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10月以来,各地的棉花加工企业进入加工销售旺季,越来越多的新棉进入市场。郑州商品交易所也在12月24日发布了基于新标准的2013年11月份棉花期货合约。围绕新标准而带来的新的棉花贸易结算体系,也得到棉花企业的关注。据了解,不少棉企通过电话、微博留言等方式向中国棉花协会进行咨询。
这种关注更多是体验式的关注。因为新标准开始实施的时间是明年的9月1日,目前棉花贸易结算仍然以原标准中的品级作为主要依据。
新标准将废止实行了40年的品级检验,推行全新的棉花颜色分级检验,对我国棉花产业的一个重要影响,就是国内棉花贸易结算规则的变化。
长熊宗伟一语点破:标准的核心是质检评价,质量是棉花贸易结算的重要依据。
新的细绒棉国家标准共两项,分别是《棉花第1部分:锯齿加工细绒棉》和《棉花第2部分:皮辊加工细绒棉》,其中的皮辊加工细绒棉仍维持品级指标体系。但业内提到此次棉花标准修订最大的变化,就是用颜色级取代品级,主要是因为锯齿加工细绒棉占目前我国棉花加工量的99%以上。
据介绍,新标准实施前,对国内棉花贸易结算产生主要影响的是原标准中的品级、长度、马克隆值、公定回潮率、含杂率等指标,这就是实行了40年的国内棉花贸易结价指标。行业专家研究表明,原标准实施背景下的国内棉花贸易结价指标体系中,品级指标占有较大的权重。新标准实施后,国内棉花贸易结价指标是新标准的颜色级、马克隆值、长度、断裂比强度、长度整齐度、轧工质量和异性纤维等指标,比原标准增加了3个指标,各指标在结价体系的权重也会随市场需求相应变动。
原标准分为1~7共7个品级,标准级为三级,从三级每向上向下浮动一个级,价格就会有相应的上浮或下浮3%左右,这就是品级差价率。新标准则根据棉花的明暗程度和黄色深度,将颜色级分为白棉、淡点污棉、淡黄染棉、黄染棉四种类型,还依据棉花明暗程度将白棉分5个级别,淡点污棉分3个级别,淡黄染棉分3个级别,黄染棉分2个级别,共13个颜色级,白棉三级是标准级。由于质量评价体系发生了变化,品级和颜色级之间没有一一的对应关系,需要建立新的基于质量指标的价格关系,所以新的贸易结算体系也随新标准应运而生。
小编从中国棉花协会了解到,11月21日,该协会发布了与新标准相适应的国内棉花贸易规则,即《棉花买卖合同及一般条款》(适用于国产棉贸易),简称《中棉协—国产棉条款》。从其中给出的《锯齿加工细绒棉质量差价表》看,白棉二级和白棉一级每吨价格分别比白棉三级高出300元和600元,而白棉四级和白棉五级每吨价格则比白棉三级低500元和1000元;同属三级棉,每吨淡点污棉和淡黄染棉的价格比白棉三级的价格更分别低出1200元和2000元。新标准划分了棉花类型和级别,所以既有类型差价,又有级别差价,颜色级的差价比原来的要相对复杂。除颜色级外,新标准其他贸易结价指标即马克隆值、长度、断裂比强度、长度整齐度、轧工质量和异性纤维对棉花价格的影响,也比原标准除品级外的长度、马克隆值、公定回潮率、含杂率对棉花价格的影响要大。
这种变化被熊宗伟归纳为新标准更加注重内在质量,而原标准相对更注重外观。因为原标准中的品级是人工感官判定,而新标准的颜色级采用仪器定级,且增加了对成纱质量影响较大断裂比强度、长度整齐度仪器检验指标,所以新标准更重内质,更贴近纺织需求。
国内棉花贸易规则由中国棉花协会牵头,相关政府管理部门、金融机构、行业协会、纺织流通企业、全国棉花交易市场、郑州商品交易所及新标准组织制定单位中国纤维检验局等组成的“新标准下棉花计价结算办法专家小组”制定。新的结价体系既兼顾了国内棉花市场的通行办法,也借鉴了国际先进的结价办法,实现了与国际通行做法接轨。《棉花买卖合同及一般条款》主要内容包括标准合同和一般条款,一般条款中的是质量差价是规则的核心,前引《锯齿加工细绒棉质量差价表》就是体现质量差价的3个附表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