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黄河流域的河北、山东、河南等省棉花收购工作已接近尾声,多数棉企开始盘点收益。
部分轧花厂反映,今年棉花加工呈现“三低”特点。一是籽棉收购量低。河北沧州一家400型企业于12月20日停收,2013年共收购籽棉532万斤,平均日收籽棉7.6万斤,而去年平均日收籽棉25万斤,两者不可同日而语。据企业负责人李总介绍,2013年沧州市交储企业日收籽棉超10万斤的企业不足20%,超20万斤的企业仅1-2家。二是送检合格率低。数据显示,2013年12月,冀鲁豫多数棉区送检皮棉颜色级合格率在90%左右,长度27mm以上的能达到93%以上。“今年执行颜色级标准,交储指标较去年增加,如果其中任何一个指标不符合条件都不能交储,企业交储难度增加。”山东滨州某企业负责人说,今年成功交储的棉花仅占收购量的70%左右,远低于去年95%的比例。三是企业赢利低。今年多数棉企交储利润在500-700元/吨,若减去现货亏损、高额贷款利息等,企业几乎没有赢利。一些轧花厂老板说,今年经营棉花亏损30多万。
不过,相比亏损企业,那些注重创新、产业链长的企业处境要好得多。他们通过科技节本增效,闯出了一条新路。
河北沧州某企业负责人说,近年棉农放弃种棉的根本原因是管理难度大、人工成本较高,为突破这个难题,他们企业引进抗虫棉新品种,取消散户繁种模式,采用大面积农场繁种,以实现棉种的标准化生产和质量控制。目前全国17个省市6万多农户成为该企业优质良种的忠实会员用户,每年企业仅良种销售收入就超亿元,并且这家企业在全国各个基地播种的棉花交储合格率超过90%,今年交储利润较去年增长20%,真正实现了“多种经营,全面开花”的效果。
也有企业通过延长产业链的方式在逆市中求发展。河南郑州某企业与当地一些被服厂及小型轧花厂签订合作协议,企业不能交储的棉花赊销给协议厂家,协议厂家产品销售之后再付货款,以保证销售顺畅。据了解,截至目前该企业赢利已超过100万元,该负责人乐观估计本年度可实现利润将超200万元,较去年增长1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