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USDA月度供需报告再次将全球期末库存调高至纪录高位1779万吨之际,市场价格走向却发生逆转:1月14日以来,美棉先后突破80、82、83美分,本轮最大涨幅达12%;国内郑棉先后突破19300、19500、19800,涨幅也达到了3.5%左右。
在棉花现货及下游购销不温不火,春节来临情况下,单纯从现货视角很难理解本轮市场的逻辑。笔者认为定位本轮内外棉联袂走高的市场发展逻辑,更多是阶段性综合因素集中影响下,加之资金的推动。具体分析如下:
一、宏观面转好,提供基础氛围 进入2013年,市场最为担心的宏观事件,即美国债务上限到期基本确定由3月1日推迟到5月19日。美国申请失业金救济人数不断下降、PMI指数持续向好,股市走升,大公司财报已公布的多数好于预期,推动了各方对于美国经济面恢复信心的预期继续走强;中国经济体,新一届政府务实的作风,不断赢得口碑,而中国PMI指数、GDP数据等指标走好,亦令投资者对中国经济2013年发展信心增强。
其它主要经济体方面,欧元区各国尽管出现分化,但整体欧元区的经济指标,以及领头羊德国先行指标趋于稳定向好;日本新一届政府上台加强了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尽管存在一定的争议,但无疑强化了全球市场的流动性资金的宽裕程度。
整体看,中美两国作为全球宏观情绪关注的方向标,目前看仍朝着利好方向发展,奠定了当前大宗商品以及股市的大的走向。
二、“大供需”难敌“小供需”,国际买家给力美棉 尽管USDA持续调增全球期末库存,但结构上主要是中国储备持续调增,而美国等其它国家却结构性的调低,而且这个大背景本身作为已经炒作很久的已知因素,阶段性来看对市场影响更是微乎其微。买盘的持续推动,美棉上涨存在十足的理由。
自2012年11月1日以来美棉每周平均签约量维持在6.94万吨,中国周签约占比平均在42%,其中11-12月,中国大单签约后的每周出口销售报告体现因素明显。从2012年12月27日当周开始,中国每周签约量占总签约比例降至32%,美棉总签约销售并未有明显的下降,原因分析如下:
小编认为中国年初1%配额下发和后期配额增发,会对美棉签约形成“细水长流”的利好刺激,更重要的是,可能会吸引买涨不买跌的国际其它买家,包括土耳其、墨西哥,以及东南亚的孟加拉等国家继续跟进,从而对美棉形成较为持久的推动力,这一点作为美棉本轮发展至今的向上基本面支撑因素,后期需要继续跟踪。
三、资金的持续买入,加速市场反弹节奏 跟踪CFTC公布的每周ICE期棉期货投机持仓报告显示,自2012年11月27日以来,基金持续增持净多头头寸,连续7周累计增加23.42%,最新截止1月15日当周净多头率为23.26%,为2010年9月份以来的净多头率最高。最新的1月15日-1月22日当周美棉大涨10%以上,预计美国时间1月25日公布的投机净多头率将会继续大幅增加。
作为联动上涨因素,中国郑州期货棉的上涨,也与资金的持续推动不无关系。尽管郑棉总持仓继续下降,但观察郑州商品交易所盘后公布的持仓席位不难看出,当前CF305合约的资金席位排列,与当时CF301合约极其相似,市场也存在较多的联想。
就国内期棉而言,仓单不足的客观问题会持续制约CF303、CF305、CF307以及CF309合约。阶段性看,尽管郑棉已经突破19800元关口,但期棉较2013年政策性收储价有可能持平或高于20400元存在一定差距的背景下,套保性空头目前仍不宜盲目介入,或者说产业链企业介入卖出保值需要严格做好资金管理,不可盲目的用现货的视觉来看待当前的期棉市场。
四、其它一些影响因素 目前市场炒作美棉2013年种植意向缩减的因素已经浮出水面,尽管此阶段棉花较其它商品的比较收益存在一定的变数,但总体缩减的概率较大,目前看只是缩减幅度的问题。2012年种植面积为1264万英亩,市场当前预估可能会降至900-1000万英亩范围内。对此需要特别关注,并警惕可能在炒作美棉出口签约之后的接档因素。
再者,中国自1月14日以来推出的抛储,大多是质量不高的进口棉以及老商品棉,很难全面符合企业实际需求,且抛储价格折328均价达到了19150元,与印度棉、美棉低品级的40%关税报关进口,优势也并不明显,后期推出的抛储棉花质量如何,也会对国际市场买盘形成一定的影响,这一点同样需要引起关注。
五、后市的浅薄看法 本轮明显强于周边其它大宗农产品市场,且独立于现货市场的内外棉期货行情走向,找到行情发展的路径极其关键,正如上面我们提及的,主要是投机资金在美国棉花签约活跃、中国期棉持续上行,以及宏观向好提供良好氛围等的联合作用。
因此,行情结束的信号也将与资金动向、中国配额使用状况、美棉签约销售情况等几个关键点密切相关。市场发展路径未变,行情将维持原来的看法,接下来对于具体行情发展的时空,需要密切跟踪上述几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