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最大的服装生产国,也是最大的服装消费国之一。近年,随着“中国制造”竞争力的逐渐消失,全球代工利益链正从中国向更具有竞争力的国家转移。
“中国制造面临着发达国家高端制造力和新兴制造国家廉价制造力的双向挑战,服装行业订单逐步外迁,代工厂向东南亚、南亚国家开始转移,现在H&M、优衣库等都将部分订单转向孟加拉国,我们也正在考察东南亚市场,准备外迁,因为那边劳动力便宜”,近日,雷迪波尔董事长刘长明在接受专访时这样说道。
小编:“中国制造”风光不再,中国服装业面临巨大挑战,本土企业如何依靠品牌形成竞争优势?
刘长明:我们旗下现有三大服装品牌,一是自创、二是买断的意大利品牌、三是代理意大利知名品牌。我们专注于国际化的品牌运营,自己并不从事生产,主要通过整合全球优势供应链资源,来完成产品的采购,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我们希望以运营能力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中国制造”的风光不再,对企业是挑战,也是机会。事实上,我们已经作出了战略调整。一方面我们的高端产品仍是在意大利加工生产;其次是选择国内的优秀制造商;另外一个重要方面,我们正在考察孟加拉国和柬埔寨等南亚、东南亚市场,他们的原材料虽然都是中国运送过去的,但劳动力便宜,普通工人一个月才600元人民币,技术工人和管理人员一个月800元人民币,还没有社保和其他福利,现在中国工人一个月要3000-4000元人民币。
本土企业要适应产业链全球分工、供应链全球化的大趋势,中国制造、中国品牌要在这个大背景下找到自己的位置。
小编:中国服装企业如何更好地走向国际化?
刘长明:我觉得首先要与国际融为一体,“走出去,引进来”。我们建立了意大利、中国两大研发中心,正在积极筹建日本研发基地。自2006年起,我们连续7年参展国际顶尖服装会展“PITTI IMMAGINEUOMO(意大利佛罗伦萨国际男装展)”,自创品牌已在全球45个国家注册。
未来,企业要不断收购、买断、代理国外的品牌,打造国际化品牌的运营商,我们不具体制作衣服,但要把品牌运营好,渠道管理好,设计服务好。
小编:如何看待大学教育与创业的关系?
刘长明:就个人经历而言,我虽没有接受过传统的大学本科教育,但身边的朋友或同事都评价我是个善于学习的人。一方面,是爱学,我在读“社会大学”的同时不断地去高校充电,和不同的人交流,从他们身上吸取不同的知识。另外一方面,是会学,我们公司的高管各自的教育职业背景不一样,比如有电视台的著名主持人,我从他那学习推广传播技巧;比如有高管曾在国际奥委会工作,有多年海外工作经历,我从他身上就学习国际化的工作方式,甚至国际化的思维。
当然,传统的学校教育也很重要。我曾在四川大学读EMBA,并活学活用。总之,我认为,学习能力是一个人能否创业成功的决定因素。
不过,中国目前的大学教育方式还可以改进。所以,去年底,我们成立了成都纺专·雷迪波尔学院,希望能在传统学校教育和社会实践的结合方面进行一些尝试。同时,推出了雷迪波尔企业的“士官生”计划,希望能为社会培养出更多时尚专业人才。
小编:对于年轻人创业有何建议?
刘长明:要创新。以前创业只要能吃苦就能赚钱,现在不一定吃苦就能赚钱。在我创业的初期,大部分人都做批发,而我很早就开始动脑筋琢磨做品牌,和别人做不一样的事情,用现在比较流行的词汇,就是差异化竞争。
年轻人创业除了要扎扎实实干事情外,还要多想,多创新。
现在很多年轻人创业,都想瞄准新兴产业,比如电子产品、信息产业等,不愿从事传统行业,觉得传统行业是夕阳行业,没前途。其实,这个观念是错误的。衣食住行这些传统行业,永远都是人们生活必需品,永远不会过时。而且,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这些方面的需求也会越来越大,机会也会越来越多。当然,正如我前面说到的,要有创新思维,走差异化道路,即使选择在传统行业,也要搞出些不一样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