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集群是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一个独特模式。2002年,正当纺织产业集群迅速兴起的时候,刚刚经过国家机关机构改革后的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与地方政府、协会组织合作,开始了产业集群的试点共建工作。从2002到2012的这十年间,他们共同见证了我国纺织产业集群的发展变化。日前,小编就此采访了集群试点共建工作主要负责人、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陈树津。
小编:纺织产业集群从无到有走到今天,体现出纺织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在同一地区自觉分工配套发展的优势。十年试点共建工作有不少经验教训,请谈谈您的感受。
陈树津:事实上,我国纺织产业集群,不论是由传统工业形成,还是因外商投资、出口拉动形成,能够发展到今天这么庞大的规模,而且大多数在转型升级中保持着可持续发展的潜力,都与当地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密切相关。
这些年来,地方政府充分运用各种资源,遵循经济规律,引导、支持产业集群发展,对产业集群起了重要作用。第一是编制发展规划。我国经济发展的特点是计划先行。各产业集群地区基本都是把纺织服装产业列入支柱产业或重点产业规划,以及市场建设与产业配套的规划。第二是组织规划实施。各地都成立了工作班子,由党政领导担任纺织服装发展工作领导小组负责人,并由经信局(办)等相关部门人员组成办公室。第三是各地均搭建了公共服务平台,包括建立设计研发中心、检测中心、信息中心、培训中心、物流中心、知识产权保护、品牌培育机构,也包括积极推进建立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中心等。第四是在工业用地指标、建纺织特色园区方面给予支持。包括国家环保政策的刚性执行,对企业社会责任的监督引导。也包括对企业在善待员工方面的监督,推行中国纺织企业社会责任管理标准(CSC9000T)。第五是抓龙头企业建设,对龙头企业给予多方面的支持,如推动上市,争取国家和省市有关政策支持等。
小编:如此说来,产业集群的发展是在当地政府有力支持和引导下,克服盲目性,从感性发展走向理性发展的?
陈树津:是的。过去许多集群的发展带有很大自发性,又受到局限性影响。集群地区对国内外市场的把握、产业发展趋势的把握,对国内外同行、上下游行业、相关行业的了解都不足,发展比较盲目,不仅没有长远规划,短期规划也很少。这些年以来,情况大有改观,专业发展规划先行已经被广大集群地区所运用。如今较发达的集群地区可以依靠自己的力量制定比较符合实际的长短期发展规划,而实力不足的集群地区则聘请国家、省、市协会组织,或高等院校、规划设计院等帮助做发展规划。在编制规划中,能够把本地放在全省、全国甚至国际上通盘考量。特别是有了国务院批转的《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建设纺织强国纲要》、《纺织工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纺织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的指导,地方规划编制水平不断提高。尽管各地水平不一,但这是一个从感性发展到理性发展的进步。
小编:我们的产业集群都有各自独特的优势,创造了许多符合我国国情的经验。您能否从特色行业、特色产品方面解析一下集群的优势。
陈树津:我国纺织产业集群经济都是有特色的,既有全面发展的,也有以某个行业为代表的,还有一种是以小类产品为代表的,但它们的共同点是规模化、专业化,有的规模大得让人难以置信。纺织产业集群之所以能够发展壮大是因为实行规模化就有可能实现低成本、高效率,提高利润率,提升竞争力,而产业集群经济还具有强烈的知识外溢、技术外溢的特性,这样就使它的规模迅速扩大。纺织集群地区无论是政府领导还是企业家,这些年里都能适时抓住做大、做专这个规律,很快做大,形成一个个在某个行业或某类产品中举足轻重的特色产业集群。譬如浙江嵊州,1984年12月成立了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佳友领带有限公司,嵊州领带产业开始起步。到2009年,领带产量达到3.5亿条,生产量占全国的90%,全球的50%。浙江省慈溪市是世界最大的毛绒制品生产聚集地,目前该市毛绒制品生产量占全球的60%。企业的努力加上政府的支持,形成规模优势企业,在这个领域里竞争力迅速增强,迫使及其他国家、地区的企业不得不转产甚至放弃。类似的例子很多。在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试点产业集群中,有许多在某一类产品上成为全国甚至全世界的“单打”冠军。
小编:产业链配套是否为集群最大的优势?
陈树津:众所周知,纺织产业链长,环节多,往往一个区域内,加工产业链愈完整,采购配套成本就愈低,受市场波动的影响就小,由于上下游衔接紧密,所以集群经济比较稳固。在集群经济发展过程中,完善产业链是个典型做法,这也是国外纺织同行难以比肩的。有一些产业集群历史较长,原来产业链就相对完整,在发展中,他们更注意平衡,使产业链更强。还有一些集群,在发展特色行业、特色产品时,也加强了产业链的完善。上游产品集群往下游延伸,下游产品集群往上游拓展,中间产品的集群往两头发展。许多把握较好的集群,他们从宏观和微观方面,结合本身的实际情况考量决策,因此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以福建长乐为例,福建长乐纺织始于经编,1979年引进第一台303经编机,生产化纤蚊帐,到1996年已有经编企业500多家。经编花边等产品闻名中外。由于大量使用锦纶等化纤原料,企业看到商机。长乐市政府大抓产业链配套,2005年力恒锦纶成立,2006年一期锦纶纺丝项目投产,之后其他项目也陆续上马,2011年全市化纤业产值达到250亿元。化纤龙头企业带动了更多的经编企业进入产业链,现在长乐市有经编机1.3万台,并且加快了经编行业的技术创新,产品质量档次有很大提高。
小编:从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角度上看,产业集群是否已成为中国纺织业比较优势之所在?
陈树津:可以这么说。这些年,我国纺织产业集群地区已经深刻认识到现在的市场竞争在某种意义上已由过去企业之间的竞争发展成为产业链的竞争,只有加强产业链的建设,才能提高本地产品的竞争力。目前,实力雄厚的集群地区产业链都很完善,这使得他们能够保持竞争优势。与此同时,我们看到集群地区的专业市场也在快速发展,市场功能在增加,与产业形成了很好的互动。而集群地区的网络销售电子商务已非常普遍,产业、专业市场、电子商务紧密结合,使纺织集群地区在现行商业模式下有了更强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