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是棉纺企业刻骨铭心的一年,进口棉与国储棉的差价高达5000元/吨左右,让棉纺企业经历了生死考验,多数企业已经把家底掏空了,寄希望于2014年。党中央十八届三中全会已明确“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企业经营实行市场化,随即在11月27日中国纺织行业协会和交易市场联合发布《关于审核参与储备棉竞买交易资格公告》,328B标准棉级竞买低价18000元/吨,已经比当初收储价20400元/吨低了2000多元,与国际棉价相比,仍然每吨高出3000元左右,企业依然难以承受。该通告还有重要一点是今后可能不再根据已公布实数搭售配额,也就是政府将可能取消进口配额体系,确立按市场化规律的新进口体制。
1、明年棉价出现震荡
棉纺企业在经历2013年高棉价的经营状态后,进入2014年的棉价趋势将会如何走向是棉纺企业极为关注的事情,笔者就掌握各方面信息予以分析,仅个人观点。
明年对棉纺行业讲,总趋势上半年棉价可能下行,下半年新棉上市后棉价可能上行。
棉价下行,首先从官方看最主要的消息是中央下决心调整收放储办法,2014年我国将不再实行现行的棉花收放储办法,取消棉花临时收储的改革已经正式提上议程。国家发改委等有关方面正谋划在2014/2015棉季对此做出改革。并对新疆棉农实施直补政策。虽然短短几句话,释放了以下重要信息:今后棉花季节性收购,包括国家临时收储政策不再干预,进一步强化市场调节,由市场决定棉花需求、棉花价格。但为了保护棉农利益和种棉积极性,保持市场棉价稳定,对棉农采取直补的办法。受此影响,全国自产及进口的棉价将逐步走向下行,依据一是11月下旬国储棉抛储价已经低于原收储价2000元/吨左右,12月份市场棉纱价跟着下跌,并带动化纤价下跌。2013年棉价高位并不完全是供需矛盾,我国过去两年收储达1000万吨棉花,占全球库存60%,停止收储后,这些库存释至国内市场。而在2013年国储棉加进口棉的储量可保持企业棉花用量,关键是企业用不起国储棉,唯一利好是淘汰部分市场承受能力差的企业,进行了一次棉纺热以来的真正洗牌,给那些仍在无序扩锭的投资者浇了一盆凉水。二是基于棉花资源不断减少,约四成企业打算退市。山东、河南部分棉纺企业经营困难,河南约1/3中小棉纺企业、鲁西北地区多数中小棉纺厂已关停,或提前一二个月放假。据笔者去新疆的朋友讲,有近400万纱锭处于关停状态,在苏北盐城地区两家10万锭以上规模的大丰、祥和棉纺厂及20万锭规模的众想集团公司均已关厂,据称山东夏津县最大的有30年历史纺织企业,德棉集团的恒华纺织濒临破产,已经转租给浙江商人。数家有名气的棉纺企业停产,其他小企业难以计数,上述不少企业属于政策性亏损。考虑春节前后纱厂限产与开工不足,对棉花需求缩减,新棉成交400多万吨,除骨干型企业集中在新棉上市时采购了约三分之一的棉花,多数企业因市场低迷又接近年底,资金回笼紧张而观望,采购量仅五分之一多。而现有国库中储存棉花总量加上进口棉足以支撑到明年新棉上市,市场是促使棉价下行的动力。
另据相关部门报道,美棉在中国的市场份额下滑,印棉、澳棉、巴西棉占比上升。由于美棉长度不足、马值差异大,短绒高,企业普遍对采购美棉热情不高,相反,印棉虽然含杂高,但内在品质高于美棉,加上到港印棉多数清关人民币结算,而美棉抵港直接进保税库,所以印棉性价比高于美棉,近期棉花贸易企业和棉纺企业进口配额均集中在印棉上。从东南亚、南美等棉花需求看,如越南、台湾更多关注印棉、西非棉、澳棉等,美棉成了“配角”。
下半年新棉上市后棉价可能上行,是受近两年收储政策影响,棉农并没有享受政策优惠,反倒被中间商盘剥,挫伤了积极性。近年来,国内棉花种植面积持续下降,据国家棉花市场监测系统调查(11月下旬),2014年全国植棉意向面积6597.3万亩,同比减少483.6万亩,降幅6.8%。其中黄河流域植棉意向面积为1893.2万亩,同比下降12.7%,降幅最大。2014年黄河流域棉花加工企业或将减少40%以上。明年棉花可能会更少,2013年湖北、湖南、江西、河北、山东等地区遭遇洪涝灾害,不仅产量受影响,而且棉花质量下降,这些棉花可以满足中粗支环锭纱及转杯纺纱用,但用量较大的中细支纱的用棉下半年会出现紧张。而且肯定影响2015年,有价格上行的压力。
2、对明年纺织企业的预期
明年进口配额的取消,市场化的推行,使企业有望处在一个相对平等的竞争地位,更应该强调技术、管理、成本控制。棉价跌破18000元/吨(标准棉)至少在地产棉价格上是没有太大悬念,受进口棉棉价市场压力跌破17000元/吨的时间不会太长。现在棉农惜售是对政策不明朗(据了解棉农手上仍有约40%新棉),到三月份发改委收储棉改革方案正式出台后棉花应该有一个放量。另不久前国务院办公厅针对湖北、湖南、江西三省保护棉农利益的函,由发改委发布关于放宽棉农收储标准,主要是棉花色泽允许淡点污棉三级及以上,长度降至26mm。从而在价格上缺乏竞争性。也预告明年国内高等级棉花资源可能紧张,与不少企业产品结构逐步调整高品质纱有关。
另外,国家在2014年配额外进口一定数量的棉花将继续被征收滑准税,并适当调整税率,以保证国内棉花市场供需基本稳定。但新政下完税价的基准价上调了1000元/吨,并且滑准税的公式也进行了微调,起征点由14元/公斤调整到15元/公斤。通过上述调整,保护了国内棉花市场价格,2014年进口棉与国储棉价格有逐步缩小趋势,有利市场公平竞争。
棉价预期在2014年3月份发改委关于临时收储及棉农直补改革出台后,将失去行政价格托底,必须向国际棉价靠拢,对行业、市场影响巨大,可能带来棉价下跌,最直接的影响是造成企业库存纱线贬值,同时受下游企业订单价格下行的压力,明年企业将迎接新一轮经营震荡调整期。
3、企业要抓住机遇趁势而动
纺织业属于低门槛行业,目前市场已处于饱和状态,市场竞争激烈,企业的收益普遍处于低水平。明年如何走出困境,结构调整迫在眉睫。差别化、非棉原料的选择成为明年不少企业的决策,做纯棉企业开始策划做高支纱,开始考虑进行紧密纺、赛络纺技术改造,以生产当前市场热销的粘胶、莫代尔、天丝、竹纤维等产品。与其等待政策不如靠自己摆脱困境。2013年确实有一些企业没有受国储棉差价影响,反而有较大盈利,说穿了有国家支撑大背景,如改为**商品定点生产企业,则可享受国家贷款贴息优惠政策,出疆棉移库费用补贴,出疆棉运费补贴等。但从企业长远战略上看是不足取的,只有真正进入市场去磨练真功夫才能经受风浪考验。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高勇在淄博谈及未来纺织业发展趋势时表示:“今后几年中国纺织工业将主要依靠更新改造来提升,而不再是规模的扩大,棉花、PX等原料问题将越来越制约行业的发展;产能、产量、订单甚至利润进一步向大企业集中,结构调整要向产业用纺织品倾斜。”
从2013年纺织品出口增长超过12%,比预期要好。让人欣慰的是中国制造纺织品已摆脱价低、质差的名声,开始进入百货商场、奢侈品商店。
国外市场随着世界经济缓慢复苏而为出口带来新契机,我国城乡居民收入的持续增长、网上购物的迅猛发展以及城镇化带来国内市场需求的释放。
2013年能够生存下来的企业是经历摔打的企业,是具有活力的企业。笔者欣喜地看到尽管棉价较国际市场高出30%以上,但在江苏江阴纱线市场,台湾、韩国、美国等生意兴隆,他们掌控了差别化纤维生产、加工秘诀,掌握了纺织产业链高端的市场资源。我国唯有奋起直追,埋头立足创新,捶打核心技术,磨练精细化管理,精心造就品牌,才能立足市场。虽然东南亚有用工、原料优势,但在完整产业链上如特种纤维纱线、织布、印染、服装等我国具有明显优势,大有施展天地空间,至少5年~7年与我国难以竞争。