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已成为过去,但不可预知的国际形势依旧复杂多变,纺织服装业的发展依旧面临诸多机遇与挑战,而“纺织强国”的梦想却是纺织服装人永恒不变的追求。2013年,《服装时报》“产业纵深”版将关注面辅料、科技、缝纫机械领域与服装企业和时尚生活的对接,以及最新产品、最新成果、优秀企业、代表人物等,为行业带来面料、科技、缝机等方面的最新资讯,促进产业链上下游环节的顺畅链接。本期“产业纵深”版展望2013年面辅料、科技、缝机领域的发展态势,以挖掘2013年行业的核心动力,寻找发展机遇。
“现在的形势不太乐观,给我们很大的压力,特别是外部、欧盟的经济形势所带来的市场需求趋缓,使行业的增长趋缓,这种趋缓在一到两年内难以有根本性的转变。”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孙瑞哲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那么,2013年,中国面料行业将如何应对这种形势,寻找发展机遇及市场驱动力?
“纺织服装行业的一个特点是产业链长,这就产生一个重要矛盾,就是‘长周期对快时尚’。2013年上游与下游都将存在怎样整合产业链资源的问题。比如杜邦、兰精每年分配纤维指标给下游客户,共同完成对特定品种的开发,并在市场终端进行大规模品牌宣传,建立消费者对品牌的忠诚度,逆向整合产业链资源。”关于整合产业链资源,掌控市场主动话语权,孙瑞哲说:“客观地说,在上游面料这个环节上,很多面料企业做得比服装企业到位。以海星企业为例,海星借鉴了杜邦等国外纤维企业的成功经验,开发出来一套优质纤维,更重要的是形成产业链下游的呼应、配合,将海星的纤维迅速变成产品,推向服装品牌,并被市场接受。”孙瑞哲还讲了3个案例,一是面料企业苏州志向与有能力的上下游企业合作,打造吊牌,走出了一条新路;二是上海松江的中国纺织服装品牌创业园建立整合上下游优秀品牌企业资源的公共营销模式,以及大家能够日常相互沟通的机制,发挥一种合力;三是年销售额突破500亿元的江苏恒力集团在产品开发方面建立的三级开发模式,围绕着产品开发建立了不同的创新团队、科技创新中心、流行趋势研究中心、品质管理中心、快速反应中心,使其女装面料、精纺面料在行业中成为一面旗帜。“这些都是我们身边活生生的例子,也是今后企业发展的方向。”
孙瑞哲强调,纺织服装行业要从传统规模经济模式向价值经济模式发展转变。“所谓价值经济,我们过去说价值体现在有形资产上面,即我们的厂房、劳动力、机器和有形资产及延伸出来的市场规模、产能产量等,这些是规模经济时代对价值的判断。作为一个纺织强国的目标,价值体现在品牌信誉度、环境友好度、资源把控性、时尚导向力、市场话语权,这也是纺织服装工业的价值体现。”孙瑞哲说。
纺织行业面临的问题之一是“扭曲”。在上游原料环节,也就是棉花这个环节是完全的计划经济形势,而纺织行业已是市场经济,形成市场竞争,计划经济对市场经济,造成了整个行业扭曲的现象。要科技创新实现产业结构高度优化,突破资源瓶颈,上游纤维产业的创新和优化化纤产品的结构十分重要,应开发高性能、超仿能、高仿真的化纤产品,提高单位纤维的利用率等。
企业要创新、要转变。一是从个体到系统,今后的竞争绝对不是单一企业的竞争,而是供应链对供应链、一个合作体系对另外一个合作体系、集中创新对集中创新的竞争。二是从封闭到开放,过去企业闷头搞开发,今后企业能否建立从封闭式的开发模式向吸引社会资源的开放模式转变。三是从过去注重有形产品的开发创新,到今后也要注重无形的创新,即营销体系、管理模式等的创新。
作为品牌,要解决共赢和生态问题。所谓共赢,绝不是一个品牌的优秀表现,而是要解决一个横向的产学研合作共赢、纵向的上下游共赢问题;而品牌生态要创造一个品牌良好发展的环境。中国企业,特别是优秀企业都要为营造品牌生态作出自己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