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在京召开的2013中国国际面料设计大赛媒体见面会上,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孙瑞哲指出,棉花作为一项大宗商品,它的走势不仅仅由供需关系决定,也并不仅仅由于中国目前的相关政策来决定它的走势。
孙瑞哲副会长说,棉花价格是个老生常谈的问题,这个问题应该说从2010年开始就开始搅动了全行业,全世界,到今天为止棉花的问题,依然是作为一项沉重的不能说负担吧,是一个沉重的话题。而且到现在我们目前还没有看到棉花问题的下一步破解的方法和相应的措施。唯一有一点,棉花从今年的1月底以来,价格小幅的上涨,现在很多的企业又处于一种观望状态了,希望价格有一种走跌的趋势。
孙瑞哲副会长特别指出,棉花作为一项大宗商品,它的走势一是不仅仅由供需关系决定;二是不仅仅由于中国目前的相关政策来决定它的走势。
孙瑞哲进一步分析,现在大宗商品影响更为强烈一是美元走势;二是西方量化宽松的政策。1月30号美国宣布第四轮量化宽松的政策,第一,维持低利率政策,接近0的利率政策;第二,量化宽松每个月850亿的美元收购国债,所以这种情况之下,形成了美元的流动性。日本、欧盟也同样采取量化宽松的政策,所以,从历史上来看,基本上可以看出什么趋势?美元在走强的时候,大宗商品的价格走低,美元弱势的时候,大宗商品价格走高,基本上有这么一个负的相关作用。
孙瑞哲说,量化宽松的政策某种程度进一步加大了资本的流动性,所以这种资本流动性某种程度上让这些资金要寻找一个出口,所以1月30号美国第四轮量化宽松政策出台以后,我们看到所有的大宗商品一路上扬,包括棉花、铜、黄金、石油,我们无论从产品设计、企业经营也好,始终要关注大盘,到现在棉花一直处在上扬趋势中。
首席分析师汪前进此间表示,认识棉花市场:1/3看基本面,1/3看政策面,1/3看资金面。而从目前形势看,主要有三方面问题:一是棉花劳动力价格上涨是一种长期趋势,影响到棉花生产、加工、纺织等整个产业链,不利于我国参与国际竞争;二是国内保持一定的植棉面积和棉花供给量,对我国棉花产业可持续的健康发展必不可少的,可以避免受制于人;三是鉴于棉价在较长一段时间高于国外,加上劳动力价格上涨,纺织行业将面临更大压力,国家的宏观调控将显得尤为重要。
汪前进认为,从短期趋势看,棉价已经缓慢的完成了底部的构筑,但走出底部可能更依赖于需求的周期性恢复:一、在成本上涨和通涨的推动下,目前国内棉价已基本去除金融属性所带来的泡沫成份,向成本靠拢,回归到合理价值区间;二、国内外市场联系密切,政策方面的影响正在逐步增大,比如,中国临时收储价对市场产生的托底作用显著,但难以改变需求面的状况。而抛储、进口棉配额发放都将对市场供给产生重大影响。棉市复苏回暖之路仍将继续处在政策面与需求的博弈之中;三、从发展趋势来看,纺织品服装作为生活必需品的基本属性决定了国内外市场需求不会出现大幅度的萎缩,特别是我国内需市场中长期基本面并没有发生根本变化,仍有条件稳步扩大,这将对棉花消费的复苏发挥一定支撑作用;四、目前国际经济形势不好,纺织品出口萎缩是正常现象,对纺织形势应该客观评价,而不仅仅是国内外棉花价格差距问题。去年不仅中国,印度、巴基斯坦、越南等主要竞争对手纺织品服装出口增速都出现明显放缓。从纺织品生产看,纱产量仍然保持适度增长,说明棉花萎缩并不代表纺织萎缩,替代纤维数量仍有一定增长。
汪前进表示,当前纺织行业正面临产业链上下游掐架的窘境:棉花种植效益低下,经济作物与棉花争地现象严重,要防止棉花走大豆的路,就要棉花收储政策常态化。但是常态化的高价棉花下,国内棉花流通行业面临消亡风险,而纺织行业则会在成本优势逐渐丧失的过程中,利润大幅下滑。
汪前进分析,收储政策保护的不仅是棉农利益,更是棉花产业安全。如果没有收储政策,我国的棉花产业极有重蹈大豆的覆辙,不仅大豆没有定价权,相关的食用油、饲料等行业也会严重受制于人。从国家经济战略安全的大局考虑,收储政策必须坚持。纺织行业应利用这一时机通过结构调整等方式实现产业真正转型升级。目前中国的政策是通过较高价格支持国内棉农,也许“十八大”之后政府会更加重视纺织行业、有效地促进棉花消费、消化储备棉库存,从而更好地帮助棉纺织业的发展。
汪前进说,在成本上涨和通涨的推动下,目前国内棉价已基本去除金融属性所带来的泡沫成份,向成本靠拢,回归到合理价值区间。中国临时收储价对市场产生的托底作用显著,但难以改变需求面的状况。而抛储、进口棉配额发放都将对市场供给产生重大影响。棉市复苏回暖之路仍将继续处在政策面与需求的博弈之中。
汪前进建议,收抛储和配额是国家对棉花行业进行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目前国内外棉价差额较大,国内进口棉配额价格已经炒至4000元/吨左右,尽管如此,进口棉成本通关等费用折算完毕,仍旧低于国内棉价。因此关税外配额,尤其是一般贸易配额发放的节奏,将成为影响行情的重要影响因素。进口棉花的配额分配制度应尽早进行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