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部分外商和进口企业反映,自11月下旬以来青岛、张家港等部分中国主港对缴纳40%全额关税进口稍有限制,有的要求买卖双方补齐材料(有些资料原来并不需要或传真件就可以先行办理),有的清关申请按稍缓处理,虽然有些“卡”,但业内普遍认为只是暂时对进口有所限制,主要是港口保税棉和新到、预期12月到港的外棉订货近期相对活跃一些,12月份在进口配额严重不足的情况下,缴纳全额关税进口外棉的比例会明显上升,因此短期对数量进口控制,有利于国内棉价稳定和稳定棉农、棉花收购、加工企业信心。
从11月下旬的报价来看,港口清关棉和远月船期棉的报价差距也在拉大,如同为SM 1-5/32″澳棉,从20100元/吨至21000元/吨的报价都有;同为,M 级美棉(2011/12年度陈棉)报价从19200元/吨至19800元/吨,一方面是陈棉内在品质的确有一些差距;另一方面是因各贸易商转让过来的进口配额差价比较大,贸易商在此基础上加价。
据一些机构统计,截至11月底,中国各主港保税棉的数量在20万吨左右(另一说法是18万吨左右),主要集中在青岛港、张家港和上海港,较3-4月份最高时的80多万吨下降了3/4,港口保税区和公共区的仓库库容压力大为减轻;与之相对应的是,一些较大的进口企业通过合同推至明年上半年执行和10、11月份集中抛货销售,资金和库存压力已明显缓解,但因ICE主力合约持续在70-74美分振荡,预期中的较大幅度上涨没有出现,进口企业2012年的亏损面扩大。
另悉,11月中旬以来在内地和新疆一些具有经营资格的外商收购不符交储条件、但可以生成撮合和期货仓单的国产棉,价格按CF1305的盘面执行,不升贴水,但各棉花加工企业、贸易商反映平淡,主要是前期企业交储,资金回款相对比较及时,除了新疆南疆一些轧花收购资金略显紧张外,整个棉花产业链因农发行贷款的积极扶持资金相对充足,因此低价销售现货的现象并不多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