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喷气涡流纺专业委员会在江苏盛泽正式成立。专业委员会的成立旨在通过集合企业的力量来探索和推动喷气涡流纺产业的健康发展。随着涡流纺纱线品种的不断开发,新型面料不断推向市场,服装市场对于喷气涡流纺纱线的接受程度也不断提高,产业链正逐步走向成熟。
国产设备尚待开发
我国目前还不能产业化生产高水平的喷气涡流纺纱机,主要供应企业为日本村田和瑞士立达,此前,我国通过新设备采购与二手设备引入的方式,共引进11万头左右不同时期的喷气纺和涡流纺设备,产能占到全世界近50%。主要分布在浙江(约占60%)、江苏(约占30%)两省,近年来江西、河南、山东、湖北、福建等省的棉纺企业也有引进,但相对分散,没有形成浙江和江苏的集群效应。
我国喷气涡流纺发展状况
从产品结构上看,喷气涡流纺的原料主要是粘胶和涤纶,另外还有少量的棉和其他纤维。产品以纯粘胶纱和涤粘混纺纱为主,纯涤、纯棉、涤棉、其他多纤维混纺纱比重较小。目前国内有部分企业与上游化纤企业合作开发了适合于喷气涡流纺的新型纤维并进行了新产品的开发,丰富了喷气涡流纺纱线产品的种类。
警惕投资热潮下的短板
当前,喷气涡流纺迎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中国棉纺织“十二五”规划》将喷气涡流纺技术作为重点推广项目,行业协会也加大了喷气涡流纺的宣传力度;国家发展改革委颁布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中明确鼓励新型纺纱技术的发展;《鼓励进口和技术产品目录中》明确写出鼓励进口纺纱速度大于300m/min的喷气纺纱机。在当前成本上涨的形势下,寻求高效、自动化的设备是必然的选择,而喷气涡流纺正好具有这样的优势。
从数据上看,我国喷气涡流纺发展较为迅速,但其中也存在一定的发展问题。
首先,投资大。同等产能下,喷气涡流纺纱机的价格相对于普通环锭纺投资较高,同时因设备技术高,电子集成部件较多的特点,其使用年限必将低于一般环锭纺,且后期维修运行费用较高。另外一个原因是目前整个行业的形势低迷,纱线产品的利润率较低,投资规模过大后资金回收难度较大,这困扰着部分投资者。
其次,产业认知度欠缺。对于新生事物,人们都需要一个认识周期,由于涡流纺成纱结构类似于环锭纺纱,且毛羽相比普通环锭纺小得多,目前对喷气涡流纺纱的普遍定位都为中低支环锭纺纱线的替代品,一般使用者也是以环锭纺的标准来衡量喷气涡流纺纱线,下游企业普遍对喷气涡流纺纱线缺少认识,没有充分利用其条干好、毛羽少,在织造环节少用浆料,节能减排等优点,可以说整个产业链对涡流纺纱线的认识和应用都需要进一步培养。
第三,产业配套不足。喷气涡流纺主机设备还没有实现国产化,需从外国进口,另外由于规模还没有达到一定的程度,不足以让器材和专件企业重视去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进行研发,所以在一定时间内这些还将依赖于进口,维修周期较长,成本较高。原料企业没有足够重视,只有个别化纤企业针对涡流纺需求研制特定的纤维原料。大多数上游企业对涡流纺纱线的生产效率和产品研发支撑不足。
探索发展模式
对于涡流纺应该以何种模式发展,成为了已投资企业所关注的问题。从目前看,单独的几台涡流纺纱机无法体现出涡流纺的优势,生产成本高没有市场竞争力,一定要形成一定规模后才能形成优势,这已经是一个共识。
针对这个问题,行业内有两种发展思路,一种是控制一定的规模,着力新产品开发,发挥涡流纺独特结构带来的优势,生产高附加值的产品。另一种是发挥规模优势,生产单一的品种以量取胜。当然这种生产不是简单的常规品种,而是需要进行创新,搞产品开发,适应特定的市场需求,最大化发挥设备高速稳定的优势,通过规模化生产降低吨纱生产成本。
从实际效果看,能科学运用这两种模式的企业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功,至于哪种方式更适合涡流纺未来的发展,还有待于由今后产业的发展做评判。对于行业来说,现在要做的是尽快正确认识涡流纺,并促进其快速发展。
目前,涡流纺已引起行业上下游的普遍关注。原料方面,不少化纤企业开发出了适用于涡流纺的纤维;设备方面,器材的研发也取得了进展,已有多家器材企业研发出了涡流纺胶辊。最可喜的是我国在涡流纺主机上的进展,江阴华方和其他几家企业的涡流纺纱机的研发工作进展速度较快,相信1~2年内将有较成熟的国产涡流纺纱机推向市场。
喷气涡流纺是一个全新的纺纱技术,我们需要给它一定的发展时间,通过上下游企业共同努力,使喷气涡流纺产业在我国得以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