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赴东、中、西部10余个省份,对企业库存情况进行追踪调研发现,受宏观经济影响,部分企业库存和应收账款快速增加,尤其是钢铁、机械制造、煤炭等受冲击较为严重的行业企业。今年以来,企业普遍采取了去库存措施,受预期影响,四五月份去库存有所放缓,但之后再次加速,目前步入“下半场”。在去库存过程中,部分行业企业出现一些矛盾和风险,但整体处于安全区间。
部分行业库存和应收账款矛盾突出
今年以来,由于生产需求回落,部分行业、部分产品产能超过需求,形成非正常库存,或者赊销之后变成了应收账款。由于各行业、各产品的市场需求回落速度不同,对工业生产的影响也不一样。根据小编调研,工程机械、钢铁行业,以及出口有关的行业矛盾比较突出。受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影响,企业债务增加,资金链趋紧,经营风险加大。总体来讲,工业企业产成品库存和应收账款情况有所加重,但未发展到整体性的拖欠。
小编从工信部运行监测协调局采访了解到,今年以来,工业企业产销率下降,产成品库存增加。7月底,规模以上企业存货额85046亿元,同比增加8714亿元,增长11.4%,其中产成品库存29370亿元,同比增加3263亿元,增长12.5%。此外,应收账款上升,资金周转减缓。1至7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应收账款78319亿元,同比增加10468亿元,增长15.4%,比主营业务收入增速高4.8个百分点。
湖南某重工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生产工程机械的企业。小编不久前在这家企业采访时看到,厂区空地上停满着新生产的挖掘机。企业综合管理部负责人介绍,今年的销售形势很不乐观,与去年相比下降了百分之四五十。“往年春节之后是挖掘机的销售旺季,开春就开工,到了七八月份就是淡季,可是今年一直是寒冬,企业应收账款4500多元,我们欠供货商的资金也差不多这么多,成了‘三角债’。”
往年紧绷的煤电行业,今年出现“突发性松动”。小编近日在大唐耒阳电厂采访看到,煤棚里堆满电煤。厂长周有幸介绍,去年这个时候存煤只有五六万吨,今年从6月份开始超过60万吨之后,一直居高不下,现在是62万吨,煤棚都装满了。由于存煤增加,导致企业财务费用上涨,今年贷款利息会超过1亿元,占7%以上的成本,比去年上涨1至2个百分点。
在服装行业,部分企业因为对形势判断不明朗,造成库存积压,给企业带来资金周转压力。小编了解到,美斯特邦威服饰公司2010年一季度,公司的存货仅7亿元,而到了2011年一季度,季末存货达到了31.6亿元,上升幅度超过300%。今年一季度虽然稍有改善,但库存仍有23亿元。
去库存加速步入“下半场”
受宏观经济影响,今年以来,钢铁、工程机械、纺织服装、有色、煤炭等行业明显加速去库存,虽然各行业去库存进度不一,但总体判断,这轮去库存已经进入到“下半场”。
小编走访一些钢铁企业发现,今年钢铁行业依然很不景气,几乎是全行业亏损,钢材库存激增,行业去库存压力重重。根据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的数据,今年我国钢材社会库存量一直保持在1500万吨以上的水平。其中,2月末达到1894万吨的高位之后,开始逐月下行。
自今年5月份以来,煤价连续出现13周下跌,各主要港口及电厂电煤库存纷纷创下历史新高。小编近日在我国最大的煤炭集散地秦皇岛港口采访看到,堆场煤炭库存开始减少。进入10月后,秦皇岛港煤炭库存由之前900多万吨下降到600万吨以下。国庆黄金周期间,秦皇岛港煤炭场存一直在600万吨上下小幅波动。
小编调研发现,纺织企业的库存也在下降。杭州杭派女装商会秘书长孟平告诉小编,对于服装企业来说,冬装销售量几乎占到全年销量的一半,所以大部分中小企业都有用冬装去搏击利润的想法,去年杭州就有两个企业因几千万元冬装库存无法消化而倒闭。杭州某服饰有限公司总经理蔡先生说,他们公司库存是通过直营和加盟店比例来控制,一般库存控制在15%至20%,去年库存最多的时候达到40%至50%。为了去库存,他们采取打折、网上销售、甚至撕掉商标减价销售等方式,加快促销。
在一些工程机械企业采访了解到,为了加快去库存,一些企业采用“零首付”“保理业务”等方式进行销售。一些业内人士指出,有些产品在报表上看是销售出去了,实际上可能在租赁公司、或者下游经销商手中,并没有卖给终端消费者,产品没有投入使用,等于还是存货。
专家分析指出,在去库存化进程中,工业企业原材料库存增长缓慢,截至今年7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原材料存货同比增长11.4%,分别低于上年同期和上个月14.5个百分点和1.2个百分点。中国市场研究报告网分析认为,2008年8月开始的企业去库存也仅持续了4月也就于当年12月结束,而这轮企业主动去库存持续时间较长。
持续去库存折射企业信心依然不足
调研发现,今年以来,企业普遍采取了去库存措施,到目前为止,去库存的压力依然没有根本缓解,持续去库存也折射出企业信心不足、预期不高。许多企业负责人接受采访时表示,对下一阶段的经济走势看不透,比较迷离,投资意愿不强,更多是观望和等待。
某集团有限公司是服装类香港H股上市公司,目前有一万多名员工,销售额30多亿元,其中外销70%左右。公司副总裁方隆告诉小编,从金融危机走出来之后,服装企业都比较乐观,开始热火朝天地干,很多企业增加了库存,欧债危机蔓延后吃尽了苦头。“今年开始我们都比较谨慎,吃不准而不敢投,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今年我们内销的主要任务就是削库存,回笼资金,新款的推出速度也放缓了。现在面料都预备着,按照去年的量在铺,但不裁成衣服,如果形势好了,我们就要马上跟进。”
“目前根本没有扩大产能的计划,只要能维持住就行了。”某(杭州)时装有限公司董事长管先生说。他告诉小编,现在很多企业虽然还在开工生产,但没什么利润,60%至70%的企业都是保本经营,主要是维护销售渠道和稳定员工队伍。
对受冲击十分严重的工程机械行业来说,某重工总裁向先生的感受是“仍在下行”“还没有好转的迹象”,希望国家能够稳定投资。一些工程机械行业配套企业反映,由于担心货款收不回来,他们基本是订单生产,货款“现收现付”。西安某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生产企业,今年以来市场很不景气。公司负责人说,今年只敢给一些小客户供货,一手交钱、一手交货,而对大客户都不敢供货了,一是占用货款数额大,二是回款周期太长,企业不敢冒这个风险。
去库存进程中,工业企业原材料库存增长缓慢,反映出企业生产扩张意愿存在不足。经济学博士、财经评论人项峥分析指出,去库存化进程后期,企业将会适当增加原材料库存,但从目前看,工业企业原材料库存增长缓慢,同时,9月份中国制造业PM I指数中的原材料库存分项指数为47%,继续位于临界点以下,表明制造业原材料库存将继续减少。
值得注意的是,纺织业、金属制品业、汽车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等行业原材料库存指数低于临界点,原材料库存连续回落,显示工业企业生产扩张意愿明显不足。
部分行业风险及结构性变化需关注
虽然总体平稳,但在此轮去库存中,受冲击比较严重的一些行业出现了企业倒闭、亏损、债务、裁员等风险,需要密切关注。一、倒闭风险。小编在浙江了解到,2009年建成的杭州萧山义桥钢材城倒闭,230多家商户处于关停或者老板“跑路”状态。二、亏损风险。库存的增加导致部分企业财务成本上升,经济效益下降,产生亏损的风险。三、债务风险。小编了解到,个别行业出现三角债等情况,尤其是太阳能光伏、风电等新能源、工程机械、钢铁、发电等行业,由于受冲击严重而发生一些债务风险。四、裁员风险。在经济下行冲击中,部分行业企业出现裁员或者变相裁员的现象,给职工的生存带来很大冲击。
从小编采访的港口运行情况判断,在增幅趋缓的背景下,一些产业出现结构性变化,也亟须引起重视。一是港口的辐射范围扩大,部分产业从沿海向内地转移进程加快。小编从宁波和上海港采访了解到,在十分困难的情况,今年上半年宁波港集装箱吞吐量增长约为10%,上海港约为8%。这个数字虽然不错,但集装箱出口的结构发生了一些变化。以宁波港为例,与总体增长10%相比,腹地集装箱出口增幅仅为3%至4%。也就是说,浙江省进出口量是下降的,而与内地相关的进出口及货物中转量增加,说明我国经济活跃度的内升和产业向沿海向内地转移的速度加快。
二是部分传统出口主导产业持续负增长为行业发展敲响警钟。今年我国服装行业形势持续低迷,出口受阻,企业库存积压严重。根据8月份的中国海关数据显示,服装出口量是-1.8%的增长,至此中国服装出口量已连续11个月负增长。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1至7月,美国从越南进口纺织服装增幅较大,增速为8%。前8个月日本自东盟纺织品服装进口增长迅速,增幅达到20.1%,东盟在日市场份额升至14%,较去年同期扩大1.8个百分点。“目前,服装产业向东南亚国家转移的趋势进一步加快,而生产成本不断上升是造成我国服装行业整体效益下滑、出口减少的重要原因。”某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服装协会副会长吴志泽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