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纺织服装业形势正日益严峻,8月纺织服装出口跌幅继续,并由此出现了连续两个月负增长的局面。劳动力上升,需求回落,产品处于中低端,中国纺织服装业正在面临巨大挑战。面对行业困局,纺织服装企业开始主动转型升级,应对挑战。
东部视线:服装业转型升级的主要举措
(一)转型升级的着眼点。作为中国东部发达的纺织服装产地之一的宁波,对于产业发展目标的实现,并没有过分着眼于量的扩张,而是更加重视质的提升。为实现质的提升,首先要注重发挥“设计创意”、“品牌建设”和“两化融合”这三驾马车的作用。创意设计是宁波纺织服装的“短板”。纺织产业三大终端领域中的服装和家纺需进一步提升,而创意设计是关键环节,要提高产品的“艺术含量”,就必须结合创意产业建设,力争使其成为国内纺织服装界有影响力的时尚创意和设计中心,并由此产生出一批优秀设计师与设计工作室。
宁波纺织服装的品牌建设在国内卓有成效,但还需“更上一层楼”,特别是创建国际性品牌方面。宁波部分纺织服装企业已经走在国内前列,但发展并不平衡。引导企业全方位地实现两化的深度融合,这对全面完成行业“十二五”规划,提升产业整体水平有影响深远的促进作用。
此外,作为质的提升另一重要方面是产业和产品结构的调整,要注意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宁波服装和家纺两大类终端产品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优势明显,但产业用纺织品发展却十分滞后,与纺织大市的地位极不相称。因此,要在稳固服装和家纺优势的基础上,大力支持发展产业用纺织品,并注意促进纺织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结合,使产业用纺织品的发展成为宁波纺织工业新的增长点。
(二)服装业转型升级的重点。服装是宁波的传统优势产业,是纺织产业转型升级的重中之重。为此,将突出品牌战略和与信息化融合两大重点,加快推进增长方式的转变,实现高度专业化、多元化、国际化的服装产业结构调整和提升。在全国率先实现时尚产业的规模化和现代品牌经济的运营模式,前沿性地实现技术创新和循环经济、清洁生产及环境友好,将宁波构建成全国服装产业龙头、品牌中心、时尚中心和国际性先进服装产业基地:
1.促进服装制造与技术研发。开发服装业技术研发平台,研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服装以及关键性技术的项目,重点提高信息化技术在服装上的应用。加强服装设计知识管理与敏捷设计、服装结构设计数字化、服装工艺设计数字化等研发工作。推广服装制造信息系统集成,在服装制造供应链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将各类服装相关产业链的信息系统如CAD、CAM、ERP等进行集成,实现快速设计、快速制造、快速物流与快速营销,以强大的信息技术为支撑,升级传统服装制造业。
2.重视服装品牌与营销建设。结合时尚创新产业,来培训服装设计师、培育设计师品牌,鼓励企业自创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提倡服装产业集群地创立区域品牌,建设品牌推广机制,提高服装品牌的美誉度。培育服装采购商,服装品牌经营商和国内服装买手等营销主体,开发并进一步推广市场与营销渠道的新商业模式,特别注重电子商务营销。服装企业兼顾国内与国外两大市场,有实力的企业实现国际营销。
3.加强服装产业信息化基础建设。初步建设三大公共服务数据库。第一、服装产业经济与管理数据库,重点收集、分析与发布服装产业经营信息,为服装企业树立标杆,也为政策制订、产业预警提供基础数据;第二、人体数据库,为服装技术提供基础数据;第三、服装款式数据库,为服装设计、流行趋势预测提供基础数据。在此基础上,建成我国服装流行趋势研究与发布分中心。
4.服装生产型服务体系建设。根据国际时尚之都的形成要件,围绕服装产业特色,宁波服装生产型服务体系力争建设10项配套服务:(1)时装设计服务; (2)高档时装制作服务; (3)建设成衣业营销中心; (4)面辅料及饰品批发零售商业中心; (5)信息综合传播发布中心(流行趋势发布中心); (6)时尚出版业服务; (7)完善时装教育体系; (8)建设时尚产业的衍生:化妆品、饰件; (9)全球性服装贸易中心; (10)时装等时尚产品展览中心。
织行业一直以来都是浙江产值最大的支柱产业。在长期的纺织产业发展过程中,浙江的纺织行业也形成了以绍兴、萧山、海宁、宁波、兰溪、濮院等区域的特色产业集群。“希望四川省各级政府积极抓住沿海产业转移的契机,利用独特的资源优势为纺织产业的发展搭建好舞台,真正做到‘走出去、引进来’。”浙江棉纺织协会副会长、杭州金丰纺织有限公司总经理徐国祥表示,希望与合作伙伴——宜宾丝丽雅集团共同把纺织产业越做越好,抢占未来发展高地。
西部视线:纺织产业转型升级势在必行
中国西部纺织产业转型升级 承接东部纺织抢占未来发展高地。转型即发挥资源优化配置功能,引导中国西部纺织企业从纺棉劣势,转变为纺粘纤、涤纶等其他纤维优势,实现产品及市场高端化,成本优势化;升级即传统产业高端发展是企业生存之道,促使中国西部纺织企业装备升级、产品升级、市场升级;转移即以优惠的招商引资政策和原料、能源等资源优势,承接东部纺织企业的转移,形成中国西部纺织产业集群。
产业用纺织品在纺织产品中所占的比重在很大程度上反应了一个国家纺织技术水平的高低。不断拓展产业用纺织品的应用领域,提高产业用纺织品在纺织品总量总的比重,是西部未来一段时间纺织发展的方向,也是西部纺织产业转型升级面临的课题。四川省产业用纺织品基础较差,比重较低,但是潜力巨大。
四川省有8000万人口,加上四川对其整个西部的辐射作用,正在进行的西部大开发,道路(地铁、高架桥、山路护坡)、机场、水坝、建筑、汽车工业、医疗卫生等等领域,使产业用纺织品具有相当大的市场空间。
四川省的生态保护、低碳经济发展急需产业用纺织品。在环保领域,增加了PM2.5检测指标,对高温过滤材料将有更大的需求。四川省化纤行业协会秘书长张虹介绍到:“目前,四川,乃至整个西部都没有一家高温滤材生产企业。”这就更迫切的需要西部纺织企业进行转型升级。
“三线建设”期间的投入和布局更为良好的产业配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四川地区集中着众多军工研究生产单位,如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建中化工总公司、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这些单位的研究和生产均离不开高性能复合材料和与之相关的高新技术纤维及其制品。张虹说:“研究生产单位为高新技术纤维及其高端产业用纺织品提供了市场,既可以替代进口,也可以为下一步走向国际市场做准备。”
宜宾的纺织产业在转型升级中取得了很大的收获,离不开政策的支持,宜宾市委书记杨冬生在会上特别表示,该市委市政府是会一如既往的重视纺织业的发展。培育出的西部纺织产业龙头企业——宜宾丝丽雅集团、全球最大的绣花线生产企业——惠美线业公司,以及长毅浆粕、绒惠线业等纺织骨干企业,打造了濒临长江黄金水道、占地2000亩、产业配套齐全的盐坪坝纺织工业园区,为建设长江上游川滇黔结合部经济强市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宜宾丝丽雅集团有限公司是全球最大的粘胶长丝生产企业之一,首届“中国大企业集团竞争力500强”之一,以及四川省着力培育的“30户迅速做强做大类大企业大集团”之一,是“国家级创新型企业”、“国家级循环经济试点企业”和“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丝丽雅公司通过十几年的转型升级已经把过去的传统文化转化为软实力,由简单劳动向脑力劳动、富饶劳动形态的转变。谈及转变后取得的成效,丝丽雅集团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总裁冯涛称:“今天的发展主要靠很多先进技术和专利来支撑,竞争力更强,所以我们的技术准备很充分。严格按照东部地区转型升级要求,管理更精细。市场技艺更加灵巧。要求企业在适应竞争中的整体转化要求非常严格。这一系列转变不是简单地的翻身,而是复杂的、艰苦的,需要一些时间去实现的转型升级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