有几个虽没有自己的厂家资源,但货源也转到网上采购了,我们一年有几十万的租金,网上价格优势更大。 ”王小姐如是说。
在兴旺国际服饰城、联富商业广场等多栋大楼位置最好的一楼摊位上,小编也看到打满了标有 “季末清仓”、“跳楼甩卖”等字样的标语,原本就拥挤不堪的“格子间”内更是纸箱高筑。
数字
2/3上市公司三季度库存持续上升 多家A股上市服装类企业近两个季度的财报对比显示,“库存”已经成为几乎每一家企业头顶悬挂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据同花顺(300033,股吧)iFinD数据以申万行业统计39家家纺服装,截至2012年上半年,有34家家纺服装企业库存量远超1亿元,其中5家家纺服装企业库存超10亿元。如将范围扩大到整个纺织服装板块80家上市公司中,有66家的库存超过亿元,有11家公司库存超过10亿元。
理财周报在剔除了*ST远东和ST雷伊B后,对37家服装类上市公司统计发现,2012中报合并报表中存货共计449.85亿元,存货低于1亿的只有4家。
而下半年情况仍在愈演愈烈。与二季度相比,2/3企业出现了环比存货量的上升。小编注意到,上半年库存已高达17.53亿元的美邦服饰(002269,股吧),第三季度再增4.46亿元;七匹狼库存增加2.44亿元,跻身存货7-8亿元的行列;探路者(300005,股吧)亦增加了近2亿元,库存逼近5亿元。
小编查阅年报发现,以森马服饰(002563,股吧)为例,其近5年的库存量可谓逐年跳升。2007年时,森马服饰库存总量为2.8亿元,2008年增加到5.4亿元,2010年迈过10亿元的库存门槛,2011年稳定在10.9亿元,但到了今年上半年库存量已达14.7亿元,这意味着仅上半年的增长幅度就远远超过了以往,仅仅是年中,库存量环比增幅就直逼50%。
报喜鸟近5年年报也显示出相近趋势。 2007年库存1.1亿元,2008年增加1.8亿元,2009年微增0.1亿元,2010年增加0.6亿元,到了2011年一下子升至5.1亿元,今年上半年增加了1.4亿元,半年增量就与过去增量最大的全年数额接近。
再以李宁为例,公司2011年存货为11.33亿元,比2010年的8.06亿元增长40.64%。较高的库存令李宁2011年存货拨备增至1.88亿元,较2010年同期大增63.48%。
另一项直观数据是:上半年存货周转天数在100天以上的上市服装类企业达到了30家。其中,存货周转天数最长的前三名的上市公司为ST雷伊B、雅戈尔(600177,股吧)、红豆股份(600400,股吧),存货周转天数为10843天、1557天、1199天。
分析
销库存、保利润陷入悖论 一个显而易见的库存难题是出口市场的不景气。据海关统计,今年1-8月,纺织品服装出口降幅进一步加深,服装和纺织品均下降0.7%。上半年全国40%以上的省纺织品服装出口额下降。 “还有一个原因是去年棉纱飙高到4-5万元/吨,许多企业没有掌握好投放的力度,今年价格回落,企业的成本却下不来,要么亏本卖,要么只能积压。 ”曹春祥告诉小编,去年三枪少投了25%,“所以上半年全国各地还逆势喊缺货,正好可以洗干净库存。 ”
据了解,3月以来国内纺织品价格出现大幅下挫。原料棉花、粘胶较前期高位已跌去近万元,纱线价格同样应声下跌,上周钱清市场32支纯棉纱价格在31000~32000元/吨,单周下跌1250元,较3月初40000~42000元/吨缩水9000余元。 “这种情况下企业的决策存在一个悖论,如果要尽快消化库存,就要依靠削价搞促销,其中的利润损失是很大的,这样上市公司的报表做出来就很难看了,报表一难看就会直接面对银行催债的问题,所以比较良性的做法只能是赚一点、消一点。 ”
曹春祥还坦言,除了市场外部因素外,许多服装企业前期拓展神速,也造就了如今的瓶颈。 “前几年一味追求门店占领,渠道多了以后自然要求货要铺得充分,现在市场一收缩,就出现了高库存的问题。 ”
小编注意到,中国动向的半年报显示,上半年Kappa品牌整体门店总数自去年底的3119间缩减至现在的2550间,降幅达到18.2%。而据李宁公司披露的半年报亦显示,上半年公司控制新开店的成本及效率,关闭部分低效店,李宁牌零售店铺7303间,已经减少952间。
在上海晨锦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喆看来,目前中国服装(000902,股吧)行业库存严重的关键原因还在于产品开发跟不上的“内功”薄弱。 “产品研发指的不仅仅是设计这一个环节,而是快速反应体系的建立,包括销售信息系统、常规面料供应体统以及小型自备工厂的建立等等。 ”“另一个主要原因则是新商业模式对传统商业模式的挤压。 ”张喆分析称,“百货公司专柜是中国服装传统的商业模式,从设计到零售的供应链周期很长,ZARA、H&M等快时尚商业模式则对中国传统的商业模式构成了致命的冲击和竞争,因此中国现有商业模式决定了高库存这一事实。 ”
追问
服装行业终结20年黄金时代? 小编注意到,从上市公司同样严重的“灾情”来看,不仅是传统印象中充满作坊意味的低端成衣库存高垒,中国的品牌服装也正遭遇着令人难堪的生存境况。
张喆口中的 “快时尚商业模式”也得到了其他业内人士的回应。据小编了解,库存现象是普遍存在的,但国际品牌供应链的周转速度快,国际品牌一般是备20天的货,与之相比,国内服装企业的备货周期则漫长得多。
业内人士认为,过去20年是服装行业的“黄金时代”,涌现出一大批大品牌服装企业,但由于信奉“营销+渠道”的策略,在各大城市跑马圈地,在各大媒介狂轰滥炸下,迅速做大市场规模,现在的萧条是在为当时的疯狂买单。
“至少目前还看不到明年市场会有什么转好的信号。”包括曹春祥在内的受访人士都对小编预期。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副会长高勇则坦言,行业冷冬可能持续5-10年。
而在另一个小众领域,独立设计师服装品牌同样找不到 “完卵”。知名设计师、两个独立品牌创始人李鸿雁接受小编采访时坦言,受到营销渠道和模式的限制,国内独立设计师也存在难以突围的库存生态。
“在欧洲,一个独立设计师想要成名,一般就是先参加时装大赛、用奖金开工作室,找赞助人支持走秀,再被时装周无所不在的资深买手相中,最终把作品放进知名时尚店售卖。”李鸿雁对小编分析,相比之下,国内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买手店。
李鸿雁告诉小编,她的作品之中,有一半是由国外买手店直接买断,而包括SEVEN DAYS、栋梁等在内的国内商业模式还都以寄卖为主,“租金和销售压力确实减轻了,但库存压力仍然在设计师手里。 ”
名下有两家专卖店的李鸿雁在圈内已是不错的践行者。而她也对小编表示,现在它的店铺净利润大约30%,“富民路一家店的收入大约20-30万元,新天地那家人气不是很旺,大约10-15万元营收,但每月的租金就要刨去5-6万元,一个独立品牌的培育过程非常漫长,需要8-10年。 ”低端爆仓、高端受阻,终结了20年高增长期的中国服装又该何去何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