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调查,江西九江地区今年棉花的长度不够是个普遍性的问题。棉花虽然质量等级合格,以淡点污棉1级为主,但由于种植早期遭遇干旱,相比于去年28-29mm的普遍长度,今年棉花则以27mm长度为主,而其中26mm长度棉花约有15%-20%的占比。
当地棉企反映这部分26mm长度的棉花达不到交储标准。有的企业有自己的或长期合作的纺织厂,不达标的棉花可以直接拉去处理;有的企业已经赶在抛储前将1226棉花以18200元/吨左右的价格卖掉了;然而还有企业则没那么幸运,现在仍有长度不达标的棉花库存,但在抛储的当口想走现货市场预计会亏本,成了“交储鸡肋棉”,这部分企业表示如何处理“鸡肋棉”成了一个不大不小的困扰。
面对这一困扰,某棉企负责人打算做两步考虑。第一步,关注近期当地棉花交储政策的动向,据当地有传闻说,棉花长度不够是当地天气原因导致,是个普遍性问题,所以江西、湖北和湖南三省的有关部门正在争取26mm长度的棉花也能够交储,但至今消息并不确定,目前只能处于观望状态;第二步,如果得到26mm长度棉花仍不能交储的确切消息,那就只能考虑作为现货出售了。
但由于目前抛储已经启动多日,对流向现货市场的棉花价格必然形成打压的趋势,长度不达标的棉花处于一个非常尴尬的境地。第一,如果按抛储价格来计算的话,1226等级的棉花只能卖到17500元/吨左右,而这一价格会造成棉企大约1500元/吨的亏损;第二,纺织企业目前的采购渠道多了抛储棉一则,现货市场中内地棉花的竞争力显得更加弱小。
这一棉企负责人叹息,现在棉花走现货基本就是赔本也赚不来吆喝。但当下企业更优先考虑资金回笼问题,希望加快销售,赶紧结款,为政策尚不明朗的明年做准备,至于“鸡肋棉”如果最后实在不行,走现货也就走现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