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0月份以来,美棉与郑棉走势出现明显变化。美棉自10月4日之后一路走低,下跌幅度超过12%,更是创下连续13个交易日收跌的纪录。而国内郑棉从盘面来看始终保持宽幅震荡的行情,走势较为平稳。是什么原因致使内外盘面出现明显分化?
季节性供应施压
目前正值美国棉花丰收时期,供应充足,大量上市的棉花流入期货市场,美棉登记库存爆棚式的增长对期棉造成不小的冲击力。
据统计,进入10月以来,美棉登记库存持续增加,且增加速度非常之快。10月初ICE登记库存为11909包(折2592吨),10月31日登记库存为149793包(折32608吨)。一个月的时间登记库存增加30016吨,近11倍之多,且有持续增长态势。由此来看,新花大量上市,较多的棉花流入期货市场,期货市场的供应量骤增,对期棉价格形成了一定的打压。
中国进口减少
众所周知,美国是中国棉花的主要出口国,中国进口量的多少直接制约着美棉的价格走势。2013年,中国棉花进口量大幅度下降,美棉出口遇阻,消费持续疲弱。据统计数据显示,2012自然年度1-9月中国累计进口棉花402.9万吨,其中美国棉花占126.5万吨左右;2013自然年度1-9月,中国累计进口322.6万吨,其中美棉在103万吨左右。美棉对中国棉花出口大幅下降18.6%。此外,2013年度美国和全球棉花虽然呈现减产之势,但消费的下降幅度要远大于减产的幅度,对美棉整体市场的信心造成不小打击,对美棉价格走弱提供了有利依据。
收储支撑中国棉价
本年度中国棉花市场依旧延续政策市,这是政府为保护棉农利益,稳定棉花的生产经营,连续第三年实行的棉花收储政策。从量上来看,2011年累计收储313万吨;2012年实行无限量收储政策,累计收储651万吨;2013年继续实行无限量收储,至今已累计收储177万吨。大量的棉花归为国储,市场流通的棉花数量有限,对棉价存在一定的支撑。再从全球的角度看,全球棉花的库存也是60%左右的量被中国囊括,因此后期的棉价走势很大程度上要看中国棉花抛储的步伐。
国内棉花减产
新年度我国棉花市场利多因素层出不穷,从植棉面积下降到天气灾害再到棉花单产下降等,都对棉花价格形成了强弱不等的支撑。
从国家棉花市场监测系统的数据来看,2013年全国棉花平均单产100.1公斤/亩,同比下降3.7%;总产量预计709.2万吨,同比减少6.9%。但是按照目前市场各处反映的信息来看,似乎中国棉花减产量远不止6.9%,更有机构预测减产会超过10%。不论棉花减产量是小于10%还是大于这个数字,这都是棉花市场的利多因素,对棉花的去库存和缓解供需压力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同时,在植棉面积减少、单产下降、植棉成本上升和棉副价格坚挺等诸多因素的强烈促进下,籽棉收购价格得到了较大幅度的提升。从各产棉省区的籽棉收购价格来看,本年度籽棉收购价格较上年度大幅提升,单新疆方面籽棉价格较去年平均高出0.4元/公斤-0.5元/公斤不等,若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条件下,皮棉成本较去年增加1300元左右。因此棉花价格偏强很大程度上受到成本因素的支撑。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不难看出内外棉价分化进一步加剧的原因所在:美棉在季节性供应压力和消费回落的共同打压下一路向下,而国内收储、减产和成本增加等诸多因素支撑较外棉棉价偏强。
对于后期棉价走势,我们认为美棉主力12月合约在连续走低的情况下存在技术性反弹的可能,但下跌的总体趋势不会改变,或将下探72美分一线;而国内郑棉主力1405合约在收储进行时或将延续区间运行的震荡行情。但是随着后期收储的结束及抛储政策的出台预期,棉价存在下行动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